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
(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中心幼兒園 重慶 402373)
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組織與實施
楊 穎
(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中心幼兒園 重慶 402373)
幼兒籃球是遵循成人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則的基礎上,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體能發展水平,簡化籃球運動技術與理論,由此而形成的一種幼兒體育運動。結合形式多樣的籃球訓練項目,全面培養幼兒的思維創新、競爭、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這也就要求了幼兒園內的體育教師需要善于設計與組織,具備啟發性、興趣性、綜合性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而幫助幼兒有效實現強身健身、休閑啟智等多方面發展目標。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組織與實施進行分析探討。
幼兒園 籃球運動 開展 組織 實施
幼兒是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生長發育和技能鍛煉的關鍵期。由于幼兒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比較短,所以在籃球活動中必須滲入趣味性,提高幼兒對籃球教學的興趣,使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把體育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幼兒,從而提高籃球活動的有效性,使每一個幼兒在籃球活動中受益。目前,幼兒籃球運動主要有普及型籃球運動和競技型籃球運動兩種開展形式,教師應當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形式,并巧妙地設計籃球運動內容,使幼兒能夠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和鍛煉自身的體魄、智力、能力、素質等方面,為幼兒良好地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階段,結合我國相關教育部門于2012年出臺的有關于《幼兒園教育理想指導(試行)》,我們可以得知,幼兒園在實際落實體育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與組織幼兒的體育學習活動,并長期以強身健體為主線,來全面推進幼兒群體的健康發展等。幼兒教育階段的體育學科更加側重于對幼兒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再是十分高難度的體育對抗。同時要求了體育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展現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遵從學生的學習天性,側重在教學情境中增添具備體育教學特色的教學內容。幼兒籃球這一運動,自身不僅符合對幼兒群體體育運動學習興趣的樹立,同時進一步有效的降低了幼兒的體能對抗強度。在全面培養幼兒群體思維創新、良性競爭、合作學習意識的同時,有效的提升了幼兒的抗打壓能力。[1]
當前階段,幼兒籃球,主要是指在全面遵循成年人籃球運動的主要原則的前提下,結合幼兒群體的年齡發展特點與體力發展能力,逐漸將其進行簡化的籃球運動技巧與實際應用相融合的一種全新的幼兒體育運動模式。幼兒教育階段的籃球教學,需要更加側重幼兒群體身體靈活性的培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一種趣味性的體育運動或趣味籃球游戲的形式進行展示,其教學材料的準備對幼兒的體力要求比較小。幼兒在實際學習發展過程中,此種訓練是層層遞進的,十分符合幼兒群體的學習天性與機體能力。為此,在幼兒園這一特殊教育時期開展籃球運動,對于幼兒群體身體與心理等方面來說,是百利無一害的。[2]
我國過去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更加側重于幼兒基礎性的知識教學,其體育教學工作基本是輔助課程。在一些二三線的城市或鄉鎮,其幼兒體育教學課程則形同虛設,專業的體育教師更是數量稀缺。基于此教學現狀,體操與拉丁舞等對學生身體柔韌性要求較高的體育活動則更加難以開展。而幼兒籃球教學活動則可以在全面保證其課堂體育活動,與其他一些要求幼兒園硬性與軟性要求較高的體育教學項目相比,其籃球運動則更加易于普及。為此,在實際普及過程中,幼兒園十分有必要開展籃球教學活動。
籃球運動作為一項競技類同場對抗運動項目,有著很密集的身體接觸機會,在開展過程中由此容易因身體碰撞而產生傷害。為實現鍛煉身體第一、打比賽第二的目標,同時將這種可能的傷害降至最低,我們認為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時,一方面應與家長溝通,在全面解釋和展示籃球運動多重價值的基礎上,爭取家長的同意,對可能產生的小傷害抱諒解與寬容的態度;另一方面,應與幼兒溝通,在全面了解全園幼兒對籃球運動的認識與興趣水平的基礎上,從短時段、較小運動量的趣味練習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擴展至固定時間與運動量的以籃球興趣組為單位的集體鍛煉和訓練,其具體步驟如下:[3]
