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珊(湖北省咸豐縣民族中學)
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快樂作文
袁珊
(湖北省咸豐縣民族中學)
前不久,我有幸參加了一次規模較大的作文研討活動,與會專家及不少語文教師就中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進行了研討,并將作文課堂教學分成五種課型,即作文指導課、口頭作文訓練課、作文評改課、作文講評課及優秀作文賞析課。此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但同時又發現老師們的現場作文教學中幾乎都忽視了教材對學生作文的直接指導作用,故就此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思維品質、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精挑細選的語文教材,許多文章都是在題材、立意、構思和語言方面頗有借鑒的。因此,我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賞析、歸納和評價,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作文,讓學生快樂作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精彩的語句,沒有感人的細節作為亮點是很難吸引讀者的。在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時,我充分利用七年級上冊《紫藤蘿瀑布》一課,抓住文章二至六自然段,讓學生明白觀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順序,比如,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由上至下等,同時還要采用適當的修辭手法,筆下的事物才能生動形象。當時適逢學校的燈籠樹正在盛開,于是學生借鑒課文寫出了一些靈動的文字:
夏季,驕陽似火。燈籠樹開滿了金黃色的小花朵,花兒很密,幾十朵成一團,幾百朵成一簇,風兒一吹,洋洋灑灑的,不少花兒在空中跳起了舞蹈,但你一不留神,她就調皮地跳到你的頭頂,鉆進你的懷里,和你捉起迷藏來,還把一陣陣清香傳送。
一眼望去,整個樹身被一片霞光籠罩,巨大的樹冠看上去就像一把紅色的大傘,為大地母親擋住了暑夏的炎熱。樹冠上滿是深深淺淺的紅,仔細觀看,才發現頂端紅得最耀眼,樹冠的邊緣是一片淺淺的紅,如打著褶皺的花邊,整個樹身看上去猶如一位風韻十足的少婦撐著美麗的太陽傘姍姍而來。
語文教材,本身就是學生作文最好的范本,作為語文教師要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充分發揮教材中一切有利于學生作文的因素,精心指點,讓學生樂于作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描寫名人外貌語段頗多,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觀察教材前面的彩圖《紅燭頌——紀念聞一多烈士》,口頭講述人物的穿著和外貌特征等,從中總結反映了人物怎樣的個性特點,然后用此法寫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于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課上一個學生打鬧,他兩眼直直地瞪著這個學生,我原以為他會大打一場,可沒想到,他嘴一咧,突然一笑,那笑容和笑聲可真有點讓人害怕。
他皺起眉頭,小得像黃豆一樣的眼睛透著逼人的光,嘴巴小而圓,被山似的鼻子壓著,整個面部給人以非常滑稽的感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學文章《第一次真好》時,我發現從選材到材料的詳略處理環節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好的作文指導,于是我特意讓學生關注這兩點,同時以“親情”為話題,口頭講述可以選擇的材料,再借鑒文中詳略得當的寫法,同時注意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由于材料關注學生生活,又有法可循,不少學生受益匪淺。一個學生作文如下:
我生活在幸福中
當我這個小生命呱呱墜地的一剎那,這生命就傾注了親人的無限深情;當我發出第一聲嘹亮的啼哭,這生命就得到了親人的日夜呵護;當我第一次懂得什么是幸福時,我才發覺,我已經被濃濃的幸福所包圍。
閃電尖叫著劃過天空,驚雷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轟鳴,傾盆的暴雨打在窗上“啪啪”直響。我害怕極了,渾身抖個不停。這時,有一雙溫暖的大手抱住了我,是媽媽。她一邊撫摩著我的額頭,一邊安慰著我,一縷縷清香纏繞著我,溫暖了我的心,幸福頓時傳遍了全身。那年,我四歲。
野炊去咯!我們一家人找來竹子,削成竹簽,穿上香腸,津津有味地烤來吃。無意間瞟了爸爸一眼,猛然發現他的手正在流血,肯定是削竹簽時劃到了手。我連忙跑過去,說:“爸爸,您沒事吧?”他卻說:“沒事,一點小傷。”啊!爸爸,可我分明看到你一閃而過的痛苦表情。血還在往外滲,滴在地上,很紅,很紅,真的。那年,我九歲。
我的幸福還有很多,過生日時奶奶買的大蛋糕,和同學外出春游,到山上放風箏,過年時玩煙火......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做個有心人,就一定能發現。財富不能帶來永恒的幸福,但幸福,卻是永恒的財富。
總之,指導學生作文的方法不勝枚舉,但語文教材是提高學生作文的“本”和“源”,在教學中,我們要把作文教學與課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做到二者并舉,使學生全面受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湯小林.語文課本中寫作教學資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