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旭(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初中)
自主合作探究綻放初中音樂教學新精彩
陳君旭
(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初中)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結合初中音樂教學實際,對如何構建互動交流的音樂課堂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幾點建議和看法。
初中音樂;互動交流;課堂;構建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廣的新形勢下,老師要不斷探究,勇于創新,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充分利用互動模式,打造高效的初中音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接受音樂的熏陶,獲得審美的體驗,陶冶情操,升華心靈。在此,文本就如何構建互動交流課堂,開展有效的音樂教學活動進行了探討。
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的思考有方向可尋,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音樂能力方面又有所差異,所以,我們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要考慮學生能力的差異性,簡單的識記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而有難度的問題或學生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通過探究解決,做到探中有學、學中有探。例如,在學習《彩色的中國》這節課的時候,筆者首先提出思考問題:這首歌描繪了什么樣的情景?音樂的情感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音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音樂的背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對上面兩個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進一步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因此,自學探究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我們要擺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養成的按照教師指示學習音樂的習慣。除了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究外,老師還要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提問題,鍛煉自己思維的敏捷度,讓自己的思想不斷深入。其實,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難得多,所以,我們不能只靠老師提出問題,而要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
1.加強師生交流互動,進行合作探究
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指導學生關注音樂歌詞的內容以及樂曲本身所反映的情感變化,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談談自己對音樂的觀點和想法,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教師要合理構建合作探究機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教學的高效化。合作探究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生生小組合作、師生合作、班級集體探究,通過合作探究可以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做到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培根曾經說過,“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銳利。”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使思維發散最大化,為解決問題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從而抓住本質,提高思維的獨特性、變通性和流暢性。教師既是學生的良師,也是學生的益友,我們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活學生的質疑精神,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提出自己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給予正確的引導,做到總領全局,從而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保衛黃河》這一首欣賞曲目時,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時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同伴成立合作小組,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歌曲采用怎樣的體裁?采用哪些演奏樂器?描繪了怎樣的場景?采用哪種演唱方法?由學生合作探究以上問題,然后,由教師進行指導和協調,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并在具體教學中融入人文內涵,加深學生對樂曲的把握與理解。
2.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興趣
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師生互動交流,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揮學生主體的優勢,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學習《阿西里西》這節課的時候,筆者首先演唱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和《趕圩回來阿哩哩》兩部作品的主題曲,讓大家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的民歌。在學生猜測的時候一定要說明為什么,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從音樂的情緒、節奏和旋律中尋找蛛絲馬跡的能力。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確答案后,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表的,這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會激勵學生再接再厲。因此,筆者并沒有直接開始歌曲的學習,而是圍繞“阿西里西”和學生進行交流,首先,筆者提問:“我們是好朋友嗎?”學生回答:“是。”然后筆者用彝語表達,告訴學生“阿西里西”這個詞語在彝語中的意思就是“我們是朋友。”然后為學生介紹彝族的民風習俗,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激發求知的欲望和動力,為之后的歌曲學習奠定基礎。
音樂既無法精確反映客觀現實的客觀存在,
英語學習活動才會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經常組織學生利用課前幾分鐘進行每天一句諺語或名言展示、朗讀、講故事、講小幽默或一次duty report,結合教學內容,我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畫畫、唱歌、彈奏樂器等才藝展示,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名片、海報、廣告或藝術表演等,并把學生參加活動的作品或結果全部展示出來,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就感和榮譽感,讓每一節英語課都是一次體驗成功的歷程。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1.開發教學內容,以文寓情
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滲透著愛國、尊重、寬容、團隊和進取等積極情感,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情感資源,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如Go for it九年級的閱讀練習How do we dealwith ourproblem?提出了現實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Rich or poor,young or old,we all have problems.我結合初三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又面臨著升學壓力的實際情況,利用課文By learning forget;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By thinking of somethingworse,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正確的應對策略去面對現實,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煩擾,為他們挑戰成長和發展道路上將面臨的種種困難建立良好的心理準備—Let's notworry aboutour problems!
2.以德育情,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我時刻注意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我從不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課堂,原則上也不當眾批評學生。從上課前的一句Hello,學生幫了忙的一句Thank you,自己說錯話后的Sorry,到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的一句贊語,我都盡量讓學生體驗到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老師樂觀、豁達和寬容的人格魅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逐漸形成善良、寬容、積極向上的高尚品質,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使師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合作,教育便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的效果。
總之,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有許多途徑,不少在英語一線教學的教師做了成功的探索。但是,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與素質教育的精神,特別是把情感教育納入教學目標范疇,我們更有必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教學過程的情感滲透,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具人性化;智力與情感同步發展,最終達到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朱榮.新課程初中英語情感教學的一些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1).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