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新改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望亭鎮前米陽小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中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思考
藏新改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望亭鎮前米陽小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幫助小學生建立主體意識是目前小學教育教學的責任和義務,圍繞著培養和幫助學生建立主體意識,小學階段各個學科的老師都應該想方設法實現這一目標。
小學語文 閱讀 主體 意識
對于小學語文學科來說,閱讀題是提升和培養主體意識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之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重視相關的課程教學,一方面能夠幫助學校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語文老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探索,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通過表達自己的看法等,讓學生不斷地在閱讀的過程中反思自己,正視自己,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起自我的意識。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課《獨坐敬亭山》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應該在課堂上先為學生預留一段時間,讓學生在過程中更好地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優美的古詩詞來進行人與詩歌、人與詩人之間的對話。讀完之后,讓學生們自己體會詩中“盡”“孤”“閑”等字詞意思。通過閱讀,學生就可以獲得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相比于傳統意義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種“留白”的教學理念更受學生們的歡迎,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老師還要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敦促學生自由發揮,并鼓勵學生的家長也參與到閱讀中來,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和表達的空間,家長一定要避免犯老師反復講解的錯誤,用自己的講解占據學生的全部時間,家長應該是在引領和幫助學生復習,給學生留出充足和獨立的思維空間。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應該通過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先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在輔導學生進行口語練習朗讀的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自由和空間,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由民主地進行自主學習。如引導學生思考既然作者寫的是“山中觀景”的話題,為什么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那么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之處?區別又是什么呢?你從文中那些優美的句子或者是詞語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歡大自然的感情?總之,在幫助學生復習的問題上,老師應該和家長達成一致,特別是在語文科目的學習中,老師和家長都要給學生一定的自我發揮的空間,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和閱讀來完成課后作業,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將扮演輔助性的角色,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提供服務。
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老師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還應通過有趣的提問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傳播學認為,人類傳播是所有傳播的基礎,而人類傳播的基礎使人能通過大腦對外界進入的信息進行自我處理,而這種信息自我處理的能力本質上就是培養學生自我主體意識的一種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不是意味著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天馬行空地想象,這種獨立思考的前提是學生的思維和想法,有一定的目標和方向感,學生一定要學會集中精力在某一個事物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只有這樣的主體意識的培養才是有意義和價值的,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才是有益處的。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草蟲的村落》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如讓學生思考文中“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中“靜謐”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又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的手段來引導和幫助學生針對這一課中所提到的各種事物進行深入思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當今我國的小學閱讀教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我對話,通過與老師和家長的對話,逐漸地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體意識形成的過程。
主體意識的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實踐證明,一個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不僅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也是十分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