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蘇州碧波中學)
關于初中歷史中記憶策略的探究
張艷
(蘇州碧波中學)
在初中歷史的學習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有助于學生學好歷史學科,并提高學習成績。而如何高效率地實現相關歷史知識的記憶,成為困擾許多學生的一個難題。結合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對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策略進行探討研究,以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能力。
初中歷史;記憶;策略
歷史這門科學由于其包含的知識數量多、知識點之間跨度大等特點,使歷史知識的記憶成為歷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中,同樣也需要對大量的歷史知識進行記憶。因此,探索研究出一些有利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記憶的方法和策略,對于初中歷史的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而進行有效的歷史知識記憶需要從不同的方面來同步開展。
任何知識的學習,構建清晰合理的知識體系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初中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因此,幫助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創建一個脈絡清晰、結構合理的科學歷史知識體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科學合理的歷史知識體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整體的把握和理解,也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從長期來看,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記憶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歷史知識體系來對具體的知識進行理解記憶,可以降低學生了解各種知識背后的邏輯規律的難度,從知識點出發,以規律為線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然后由線及面,對相關內容進行整體學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例如,在對世界近代史進行學習的時候,就要綜合英、法、美、日、俄等不同國家的知識,抓住資本主義發展的這個中心點,理解世界近代史其實就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將資本主義的產生、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以及世界范圍內的擴張與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程一一對應起來,就會大大降低記憶的難度。
初中歷史教學的形式會對學生的記憶產生影響,傳統模式的歷史教學很難長時間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導致學生對相關的內容無法產生深刻印象,在歷史知識記憶中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創建一個生動形象的歷史課堂,不僅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具體來說,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采取能夠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傳授,而不是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上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從這個方面來說,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大膽利用多媒體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和記憶。通過展示圖像、與歷史知識相關的電影以及描述歷史進程的動畫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索興趣,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記憶。例如,在對清王朝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引入類似于《末代皇帝》等的視頻素材,提升學生學習相關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的效率。
1.概括記憶
在對某個章節或者某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進行學習記憶時,可以使用概括記憶的方法,即對該章節或該時期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按照一定線索進行提煉和概括,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對相關內容記憶的負擔,也有利于抓住學習的重點。例如,在對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進行學習時,可以用“一二三”來概括其中的要點,歸納了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中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概括了列強的侵略行為和中國的抗爭活動這兩條線索,重點了解這期間簽訂的比較重要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和其背后的影響以及歷史意義。
2.重復記憶
這也是大多數學生來記憶歷史知識所用的方法,但是因為沒有突出重點、講究策略等各種原因,導致效果并不好。所以,在對歷史知識進行重復記憶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抓住重點難點,反復強調歷史知識中的時間、地點、事件、性質、意義等應該記憶的內容,使其深深印到學生的腦海中。其次,重復的過程中學生要嘗試用屬于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復述課堂內容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并解答課后練習題和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最后,完成對某個歷史主題的學習后,根據其內容安排綜合性復習,把所學到的內容進行歸納、比較、分析,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記憶能力。
3.年代記憶
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年代對于學生記憶歷史知識來說,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在對歷史年代記憶時很難發現什么規律,即使有,也只能在極其有限的特定歷史知識范圍內應用。針對這一問題,把同一年代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歸納、總結起來記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例如,歷史上的1861年,中國慈禧太后政變,設立總理衙門。此時的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而當時的俄國在進行農奴制的改革。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的“八七會議”等都是在中國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事件。這樣的方法能夠對記憶效率進行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此外,也不排除在記憶時利用年代排列的特點,例如,中共的三次代表大會在1921年、1922年和1923年連續三年內舉行,
也無法確切表達抽象邏輯推理,這是因為音樂的“非空間造型性”和“非語義符號性”所造成的。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合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學活動形式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不僅要講述音樂作品的主題背景等基礎知識,同時,還要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表達音樂所蘊含的情感以及所描繪的畫面。例如,在學習《梁祝》這首歌曲時,教師要為學生講解音樂的創作背景以及故事大概。其次,鼓勵學生進行話劇表演,再現故事情景。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表演的人物擁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更準確地把握音樂所傳遞的感情。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贊賞,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參與表演創作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主陣地,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再次,課外活動和課堂活動相結合。教學活動分為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課外活動和課堂活動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首先,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設計教學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以及活動場所,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將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思考,自由操作,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挖掘潛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圍繞主題“愛”開展表演、演唱、講故事等活動,在體會音樂主題思想的同時探索唱歌的技巧和方法,使自己的演唱自然而且富有情感,達到提高音樂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老師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合理有效地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模式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水平。
[1]胡志華.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J].新課程:下,2011(1).
[2]曾紅梅.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5(A3).
[3]李宏霞.淺談初中音樂教學方法的革新[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1).
[4]李向華.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提高音樂教學成效:初中音樂課上實施有效教學目標初探[J].快樂閱讀,2016(2).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