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婷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高級中學 816199)
探討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方法
王利婷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高級中學 816199)
語文在高中階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科,無論是在考試占據的比重還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識,語文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語文學習科目的特點是知識量大而廣,注重學生學習思維方法的培養。所以我們應當在語文學習中全面、正確地運用合理方法,以求語文成績和綜合水平的提高。
自主學習 學習氛圍 教學評價
高中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好些年了。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經歷了一個從陌生、困惑到了解、適應并逐漸把握的過程。面對新課程、新課標、新理念,大膽嘗試和探索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在實施教學期間,只有做到教學方法具備針對性和科學有效性,才能夠從整體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要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才能夠理想的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
新課程實施的主渠道是教學活動,要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學會知識,最好是通過學生自身參與教學過程來獲得。而課堂活動是最好的實施方法。所以,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改善教學過程,以課堂活動為出發點,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將課堂變成學生探究新知,發揮自身才能的舞臺。教學過程中,應當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對學生掌握的生活經驗進行開發與利用,以他們關心的社會話題為例,以他們存在的問題為例,為他們提供支持,使他們學會社會生活的規范與要求,令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不斷提升。不可否認,課堂活動當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教學條件、學生素質等),教學中將發生一些問題,如:時間較少、課堂秩序不好等。因此,教師應當在每個環節中精心準備、科學組織,仔細探討教材與學情,使自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研究滿足該學科特點的教學方式。[2]
在傳統觀念下,一味地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這樣就割裂了雙方的互動,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對教學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積極轉變長期以來輕能力培養、重知識灌輸的教學觀,樹立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構建起雙向互動的師生關系,營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探索精神,為他們的自由發展營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他們主動、自覺地活動,讓他們變成積極的探索者與參與者,而并非單純的被動接受者。其次,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誘發、輔導、組織,而并非僅僅對他們傳授現成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那些枯燥乏味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使高中學生喜歡上語文,變厭學為樂學。除此之外,應當注重知識的升華和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使他們真正學有所得。
語言必須要“精”:教師必須提前掌握各課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對教學語言進行精心設計。應當將該堂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好,充分突出重點。對于所講解的各個問題,應當提前準備好用語,以及關鍵詞語,必須認真進行推敲,提高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在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到“一語中的”,從而能夠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刺激,加強他們的記憶。
語言必須注重“啟發”: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的其中一個要求,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刺激他們積極進行思考,使他們養成學習活力與能力,養成良好的進取精神等。再次,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機地聯系課文相關知識,靈活穿插背誦相關警句、詩詞、啟發他們在課余時間多讀書,或有針對性地結合他們過去背誦的文章、引導他們鞏固所學內容,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教師的淵博學識能夠充分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由于崇拜教師而愛上學習。
課內的趣味導讀和課外的擴展視野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課內外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充分體現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素質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以對學生進行“每人講一首古詩”“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每周寫一篇日記”“每季讀一部好書”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一訓練把課外閱讀積累起來,通過課內有計劃的活動,如即興演講、日記展評、故事會、新聞發布會、讀書報告會等,訓練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活動課的綜合訓練恰好適應了語文教學的需要,活動課上能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更重要的是能極大地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3]
盡管各位學生在能力上有所區別,然而他們都期待得到別人的贊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師能夠撲捉到自己的閃光點并得到鼓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例如,讓學生背會一段話、準確做出一道題等;作業中、提問時對他們多一些鼓勵,多說“你的思路不錯”“說得真好”等方面的語句,使他們從中體會到“我能行”。就算是他們出了錯,也需要使用合適的語言,對他們進行啟發與引導,使其在認識與糾錯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切忌一味地打擊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應當引進競爭機制,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評比方法,當他們表現出色時,應對他們進行獎勵,一堂課完成以后,還應當進行評比。通過這種方式來啟發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積極進取,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的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于當前的教學需求,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降低課堂質量和效率,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通過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高。
[1]李煜.淺談高中語文字詞學習方法[J].課外語文,2016(1):44.
[2]張繼存.淺談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J].儷人:教師,2014(17):193.
[3]孔令博文.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的探討[J].課外閱讀:中下,2012(1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