周 睿(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北湖〉)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初探
周睿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北湖〉)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課堂低效。呂叔湘先生曾撰文指出,語文教學存在著“少慢差費”的嚴重弊端,直接切中要害。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對話的關系,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越來越突出,而教師則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和促進者。在探索過程中,逐步發現“學科小組合作”教學是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
課堂改革;學科小組;課堂效率;語文素養
1.《葉圣陶先生論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
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提高能力,這樣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之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課堂教學應該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換。語文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四種核心能力,即“聽”“說”“讀”“寫”。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1.情況綜述
在探索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學科小組合作”教學是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所謂“學科小組”,即將全班學生按語文學科的知識版塊進行分組,在日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
在2013屆學生中開始嘗試“學科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根據語文學科的知識結構,將學生分為基礎組、閱讀組、文言文組、詩歌鑒賞組、語言運用組、作文組六個學科小組。
在2016屆學生中繼續實行“學科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同時將小組調整為基礎組、病句組、閱讀組、文言文組、詩歌鑒賞組、語言運用組、作文組七個學科小組。在2016屆課堂教學改革中,每個班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如專項考點的薄弱與優勢,可以有不同的劃分。
2.分組方式
首先確定組長。閱讀組、作文組各有2名組長,其中1名臨時組長由全班學習推舉,之后產生組員。教師給出各組的人數要求,臨時組長在全班宣讀,然后讓學生自愿選擇,若報名人數有超出,則由所在小組決定人員去留。
3.師生職責
(1)小組職責:①規定內容。負責與本版塊有關的工作,包括習題內容與課文內容。習題內容有習題批閱、習題評講、專題講解等;課文內容指在教材中自選課文進行講授,每組選一篇課文。②自選內容。自選內容由小組集體商議后確定。
(2)組長職責:負責本組成員的分工協調。包括合理分配任務、指導個別組員、督促任務落實、協調組員關系等。
(3)教師職責:培訓指導,在前期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在試講過程中適當指導;課堂調控,在課堂中根據學生講課情況進行適當調控,包括時間控制、知識補充、方法點撥等。任務安排,向科代表、小組長安排、分配基本任務。
4.活動開展
(1)常規教學。教材篇目,各學科小組負責講解一篇。內容包括布置預習、檢查預習、制作課件、講解課文、布置作業、評講作業、制作鞏固題目等。
個別小組還有個性化講解,如2016屆13班負責《祝福》一課的學科小組,布置關于《祝福》的小論文寫作。每位學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小論文。小組內先互評,再推薦優秀的作品到全班。學科小組帶動全班欣賞、點評,然后每位學生進行再創作,形成《祝福》小論文集。
(2)語文活動。圍繞“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及考試訓練,以學科小組為主要負責單位,形成閱讀類、寫作類、訓練類和比賽類四大特色活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鍛煉。
閱讀類:
①“讀書報告會”。由閱讀組全程負責此項工作,各學科小組參與,各組至少推薦2本名著。閱讀組負責收集、整理各小組推薦的名著,確定書目,制作課件,主持課堂。
②“向你推薦”。由閱讀組全程負責此項工作。每個學科小組至少推薦一篇,并寫出推薦理由。閱讀組負責文章篩選、統稿、文字校對、加工潤色、版式設計、文章配圖等。“向你推薦”課外閱讀素材包括:時文類、哲思類、美文類、人物類等。閱讀學科小組還負責向班級及年級推薦經典視頻。
寫作類:
①詩歌創作。由作文組主要負責,詩歌鑒賞組協助,各學科小組參與。在學習詩歌單元后,寫作組布置各學科小組自由創作詩歌,小組內互評、修改;推薦本組較好的詩歌作品全班鑒賞,討論修改,最終形成詩歌創作集。
②周記評講。由作文組全程負責此項工作。各學科小組寫好周記后,由作文組成員負責批閱、點評,并搜集好的文章、段落或句子,在全班推薦評講,供大家學習借鑒。
訓練類:
學科小組各自負責知識版塊的訓練。如,成語、語病專項訓練,詩歌題材分類整理,作文組寫作素材推薦等。
比賽類:
各學科小組可以個性化地開展一些比賽活動。如,基礎組的“漢字聽寫大賽”,文言組的“古文化知識競賽”,詩歌鑒賞組的“詩歌朗誦比賽”等。
1.學生層面
學科小組合作學習,旨在使單調、枯燥、被動的語文課堂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處理和綜合信息的過程,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以提升,綜合素養得以發展。
一次次的講課經歷抬起了我的頭,打開了我的嘴,挺直了我的腰,讓我能自信地直視大家的眼睛;一次次的備課經歷讓我學會了負責。負責聽起來很遠,做起來卻很近,所以我會在滿臉疲憊時為了講課依然不厭其煩地翻動《現代漢語字典》;一次次的習題討論教會了我協作的重要,每個人全身心地投入時的效率及最后得到的結果總會讓人異常欣慰。到最后,我不敢說自己能字正腔圓,但至少做到了一字一頓;我不敢說自己能在眾人前風度翩翩,但至少能落落大方,我不敢說自己已學富五車,但至少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素養……
——2013屆13班,基礎組成員
通過學科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展開激烈討論,并在討論中訓練自己的思維,提升語文素養。我們小組負責現代文閱讀部分,我們在練習、思考、討論和講解的過程中,收益頗多。比如,在獨立思考后的討論中,我們能傾聽同學們不同的發言,拓展自己的思維,有時更能啟發出深刻的見解,在得出最終答案后,我們也會總結這類題的答題技巧。小組合作學習不僅使同學之間情誼深厚,更提高了我們的語文成績和文學修養。
——2016屆1班,閱讀組成員
作為基礎組組長,首先感到的是責任,全班的語文基礎系于一身,于是我會在班上營造糾正發音、規范書寫的氛圍,培養大家查閱字典的習慣,號召大家練鋼筆字,熟練字詞部分……其次,自然是基礎的夯實,分數的提升,再次是收獲了語文豐富的基本素養和對語文的熱愛。
——2016屆5班,基礎組組長
2.教師層面
(1)教學能力。教師要會組織、設問、歸納、拓展、提升。正所謂教學相長,對學生能力要求的提高,相應對教師的要求也會大幅度提高,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2)教學風格。盡管有了較固定的教學課型,但是每個教師的優勢不一樣,教學風格不一樣,學情也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博采眾長,又求同存異、百花齊放,形成基于學科小組合作下的各自的教學特色。
如,幫助學科小組選擇難度適中的課文,如《勸學》《杜甫詩三首》《李商隱詩兩首》等;難度較大的課文則由老師和學科小組共同完成,如《離騷》《林黛玉進賈府》《祝福》《拿來主義》等,又如由基礎組、閱讀組、詩歌鑒賞組等學科小組的學生代表進行試卷評講。
語文課堂改革中,我們還有很多困惑,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優化、提升。
1.語文學科小組的完善
科學分組,合作單位最優化;優選論題,合作內容最優化;留足時間,合作空間最優化;評估實效,合作過程最優化。
2.課堂效益的提升
在學科小組合作中,怎樣才能使課堂效益最大化?
3.教師作用的體現
在學科小組合作中,教師怎樣更好地體現自身的主導作用?
“語文課就是語文課,必須把握它的本質屬性,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貫徹人文精神,以培養學生收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之功效。”——于漪老師
唐朝詩人王灣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們一直相信,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成功總是屬于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02.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