首先,教師應善于利用晨間鍛煉的時間,采取趣味游戲的形式,培養幼兒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如師生可以一起模仿小螃蟹,開展“小螃蟹防守游戲”,要求幼兒四肢充分展開到位,橫向移動,訓練其防守動作與意識。這些游戲不僅能引發幼兒對籃球的熱愛,而且對幼兒形成和發展上下、前后、高低、遠近、大小、長短、先后、快慢、輕重等時空和運動知覺大有裨益。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讓家長和孩子在家中能夠利用閑散時間進行的親子籃球游戲,如親子相互傳球、親子比賽運球、親子傳球投籃等,這既有助于增強父母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和情感,更能激發幼兒對籃球的熱愛和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其次,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希望加入籃球游戲與訓練中來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個性與能力,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幼兒籃球興趣組,以保持幼兒參與籃球運動的熱情,并形成全園幼兒體育鍛煉的熱潮。教師將主要引導幼兒進行拍球、運球、傳球等技能的全面訓練和對籃球基本規則的初步了解與掌握。同時,教師還要密切注意個體差異,根據每個幼兒運動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其確定角色定位,制定具體的訓練方案,設置不同層次的訓練難度,促進每個幼兒身體素質與籃球技能的不斷提高。[1]
再次,當籃球興趣組的幼兒都達到一定的籃球技能,并都掌握了籃球基本規則后,教師即可組織園內不同興趣組之間的籃球比賽,以培養幼兒團隊合作、交流組織的意識與能力,及敢于競爭、不怕困難的體育精神,同時促進幼兒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戰術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在幼兒熟悉比賽流程、熟練掌握比賽規則后,幼兒園即可邀請兄弟園所來園開展幼兒籃球聯賽,并組織全園幼兒觀看。這種更大范圍的比賽能進一步激發參賽幼兒的團隊意識與拼搏精神,同時喚醒旁觀幼兒對籃球的興趣,使全園籃球運動的開展獲得更多幼兒的支持與擁護。[5]
人盡皆知,學習興趣是幼兒開展學習行為最佳的一種方法。為此,幼兒園內的體育教師在實際開展籃球活動過程中,同樣需要側重注意幼兒群體體育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不斷鼓勵幼兒自主參與到籃球學習活動中,使班級中的幼兒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學習籃球運動的樂趣,進而從根本上提升自我參與到籃球活動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實際開展幼兒園籃球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要求班級中的幼兒自主的裝扮成為一個個可愛活潑的小動物,并要求學生依據自我裝扮的動物屬性進行參與到籃球活動中。班級中的學生有一部分裝扮成為小綿羊,有的則打扮成小老虎,有的則裝扮成小貓咪,教師則需要組織班級中學生開展一次動物形式的籃球比賽,學生紛紛表示十分有趣。幼兒群體并集體表示其集體活動不是一個學習負擔,反而卻是一種全新的值得學習的一項運動。在不斷加深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對其運動的喜愛程度也逐漸上升了一個檔次。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幼兒對籃球運用的學習興趣,就像一只隱形的炸彈,他只是需要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與有效啟發,可以最大限度的點燃導火索,進而使幼兒自我意識到自己對籃球運動的喜愛,進而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
在趣味籃球活動中適當地設定情境,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主動投入到活動中。在設定情境時,教師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首先,情境必須與教學內容相符,通過情境的設置能夠達到籃球活動教學目標。其次,情境的設置需要簡單、易懂,幼兒能夠領會情境的內容,能在教師的引領下進入到情境中。然后,教師設置的情境要具有趣味性,使幼兒能夠接受,并愿意參與到情境中。最后,情境的設置要符合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水平,保證情境內容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例如,在趣味籃球活動中可以以跑道作為設定情境的基礎。師:小朋友們看看我們幼兒園的塑膠跑道像什么?幼兒的聯想能力極其豐富,可能會說像小河、像火車軌道、像地毯等等。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現在你們要完成的任務就是,你們找好朋友互相站在寬寬的跑道的兩邊,看看誰的籃球能拋過小河,讓對面的小朋友接住,再看看誰的籃球能沿火車軌道邊拍球邊前進。教師為幼兒示范接球拍球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可以增加活動的樂趣,使幼兒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再如,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把籃球想象成最好的朋友,要求幼兒將朋友安全送回家,只能拍不能抱,所以幼兒要一邊走一邊拍球,一直到指定的位置。這樣的情境設置與單純的拍球游戲相比,更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由于幼兒將籃球視為朋友,會更加認真地去完成任務,建立幼兒與籃球間的感情,為幼兒以后的籃球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礎趣味教學法是面向全體幼兒放的教學課程,也是幼兒應該掌握的課程,可以從趣味籃球活動教學和趣味籃球游戲教學2個方面進行。
