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楊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十八中學 安徽省 241000)
如何在閱讀課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許 楊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十八中學 安徽省 241000)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設計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活動。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時,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滲透文化意識。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思維品質
初中英語教學在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往往會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其中,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就是教學目標中的三維目標,即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最常見的教學目標。隨著英語教學的發展,教學目標中又增加了第四維——思維品質的培養。如果將前面的三維比作“魚”,那么這第四維就是“漁”。前者均是學生在閱讀之后所獲取的知識和情感,而后者恰是學生掌握的閱讀技能,技能的掌握是終身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心。[1]
思維品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深刻性即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將所學內化為自己所用。
邏輯性即學生通過文本或其他信息總結出來的上下文之間的關系,明白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并能根據所掌握的內容判斷下一步會發生什么。[2]
靈活性是指學生在進行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反應他們在能力和智力上的“遷移”。老師要引導他們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去思考問題,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最后可以善于分析、善于綜合、善于聯想、善于拆分和組合的分析每個具體問題。[3]
創造性就是創造性思維,表現在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批判性指一種有目的性地對產生知識的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證據和評價知識的標準等正確與否做出自我調節性判斷的思維過程。
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對自身的思維品質具有影響,但學校的教育與針對訓練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后天發展影響更為深刻。很多國內外的教育教學理論中都將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思維能力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
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活動,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環節:導入、讀前、讀中、讀后和作業設計。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如果不能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二只是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他們潛在的創新思維,因此,每節課的導入環節非常重要。
閱讀是一個單元中語言輸入較為集中的環節,而讀前又是本課語言輸入的重要構成,所以在剛才的導入視頻播放完畢后,筆者就將視頻里的截圖一一呈現,如采訪者與被采訪醫生、失去視力的孩子悲傷的面孔、醫生在為病人做手術等,通過這些畫面來引出閱讀所需掌握的詞匯,為學生創設了真實的語言情境,使他們對原本陌生的東西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讀中是閱讀的主體,也是一個重要的構成。讀中的活動設計應該充實而豐富,可采取聽、讀、討論等方法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本文是一篇采訪,采訪者的五個問題自然地將文章分成了五個部分,這五個部分之間也是互有關聯。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指導學生運用skimming、scanning、guessing、predicting等速讀技巧,堅持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及時檢查閱讀速度,調整閱讀速度。然后根據每部分特點設置任務,任務形式可以是短語配對、圖表填空、預設問題、判斷正誤、補全句子等,通過各項月度任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材料,在運用中進一步掌握詞匯和句子。閱讀的過程就是解讀文本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們會對文本信息進行提取、概括、推理、批判等思維活動,以此達到對文本的真正理解。所以讀中的教學活動設計應預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們深入閱讀文本,進行對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的問題時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好的問題可以是學生的思維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此環節,教師可以使用有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但有時候我們可以把提問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由其他成員來回答。
作業設計就是讓學生把從課本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卻在思維培養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業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抄寫背誦,應該與時俱進。例如在某節閱讀課結束后,筆者給學生們留了兩個任務,第一個是用自己的話向你們的朋友或家人介紹一下奧比斯的職能;第二個任務是談一談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愿意為慈善機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嗎?如果愿意,你可以為這些機構做些什么呢?如果不愿意,你認為平時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周圍有需要的人呢?任務一考察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對細節的捕捉,但又不等同于復述課文。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完成第一個任務時學會使用思維導圖,這樣會使得表述更清晰,細節也不容易被遺漏。任務二則是情感的升華,在學習完這篇文章后,每位學生都會有所感觸,但并非每位學生都想加入慈善機構。所以在問題的設置上,應交給學生自由決定權,不能一概而論,讓各種觀點交織碰撞。
很多老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學會生詞,理解句意,掌握文中知識點的用法,進而會復述、背誦文章。一旦遇到課時緊、內容多的情況,就根本無暇顧及思維品質的培養。殊不知,學生的思維培養好了,他們就掌握了“捕魚”的方法,即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前進的動力則不可估量。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們都應該把語言教學和思維品質的培養相結合。再設計閱讀任務時,應該結合科學合理且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措施,以達到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1]李杰:利用深層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2012(9)
[2]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2010(1)
[3]葉寧慶: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改進英語閱讀教學 課程·教材 ·教法 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