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巖(吉林省長春市第一五一中學)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李校巖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五一中學)
追求有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眾多語文教師多年來探討的核心話題,從目標不夠明確、提問不夠精準和教學形式化等方面著手,分析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的現狀,探索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期望教師明確并細化教學目標,明確學習方向;營造優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動力;精心設計提問的策略,啟發學生思維;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語文是我們的基礎文化課程,為了更好地促進高中語文學科的有效教學,達成新課改的實效,作為一線教師,探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1.目標不夠明確
高中語文課堂在塑造學生文學素養、締造學生未來生活情懷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因此,語文課堂宏觀的目標不僅是教學內容本身,而是塑造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形成內心的美好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和高尚的情操。而教師如果沒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確立好每節課的細化目標,就會導致教學變成純理論授課。
2.課堂提問不夠精準
提問是語文教學最常見的互動形式,是了解學生心理、掌握學生認知的重要環節,而在語文課堂上,往往會出現一些盲目的提問,如問題過于淺顯瑣碎,易使學生不思而答,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合。這些情況都不利于營造高效課堂。
3.課堂教學形式化現象突出
借助各種現代科技手段,課堂和過去相比鮮活了許多,但熱鬧的課堂在課堂實效方面卻沒有凸顯出優勢,這就說明課堂的多媒體展示、探究合作等還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體會文章的奧妙,而不是表面的美學和泛化的遨游,為了討論而討論,為了熱鬧而熱鬧,是嚴重偏離語文教學實質的行為,是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的重要原因。
1.明確并細化教學目標,明確學習方向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宗旨和靈魂,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設和期待,對整堂課的教學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并強化落實成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性,避免隨意和盲目,只有明確一篇文章的重難點,明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細化可以做到讓學生目標明確,哪些知識需要積累整合,哪些思想需要思索感悟,哪些能力需要拓展應用,哪些外延需要探索創新,哪些情懷需要鑒賞感受……越細化目標,越容易讓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掌握文章的精髓。
2.營造優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動力
語文課堂不僅是新知的課堂,更是需要情境的天地,這和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筆者認為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的過程,就是構建一個個情境的過程,通過抽象的語言文字描繪,營造與學生生活感官體驗相關聯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教師需要注意知識細化的尺度,如果忙于將知識細化、分解,而影響了對文章本身意境美感的賞析,那便無法成全學生心中的驚艷之作。當然,優質的情境創設對教師的能力智慧要求會更嚴格,教師務必不忘情境創設對課堂和教學的重要價值,積極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調動學生原有生活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情境、理解課文,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作者,體驗生活,感受藝術。
3.精心設計提問的策略,啟發學生思維
有效提問才能激發有效思考,好的提問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關注好問題的合理性,秉承著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理念,設計出有思考價值和難度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只有學生真正做到自主思考,才能習得新知,提升能力。例如,對知識點設置的問題可以傾向于感知性的提問,幫助學生構建課文整體框架,理清文章的來龍去脈,促進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而對于能力價值觀的構建,則應傾向于理性的思考提問,抓住關鍵,找準切入點,只有帶著學生走向高處,才更易看到景致別樣的風采。
4.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要想凸顯語文課的特色和形象,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營造多樣化的課堂是必不可少的。多媒體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更易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知識的勃勃生機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魅力。將文字幻化成聲、情、貌結合的多彩畫面,讓眼前的事物和心中的幻想靈動起來,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但教師在此過程中也需注意把握運用多媒體的尺度,如果將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無限擴大,那對教學效果而言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時刻銘記多媒體的功效是讓學生情感和想象更鮮活,做錦上添花之事,不成畫蛇添足之人。
教師對教學的鉆研是教學創新的動力系統,如果把文學比喻成殿堂,那筆者愿做好學生遨游文學殿堂的導游,為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出力獻策。
金海婷.有關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6.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