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涵
(河南省內黃縣一中分校(2015級1班) 河南安陽 456300)
高中文科視角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分析
都一涵
(河南省內黃縣一中分校(2015級1班) 河南安陽 456300)
2016年,中國在各行各業的普遍擔憂之下,開始了“十三五”規劃建設。盡管如此,祖國經濟依然實現了良好的開端,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到了2017年,中國面臨著愈加變化莫測的國際國內形式,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中國經濟能否繼續維持在以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備受全球矚目。在此,本人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以高中文科為視角,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做出個人分析。
高中文科 中國經濟 發展前景
我國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我國現階段國情的經濟政策的不斷制定和更新,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皆快速提升,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而由于改革開放是件浩大的工程,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在如今經濟高速發展,一系列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如宏觀調控力度不夠,環與境資源問題,就業問題,收入貧富差距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等。[1]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全民的生活質量及水平不斷提升,全國人民有目共睹。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國不論是從政治,經濟亦或是生活各行各業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長進。可盡管如此,中國與西方的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中國經濟的發展依然存在不足。但就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中西方之間的差距正在一步一步地減小,中國正在一步一步地象西方發達國家靠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例如在2014年的世界計算機運行速度比賽中,由國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一舉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近年來,隨著以袁隆平教授為主的科學家對農業的研究不斷深入,更高產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新品種也陸續問世了。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短缺的問題,還對世界的糧食安全有了重要保障。再比如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是一項讓每一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事情。2008年‘神七’發射實施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2011年‘神八’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以上的種種數據都全面展示了中國早已蘇醒,并且正在冉冉崛起,以穩健有力的步伐大步向前邁進。而中國人民通過智慧及勞動創造的世界奇跡也在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個充滿智慧活力的中國人,更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光明向上充滿希望、創造力與正能量的中國。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夢在全民的努力奮斗之下必然會成為現實,我們必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別人可以做到的中國人必定可以做的更好,別人做不到的中國人也可以實現。[2]
由此可見,改革開放對再給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很大程度地推動了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而在當時,由于中國在某些方面存在部分條件限制,中國的改革開放并不徹底,由此導致中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尚待解決。雖然在當時并未完全暴露亦或是顯現出來,但是,隨著總共經濟不斷發展,經過若干年后,這些問題終將一一浮出水面,完全暴露出來。這些問題總結出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長期實行的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傳統煤炭資源開采方式既浪費了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還降低了企業經濟效益,給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再者,中國發展經濟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拉動經濟增長,盡管后來政府采取了相關措施來緩解發展與資源利用的問題,但成效并不是很大。另外再加上在發展的過程中,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時至今日,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問題也接踵而來。因此當我們在強調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注重社會和環境效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3]
1978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為2.57倍,1985年曾縮小為1.86倍,以后逐年擴大,2007年已擴大至3.33倍。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3.36倍,絕所擁有的福利及其實物補貼,如公費醫療、財政補貼、養老金保障、失業保險等也計算內,那么,城鄉收入的差距則會更大。[4]
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擴大主要表現為有些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使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總體上呈擴大趨勢。資料顯示:1987年我國收入最高行業和最低行業的工資比是1.38:1,1991年行業平均收入最高與最低水平相差1.55倍,到2002年這一差距擴大到2.99倍。而到了2010年,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行業相差已超過10倍。這說明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已經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國際上,經濟學家們通常用基尼指數來表現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財富分配狀況。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而在中國基尼系數從1981年的0.31一路飆升到2009的0.63,顯著超過通常所說的警戒水準,并且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總結:
從經濟形式的把控、改革開放的深化、人民生活的提升、生態環境的改善四個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然產能過剩、金融風險、區域困難的問題也依舊持續存在。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對于經濟運行中重大結構性失衡這一根源問題,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
[1]李善同,侯永志,劉云中,何建武.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與經濟增長前景分析[J]. 管理世界,2005,(09):7-19+27+171.
[2]馬劍鋒. 中國與南非雙邊貨物貿易特點及發展前景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3.
[3]陳學英. 論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5.
[4]李善同. “十一五”期間及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分析[A].中國數量經濟學會.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6卷)[C].中國數量經濟學會:,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