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商丘市實驗幼兒園 河南商丘 476000)
我國3-6歲幼兒健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楊 揚
(商丘市實驗幼兒園 河南商丘 476000)
作為我國處于3-6歲年齡段幼兒而言,受影響的重要因素是相關的政策、幼兒教育、家庭等諸多方面。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是今后幼兒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必須立足于幼兒的實際情況,來運用適合于幼兒健康的活動方式與方法,筆者依據自身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經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本文當中重點闡述了我國3-6歲幼兒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期能夠為幼兒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幼兒健康 現狀 影響因素
兒童作為國家的未來,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潛在資源。對于3-6歲年齡段幼兒而言,由于其身心發育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因此,幼兒健康的主要表現形式即為:良好的身心發育、健康的身體體質、快樂的心理情緒等方面,而這也即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但是,由于受到社會發展、人文環境、思想意識等諸多方面產生的影響,我國當前處于3-6歲年齡段幼兒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我國對于3-6歲幼兒健康方面的研究,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具有開展研究的數量較少、起步較晚的特點。因此,我國對處于3-6歲年齡段幼兒的健康進行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1]
通常而言,由國家體育總局來對我國處于3-6歲年齡段的幼兒體質健康進行測試,并運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來進行測試,監測的時段是以5年為一個周期。由于幼兒時期是一個較快的生長發育階段,因此,其身體的各項機能會具有較大的變化,當前的幼兒健康測試較低,樣本數據不能客觀全面的反映幼兒健康的實際情況,難以有效的掌握處于多個年齡段幼兒群體健康成長的變化特性。
現今,對于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社會適應方面的研究,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方面發展較快。開展評估的方式,也在從單一化的國外量表的方式遞進到適宜我國幼兒實際情況的自我編制的量表,因此,所研究的內容也更為多樣化。綜合近期相關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者所報告的各地幼兒的心理狀況總體表現良好,而不足之處相對分散,主要有行為適應性表現異常、不同程度的不良習慣、情緒的調節控制和表達能力欠缺、自我意識發展程度不高等幾個方面。[2]
雖然當前具有的文獻,較多體現出是某一地區當中處于3-6歲年齡段的幼兒體質健康的實際情況,而從整體性的文獻數據來進行分析,我國當前的幼兒體質健康情況普遍存在發展水平不均衡的特點,具體體現在具有較為顯著的分布的地域、城鎮與鄉村、男女性別的差異性。并具有下述幾個特點:“在幼兒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方面,漢族普遍要優于其他的少數民族;在同一地域當中的城鄉之間幼兒體質健康的發展水平具有的差異在逐步的減低;在不同地域當中的幼兒的體質健康指標男、女幼兒具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而在同一地域當中的不同的歷史時段,幼兒體質健康的相關指標呈現出上升與下降的趨勢,但是還未能達成整體性獲得大幅提升的既定目的。”
我國的政府長期以來都較為注重讓兒童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而在近數年以來,政府的相關部門更加注重有效的治理環境污染,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城鄉基礎醫療衛生方面加大資金與發展的投入、進一步增強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并針對于兒童的健康的實際情況與健康的發展趨勢,制定出一些相關的政策,規制了有效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發展理念、工作方式、相關任務,從而較好的引導我國處于3-6歲年齡段的幼兒的健康發展。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貫徹中央有關政策精神,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部組織專家團隊,歷時6年,在分析比較了13個國家早期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相關內容,并用兩年時間廣泛征求幼兒園園長、幼教教師和幼兒家長的意見后,于2012年10月9日正式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門針對3-6歲兒童的發展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以上相關政策的出臺,無疑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強有力的指導和保障作用。然而政策的具體執行還需通過專門機構,運用各種手段資源,將政策觀念的內容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難度大,周期長,效果在短期內難以顯現。
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幼兒學習與接受健康教育的初始階段,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趨勢,我國的幼兒教育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逐漸提升了普及的水平。但毋庸諱言的是,在當前我國的幼兒教育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第一、由于長期以來受到我國傳統教育理念、國家相關政策性等方面的影響,在城鎮與鄉村當中的幼兒教育事業存在未能均衡發展的情況,在一些地區當中普遍存在幼兒“較難進入幼兒園學習”的情況。第二,具有亟待完善的相關的教育體制與機制,由于存在幼兒園的入學標準不統一。幼兒園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管、幼兒園的學費收費標準不統一等實際情況。第三,不健全的幼兒師資隊伍,由于未能較好的貫徹落實幼兒教師的薪資與待遇問題,因此,幼兒教師的普遍存在學歷較低、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滯后、教學水平亟待提升等情況。第四,缺乏科學的保教指導,幼教過程忽視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幼教小學化”的錯誤傾向仍普遍存在。[3]
由于國家的宏觀教育政策的引導,必須借助于家庭來對幼兒的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家庭方面的因素會對幼兒的健康具有較大的影響。不少教育的專家與學者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了家庭方面的因素對幼兒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獲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客觀全面的調查數據來發現了兒童自身的性別、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都會對幼兒社會適應水平產生影響。因此,還應對家庭的和諧氛圍、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期望、家長對幼兒的有效管教、家長與幼兒的互交流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對幼兒自身心理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
總之,對于相關的教育政策的貫徹落實必須經過一段時期。對于家庭而言普遍缺乏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而幼兒園當中也存在開展“小學化幼教”的教育誤區,因此,必須依據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符合幼兒健康的教育方式,以此來較好的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
[1]趙軍海.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問題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5,25:4361-4363.
[2]李傳瑛,楊秀清. 影響在園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2013,03:80-83.
[3]趙超,曹颯. 幼兒體質健康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J]. 四川體育科學,2014,01:53-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