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納(安徽六安二中)
淺析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性及要求
許納
(安徽六安二中)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和方法是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線,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必須堅持這一原則,指導學生既要準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理論觀點,又要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誤區與要求;必要性
中學政治學科既是一門理論性強的學科,同時又注重與實際的聯系和運用。近幾年高考文綜試卷中政治試題的特點,都是以時政熱點為背景材料,而重點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果學生不能將材料與經濟生活的知識點有機聯系起來,而過分地側重材料,咬文嚼字,則該類題沒有辦法能答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1.理論聯系實際,降低跨入知識的門檻
任何理論知識的傳授只要脫離實際生活就會顯得空洞、生硬,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作為政治教師,應努力拉近課本與現實的距離。要讓我們的學生把精力輕松快樂地投入政治課堂,首先不是側重書本知識點的講解,而是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使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入現實,融入生活中。這樣讓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首先有熟悉、親近的感覺,不會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遙不可及,高不可攀。這就為學生開啟了接觸新知識的第一道門檻。反之,我們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如果一開始就平鋪直入教材主題,很多時候學生對新知識新課題會感覺一無所知,高深莫測。這無疑是在學生學習新課時設了一道高高的門檻,讓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望而卻步。
2.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是要讓學生親近知識,知識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指導實踐,在于實用性。如果學生覺得所學內容和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利益毫不相關,就會大大地減低他們學習的激情和興趣。由于中學生生活閱歷的有限性和認識上有一定的狹隘性,往往認為政治生活中很多理論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學了也沒多大實際用途。為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因勢利導,充分挖掘教材,探究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解析教材過程中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讓學生切實地感受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和對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及意義,使許多一時的欲望興趣發展為推動學習的持久動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把學習時的一時興趣與學生的奮斗目標、祖國的需要等聯系起來,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真正感受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在這一基礎上析事論理、事理交融,使學生積極探索,掌握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覺悟。
在政治課教學中,由于政治課教材較之以往淺顯易懂,可讀性強,再加之有些教師對政治課教改認識上的偏差,于是出現了忽視基礎知識教學的傾向,片面追求教學形式新穎別致和課堂氣氛的生動活潑,把政治課變成了社會分析課、時事政治報告課、國家新聞政策發布課。基本理論的傳授和訓練也有所懈怠。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理論一知半解,在聯系實際時往往就事論事,不能從理論的高度去分析問題,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更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最終也達不到知識、能力、覺悟三點的結合,背離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初衷。由此可見,思想政治課教學在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時,我們要以教材為依托,做到以下幾點:
1.精心篩選與課本內容有關的時事熱點材料,豐富理論教學
理論聯系實際,教師不能課前無準備,上課時隨心所欲,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哪些方面需要聯系實際,聯系什么實際,怎樣聯系,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精心安排。教學中我注意收集最新熱點時事,因此,作為政治教師要善于抓住和利用這一有利的契機,及時準確地把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特大熱點問題引進課堂,并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理論知識進行剖析,必然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時事學習與研討、主題班會等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從實踐中去獲得認識;從實踐中去檢驗認識,從實踐中去深化認識,推動認識的發展,使知識有效地應用于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才“管用”,可以避免教學中照本宣科或背條條框框,增強其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政治理論課才有吸引力,理論才能武裝人,引導學生實現思想的自覺轉化。理論只有應用于實際才“實用”,理論才能內化成為學生的智慧并轉化為思想方法,在實踐中化為物質力量,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理論只有結合實際才能“與時俱進”,解決新矛盾、回答新問題。同樣,實際只有加強理論的指導,我們的行動才有方向性、計劃性和預見性,才會高效率。一句話,只有真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政治課才能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使政治課成為最受歡迎的、最實用的課。
朱師榮.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J].遠程教育雜志,1995(3).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