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蘊(江蘇省南京市27高級中學)
例談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方略
趙蘊
(江蘇省南京市27高級中學)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以新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探尋出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
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在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提高教學質量。
思考是引導人類發展繁衍的力量源泉,現代生物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獨具匠心的思考能力,提高思緒水平,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和對生物學探究的熱情。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思考在學習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知識基礎,精心設計探究式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口欲言而無能的氛圍,新舊知識相互沖突,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意識和探究思維,激起學生探究生物學的好奇心,變傳統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感受生物學的魅力。例如,在學習“細胞呼吸”這節課時,根據課本的描述,我們可以清楚地掌握有氧呼吸的概念,但熟記概念卻不了解有氧呼吸的本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就有意識地將概念分解,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有氧呼吸的原料是什么?”從概念中可以知道有氧呼吸是在氧和酶的幫助下,將葡萄糖分解,可見葡萄糖就是有氧呼吸的原料,隨后再問學生“有氧呼吸的產物又是什么呢?”“它的發生條件是什么?”筆者讓學生仿照第一個問題的分析過程,自主思考。這種方法可以通過觸及學生的思緒“盲點”,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首先,在實驗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運用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例如,在做“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這個探究實驗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探究在不同濃度試劑和不同種類試劑的條件下,探究結果會有什么不同?實驗準備了三種試劑:濃度為50%的蔗糖溶液、濃度為30%的蔗糖溶液、濃度為5%的鹽水,通過探究實驗,我們會發現濃度為50%的蔗糖溶液、濃度為30%的蔗糖溶液、濃度為5%的鹽水這三種試劑都可以實現質壁分離的現象,但三者不同的是在濃度為5%的鹽水中,植物細胞不需要做任何的操作就可以發生復原的現象;當植物細胞在濃度為30%的蔗糖溶液中時,只有使用清水進行引流才能發生復原的現象;而當植物細胞在濃度為50%的蔗糖溶液中時,即使使用清水進行引流操作,也無法使發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發生復原現象。當學生看到這個實驗結果時,一時還無法完全理解,為什么植物細胞在濃度為5%的鹽水中,植物細胞不需要做任何的操作就可以發生復原的現象,而在濃度為50%的蔗糖溶液中時,即使使用清水進行引流操作也無法使發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發生復原現象。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親手探究現象的本質,通過查閱資料,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分析,學生總結出了實驗中所運用的實驗原理和涉及的理論知識,包括半透膜性質、滲透作用的基本原理、發生質壁分離的條件、半透膜區別于細胞原生質層性質等,通過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驗現象進行對比、聯系,學生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植物細胞在濃度為5%的鹽水中不需要做任何的操作就可以發生復原的現象,原因是鹽水中存在細胞生命活動必需的兩種離子,這兩種離子可以通過原生質層進入細胞內部,隨著離子的進入,細胞中的水勢發生了下降,導致細胞自動吸水,于是原本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就發生了復原現象;而濃度為30%的蔗糖溶液中沒有存在能夠進入細胞的離子,所以不能自動發生復原現象,而濃度為50%的蔗糖溶液因為濃度過高,導致細胞失水死亡,所以在濃度為50%的蔗糖溶液中時,即使使用清水進行引流操作,也無法使發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發生復原現象。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抽象知識,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是無法觸動知識的本質的,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形象,將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生態系統這一概念就比較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這樣一組畫面:無論是整個地球環境,還是一片森林、一條河流,甚至是一個池塘,都是一個完成的生態系統,它們是由生物群體與周圍環境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節約了教師課堂講解的時間,有效實現了枯燥內容形象性的轉化,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化繁為簡的輔助教學功效。又如,在教學“遺傳的基本規律”時,如果采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不但聽不明白,更無法順利掌握與應用,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不同性狀的親本雜交植物與動物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通過實驗最終得出生命體的遺傳規律,然后再通過子一代與隱性親本雜交方式,來驗證遺傳規律的正確性與科學性。這樣一來,就使得原本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深入淺出,學生也感覺淺顯易懂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又如,當我們在講解“染色體與染色質”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生也是死記硬背,無形中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而利用多媒體可以將染色質與染色體之間的變化用動畫形式清晰地表現出來。
總之,隨著課改的深入實施,我們老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高效率的教學手段實施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現狀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1(52).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