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華(陜西楊凌高新中學)
立體幾何教學中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劉凱華
(陜西楊凌高新中學)
高考將空間想象能力明確要求為三大基本能力之一。試從教師教學中如何做才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方面加以論述,以期達到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目的。
空間想象;概念教學;圖形變換;抽象概括;數學思想
“空間想象能力”是指對空間圖形的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應用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識圖、畫圖、用圖。這些能力如何培養,根據我對立體幾何教學的經驗和做法提出以下看法。
幾何學習離不開圖形,學好立體幾何應學會畫圖、看圖、用圖。
1.教師教學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作圖,把圖形教學落實到具體。要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必須過好作圖這一關,教學時應從學生的數學素質全面提高和終生發展出發,重視圖形教學。
2.教師要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的直觀圖、幾何體的直觀圖入手,做好示范并嚴格要求,引導學生作出漂亮且富有立體感的直觀圖,豐富學生的美感和想象力。教學中不僅要講清畫圖的規則,還要弄清畫法原理,努力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常見的畫圖規則,清楚從不同角度觀察幾何圖形可以獲得不同影像,進而在解決問題時能根據需要靈活作出適于問題解決的圖形。
3.強化基本作圖技能的訓練。比如,在作位置關系比較復雜的圖形時,應先畫出限制條件多的線和面,再畫限制條件少的線和面,證明線面平行時可以通過“過直線,作平面,找交線”的思路確定要找的直線。又如,用“平移法”作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等常規作圖技能要強化訓練,力求學生熟練掌握。
4.要非常熟悉基本的幾何圖形(如三棱錐、正四面體、正方體、直棱柱等),并能正確畫圖,能在頭腦中分析基本圖形元素之間的度量關系及位置關系。遇到新問題時,能迅速從復雜圖形中識別出基本模型,并一層層剝離開來,用于解決問題。幾何體中含有空間基本的點、線、面關系,牢牢以它們為依托來實施教學,往往能幫助學生插上空間想象的翅膀,達到提高能力的良好效果。
立體幾何圖形的特征是通過概念來描述的,對概念的深刻理解是解題的基礎,學生只有正確理解概念,才能在頭腦中想象并勾畫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分解出解題需要的元素。概念既是思維的基本元素,又是空間想象的出發點。教學中要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和關鍵要素,從正反方面反復強化,使學生能多角度、多層次透視概念,形成對概念的深刻理解。如講解“三棱錐”的概念時,我們可以設計如下幾個命題讓學生判斷:
1.棱錐的各側面是等腰三角形;
2.底面是正多邊形的棱錐是正棱錐;
3.正棱錐的各側棱與底面所成的角相等;
4.底面是正多邊形,各側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錐是正棱錐;
5.正棱錐相鄰兩側面所成二面角相等。
通過這些變式命題訓練,學生對圖形的判斷識別能力將會顯著增強。同時,還要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立體幾何概念,讓學生了解每一個概念的來龍去脈,將所學概念歸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形成互相聯系的概念網絡。如講“二面角的平面角”時,讓學生明白依靠平面化手段,與線線角、線面角類比,自然而然產生了平面角的概念,結果是學生對這三種角本質的體會更深刻。
熟練對空間圖形進行變形處理,是學好立體幾何的硬功夫,也是空間想象能力深化的標志。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在運動變化中認識圖形、理解圖形,從而使空間圖形在學生面前不僵化、呆板。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一方面,要加強對圖形的分割、補全、折疊、展開、剪拼等變形的訓練。如將柱體割成錐體,往往有利于求體積,將錐體補成柱體,便于發現隱含的各種關系,將幾何體側面展開,可以解決最短距離問題。割與補是整體與局部的轉化,折與展是空間與平面的對比。割與補、折與展既矛盾對立又辯證統一。
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圖形平移變形處理的訓練。比如,根據需要添加輔助線或輔助平面,將立體直觀圖進行平面化處理,對復雜圖形簡單化,非標準圖形標準化的變形處理等都要在平時教學中多講解、多訓練,確實幫助學生提高對圖形處理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理性、本質、高度抽象與概括,是數學之精髓,是課堂教學的最終落腳點。立體幾何教學中主要突出空間問題平面化思想和類比思想等方法。空間問題平面化思想是處理立體幾何中許多問題的基本思想。無論是位置關系的判斷,還是角和距離的計算都貫穿這種思想。類比是從已經掌握的事物的相似屬性,推測正在研究中的事物的其他屬性,它以舊有認知為基礎,類比出新的結果。這些思想方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慢慢滲透、潛移默化,逐步讓學生認識、理解、運用。
張艷玲.學生空間想象力培養與立體幾何教學實驗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2.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