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晗(陜西省西安市周至中學)
淺談案例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
魏穎晗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中學)
案例教學法就是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能力的良好方式。案例教學的合理運用,必將推動教學成果的顯著提高。案例教學要有效,選取的案例就要符合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反思幾個方面入手,深刻認識政治案例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分析政治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對策,總結案例教學的最佳方法,以提高案例教學的預期,并不斷提高案例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興趣;設計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與課程相關的成功或失敗的典型事例,加以收集、歸納、整理形成專門的案例資料,依托這些資料,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理論,形象地指導學生實施理論、聯系實際,借用案例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或根據案例所提供的背景信息進行分析,針對案例所暴露的各種問題,依據相關的學科知識向學生表述教師的見解、判斷和決策,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思維模式的參考,進而達成規定的教學目標的方法。
1.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政治理論較多,要使學生能夠輕松地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文化哲學觀點,就必須引用豐富的案例,這樣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有利于使學生學會學習。案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在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自覺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造精神是指那種不安于現狀、力圖改進創新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而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具備的運用一切已知東西產生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未知的東西。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所描述的是一個兩難的困境,沒有分析,只有事實。案例討論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人告訴答案,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置身于決策者的角色中,根據材料所提供的情況,作出自己的決定,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案例本身引不起學生興趣。案例如果太宏觀,數據太多或理論太強,學生就會出現審美疲勞,討論就不會太深入,有時會搞不清案例的大致意思。
2.案例設置的問題切入點太廣太大,不利于學生有效的分析甚至胡亂發散思維。
3.案例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但有些學生過分關注情境中的故事、人物或者案例本身,而不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本知識本身。或者上課合作探究的案例太多,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討論或者出現思維疲勞現象。
案例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我們要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我認為案例教學要有效,必須從四個方面著手:案例及問題的設計方面、老師的點撥引導方面、老師的督促和控場方面、課后的教學反思提高方面。
1.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案例教學氛圍,優化案例及問題設計策略,激發學生分析案例的興趣。在案例教學中,我積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不僅有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平等、尊重、理解、賞識的人際關系,也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1)精選案例,案例選取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興趣,案例要簡繁得當,要有利于學生感官感知。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課堂氛圍也會比較活躍。
(2)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案例的“問題”,把具有開放性、創新性、探究性的問題,或趣味性、生活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載體。這樣會把學生帶入一種嶄新的、富于創造性的學習情景中。我在講授“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時,圍繞一個案例——“家里要買燈,學生是家庭的成員應該選擇節能燈還是新能源LED燈”,給出三個探究題,讓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為家庭的購買行為出謀劃策,并為新能源的推廣給政府提可行性意見,提高參與經濟和政治的能力和責任感。給學生選取的材料源于現實生活,可以與學生的認識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注意案例問題的層次性。案例設置問題要層層深入,切入點要小,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對知識的重點、難點,應像攀登階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使問題設計具有梯度,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例如:高二必修三第八課第一個框題中“文化生活的喜與憂”是一大重點,我設置了這么一些問題:①閱讀課本有關知識,回答:文化生活中的喜與憂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②從政治學角度看,政府應該怎樣有所作為?③用經濟和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應對文化生活的喜與憂?這樣,學生從政治、經濟、文化、自身的角度,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認知角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就能比較全面地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同時,案例要取舍得當,一般來說,每節課堂2~3個案例就合適,太多時間有限,完不成探究任務。
2.充分發揮點撥、引導的作用。我對相關的理論和概念做出必要的提示或啟發,并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引導學生設置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和建議,啟發學生開展討論,充分發揮點撥、引導的作用。
3.引導和督促學生認真開展小組案例討論分析學習,防止課堂出亂、展示“走調”,提高學習效率。我經常鼓勵“領跑者”把一些機會讓給“追跑者”或“起跑者”,讓競爭在充滿同學情誼的友好氛圍中文明有序地進行。
4.在教學實踐中進行自我反思,調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有利于師生共同發展。如每節課后寫教學心得,經常記錄教學案例,可以大大提高案例教學的技能和水平。
總之,案例教學如果在政治課中能合理應用,必將帶來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會拓展學生視野,了解社會的最新動態,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嚴密的哲學思維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要不斷摸索案例教學的技巧和方法,讓其在政治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馬建輝.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