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兵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第一完全小學 816199)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
賈衛兵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第一完全小學 816199)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創新問題的提出使得教育改革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創新也是我們實行素質教育的核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運用自主掌握的知識,提出新奇的問題,發現不同的見解,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重要陣地。
教學情景 熱愛創新 注重實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教育要體現在教育觀念上,滲透在所有教育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成為所有教育活動的一種基本指向。沒有創新就沒有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就沒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貫徹在整個數學教育的始終。”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不斷地調整教學的觀念與教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1]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創造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學習的過程不只是由老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建立知識的過程。教師如果是作家,那么學生就是導演,也是演員。這個過程是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經驗和互動的實現。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活潑,積極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教師應該善于創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的意識,使學生敢于打破常規,勇于標新立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喚醒學生的強烈競爭意識,產生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創新意識的動力。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圓在直尺上滾動一周,人人動手操作并分成若干組討論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用滾動法量出各人手上圓的周長,并填好課本中給出的表格。學生觀察比較表格中的數據,比較每個圓的周長,直徑有何異同點,然后學生計算并歸納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2]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態和數量之間的關系的學科。數學來自生活,生活充滿了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不僅來自于課堂,而且來自于現實生活。因此,我們要把的學生的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感覺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的影子,學習起來自然,親切和真實。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先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的圓形事物,讓學生感知"圓",再通過多媒體播放幾只猴子騎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輪子的自行車賽跑的情景。先讓學生預想誰跑最快,然后通過媒體演示賽跑的過程。在臨近結束時時,問學生為何猴子騎圓形輪子的自行車跑了第一,讓學生明白了自行車的輪子為何做成圓形的道理了,這樣他們覺得學習的數學用意之處,自發地產生了探索的興趣,“自我需求”的強烈求知欲,自愿創新。[3]
課堂教學是實施優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積極的學習過程。教師要打破傳統灌輸教學方法的理念,在實踐中,學生要勇于發揮專長,大膽地放開,真正讓教師在課堂上從過去的扮演主導的角色,成為獨立的學習自主學堂。加強教學,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要善于讓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合作中刺激學生的自我創新,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孩子們學習欲望思想源泉的欲望是情感和情感色彩,孩子的思維與他的感覺是分不開的。對周圍世界的教學和理解充滿了情感。這種情感是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智力和創造力極其重要的條件。“我認為創新能力雖說有一定的知識和智慧做基礎,但也不能低估情感對知識和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設計這樣一個鏈接,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意成就,同學們用不同的畫面表示"8的組成"風格各異。教師四周貼滿了同學們的作品,師生共同欣賞著、品味著、評論著。我熱情地贊揚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所得的結論,盡一切努力肯定學生的所有努力,保護和激勵學生所有的創造和嘗試的愿望。我利用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感覺,來觸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活動中,經常體驗到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創造獲得快樂。使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欲望。[4~6]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相對應的習題,讓每個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創新意識,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學生身上點點“發散性思維”的花火,利用各種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將創造性思維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的發展。
[1]王安平.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121.
[2]李星云.論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云南教育: 小學教師,2010,( 3): 3-5.
[3]王曉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4):92-96.
[4]格桑平措.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新課程,2014(12):134-136.
[5]蘇秋香.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學周刊,2016,08:141.
[6]米靖.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