(1)趣味籃球活動教學
趣味籃球活動教學是指根據不同班段的幼兒特點及運動水平編排律動感和節拍較強的運動項目。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對籃球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有助于幼兒體能的提升。趣味籃球中包括跑、跳、手部運動、腰部運動以及平衡感的建立等,教師根據幼兒的能力選擇不同節奏的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將基本動作編排成為簡單的、具有美感的籃球操,以此來培養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要編排不同的趣味籃球操,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2)趣味籃球游戲教學
趣味籃球游戲教學是幼兒最喜歡的項目之一,籃球游戲教學是將籃球運動與游戲有機結合,在完成體育運動的同時,提供籃球的趣味性。比如,運球游戲,小班幼兒的運球規則為:幼兒可以通過任何方式運球,誰在規定的時間內運得最多,誰獲勝;中班的幼兒規則為:用雙手準確地將球運到指定的位置,規定時間內誰運得多,誰獲勝;大班幼兒的運球規則為:用腳運球,有兩次機會,需要將球踢到指定的位置,誰運得球多,誰獲勝。通過這樣的游戲設置,幼兒會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并且在運動中獲得樂趣,激發幼兒對籃球運動的熱情。
當前階段,幼兒籃球運動作為當下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體育運動,不僅涉及到了運動自身的技巧與戰術,同時還關系到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個人戰術、傳接球、過人、集體戰術等。由于幼兒群體自身年齡與體能的限制,在學習一些新的籃球動作過程中,表現出十分費力,僵硬,不協調,不精準,嚴重缺乏自控力等能力。這一部分復雜的籃球動作,會比較容易使幼兒喪失學習信心,為此,教師需要及時予以解決。
例如,教師在教學“投籃技巧”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嚴格遵照班級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選用適宜學習的籃球說法,如:雙手不斷舉高,同時用力投球。此動作對于幼兒群體上下身的肢體力量,腰部的力量及具體的彈跳力、肢體協調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幼兒在短時間內很難將其全部學會。班級中一部分幼兒不會蹬地用力,有的則腰部不可以挺直、有的學生則在投籃過程中,手臂不夠彎曲,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拿球過程中,其手腕都并沒有向外展。體育教師需要為了學生可以更加快速的掌握其投球方法,需要對此教學動作進行有效簡化和改良。教師可以將其動作分解成為以下三個流程:首先,雙手牢牢拿球平穩舉高;其次,雙膝微微的彎曲,屈肘持球防御自我的胸前;最后,使出全力進行投籃。通過將其動作的有效分解,班級中幼兒逐漸掌握了每一個環節,再進行練習過程中,其完成質量會有很大的提升,進而實現了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趣味籃球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和性格培養也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開展幼兒趣味籃球活動時,需要有針對性地合理制訂目標、內容,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而且,在教學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在日常中融入籃球運動,為幼兒創設情境并開展趣味教學法,來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提高籃球活動的教學質量。幼兒趣味籃球旨在培養他們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由于幼兒身體正在生長發育期,所以在安排活動時要注意掌握活動的強度和活動時間,避免運動過度。
[1]黃英.關于幼兒籃球開展形式與競賽內容的探討[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6(1):9-11.
[2]丘文盛.新課標下培養中小學生籃球運動興趣的調查與研究——以福州市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李建軍.幼兒園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7):72-73.
[4]展菊香.小籃球,大世界——探討如何圍繞“籃球”開展球類活動[J].考試周刊,2015(79):194.
[5]李娟.幼兒園開展籃球教學的優勢和必要性[J].甘肅教育,2015,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