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建(江西省贛州市瑞金第一中學)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李日建
(江西省贛州市瑞金第一中學)
聯合國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低,甚至厭學的情況為問題的出發點,從自主高中地理教學的角度,主要論述了自主學習的內涵以及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地理教學;自主學習能力;調控能力;定向能力;操作能力
21世紀的到來,伴隨著知識大爆炸,人類的知識呈幾何級數增加,知識老化速度也隨之加快。就教育而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比直接教會學生很多知識要有效得多。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包括自我調控能力、自我定向能力和自我操作能力三部分組成。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自我調控能力,實質上是解決學生為什么而學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行為形成一種自覺行為。實現由原來的“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傳統的學習動機是為了地理高考而學,學生需要付出很強的意志努力來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有證據指出,學生自我激發的動機最初來自于父母的期望,但最終還是取決于自己現有的學業水平,自我效能以及自己設置的目標。地理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改變自己的教學,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自我調控能力的目標。(1)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2)設置合理的奮斗目標。(3)設置情境,培養學生的興趣。(4)建立寬松的教學課堂。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強了,才能為自己的自主學習打下心理基礎。
學習地理的自我定向能力是指學生學習地理教學內容時能自主確定學習的目標,即學什么的問題。學生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就要不斷培養其發現每課堂中應該學習哪些地理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設計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教材,并且要求學生從教材中歸納總結出教材的結構,把握教材所論述的地理問題。(2)要求學生對于每個地理問題應達到怎樣的認知水平作出判斷,如,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于教材中出現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個圖表、每一個插圖,學生都要弄明白其中蘊含的地理信息,弄清楚編排者的意圖。(3)讓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疑難問題,并提出疑問。學生這種能力的提高,正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營造一種讓學生提問的氛圍。
學習地理的自我操作能力從學習的角度上來說是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地理學科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類,其涉及的問題應該是包羅萬象。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使地球環境能更好地讓人類生存和發展。地理學科中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對地理事物作出評價,對地理事物發展作出預測,人類行為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對出現的各類地理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等。當然在學生的考試中,還涉及對地理事物的描述,準確表達的問題以及準確理解題目的能力。學生對于地理問題的解決,來得最快,也最直接的是向老師同學提問或網上搜索,這無疑能解決許多的問題。這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限于已經生成的知識。從知識的產生與發展來講,這只是做到了收集資料或者說繼承了前人的知識經驗而已,離真正的自主學習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教師在教學中至少還可采用以下的方法來彌補這種差異。其一,在課堂中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者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來獲得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再通過綜合分析的方法逐一排除,讓站得住腳的觀點形成對問題的正確認識。需要補充的是一個問題的認識總是開放式的,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斷變化,其認識也是不斷深入和改進的,所以建立問題的初始認識之后,接下來,可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完善。其二,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出現的地理現象。如,日出日落方位的觀察、月像的探索,可讓學生以每天記錄的方式來加以體驗,以此來驗證所學的地理知識。其三,可讓學生自己運用地理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如對城市布局的調查,并可評價一個城市功能區布局的合理性。對于城市河流治理的建議等都可寫成論文形式。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教師必須將地理知識教活,讓學生真正體驗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發現地理問題,并運用地理學中的手段和方法真正解決相關的地理問題,讓他們發現地理知識的真正價值所在。
[1]李雪.論自主學習的實質、結構及其指導[J].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報,2003(9).
[2]Zimmerman,B.J.,l,lller,S.,Kov~h.自我調節學習[M].麟林,徐守森,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07-10.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