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第一中學 816199)
淺議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創新策略
劉 燕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第一中學 816199)
歷史是對過去的真實記載。學習歷史是為了讓后人了解我們過去的輝煌與屈辱,并且能作為參考總結經驗與教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然后繼續向前邁進。初中歷史課在全國提倡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經歷了許多次的改革,每次改革使歷史課教學都有進步與改善,但是就在應試教育的政策之下,初中歷史課教學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否能夠改善與解決直接關系到初中歷史課教學的質量。
提升能力 主動學習 有效措施
初中歷史的學習對今后歷史學習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歷史的學習,豐富了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為以后歷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歷史課程經過非常多次的改革、創新,并且每一次改革與創新都會使課程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生活,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具體,這也給予初中歷史教學一定的升級與活力。隨著新課程不斷改革,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對歷史、政治、音樂等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當前仍然有一些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對歷史課程的關注度不高,有的教師認為歷史課程并不是初中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課程,因此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帶來很大的影響。[1]
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但大多數老師依賴教學參考或多媒體課件,導致課堂教學呆滯、死板,使得學生認為歷史便是冗繁,枯燥的學科,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成了老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的狀態便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巍然不動”。再者,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內涵,只講歷史的表象問題,劃考試重點,像是為了重點而去了解歷史,明明具有歷史非凡意義的秦王朝的統一,本是氣勢輝煌,凸顯濃墨重彩的那一筆,卻偏偏講的平淡無奇,一張口就是記重點,讓學生牢記其意義,長久以往,便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即歷史就是死記硬背,老師說的就是考試要點。[2]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地位,課堂上,教師講的淋漓盡致,自我陶醉其中,而學生卻是千姿百態,有做其他科作業的,有看課外書的,還有走神的、睡覺的,還有剩下的那部分學生勉強聽著老師講課,隨口回應老師的問題,甚至伙同其他同學起哄,學習效率低下,這樣久久發展下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更加依賴老師的講授,缺乏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學生最為重要的,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起很大的作用。
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主要障礙。雖然一再強調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表面,即使用將多媒體搬上講臺,但也僅僅是將書本內容復制到多媒體,其實質還是傳統的講授教育方式,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裝備拓寬教學空間,豐富歷史教學中的知識含量。或者是過度創新,直接將課堂交給學生,沒有老師的引導作用,課堂教學脫軌,一片混亂,使得學生很難掌握獲得重點知識能力。還有,教師本身歷史學識有限,知識層面窄,教學能力不足,且不善于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靈活性,不能帶領學生超出課堂,融入生活,不利于學生積累知識和完成課業目標,難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的隊伍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是對歷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培訓,另一方面注重歷史教師的多媒體設備使用能力培養,運用現代化設備豐富課堂知識,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首先設定長期有效的考核機制,豐富“歷史教學培訓”的內容及形式。其次培養教師放寬眼界,不要鉆牛角尖,造成課堂的枯燥無味,古板無趣,要著眼于大局,寓教于樂,培訓形式要多樣化,豐富且精彩,使培訓教師從中受到啟發,使靈活風趣的課堂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模式中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還有培訓教師對多媒體使用的能力,從技術上來指導和內容上的多樣性進行培訓,相關的影視視頻和宣傳視頻等絢麗多彩的畫面和豐富的知識緊密結合,既滿足視覺上的觀感,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3]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皆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快的掌握知識。首先,注重課堂的導入形式,以生動有趣或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注重歷史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歷史課導入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上文提到的設問導入法以外,還有復習導入法、談話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插圖直觀導入法、故事典故導入法、對比導入法、新聞時事導入法、鄉土歷史導入法以及綜合媒體導入法等都可以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好奇心,使其積極主動的從課文中尋求知識,增強了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可運用自身魅力,引導課堂進度,使課堂進行按照既定主線行進,不脫軌,有效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學習,幫助學生總結歷史學習規律,如對秦始皇掃六和對古代中國在政治,文化,經濟上的貢獻和對本人的評價,同時結合社會實際,學習其可借鑒意義。
歷史就是五千年來人類的生活軌跡,來源于生活,自然可以運用到生活,歷史如何從課堂中走入生活,取決于教師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聯系,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熱點問題,老師可以去嘗試著用歷史經驗去解釋,并組織學生對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結合歷史,開展熱點研究,尤其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及思維能力的訓練。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到圖書館或多媒體上尋找相關歷史內容,或安排學生課后收集相關內容,豐富自己的歷史學識。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老師主動與之交流,幫助解決問題。這樣多種教學策略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對歷史的興趣愛好。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歷史的教學,明確歷史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斷改革和創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1]王麗娜.淺析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5(7).
[2]孫月鳳.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5.
[3]王芳.淺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使用學案的優點、不足和改進措施[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