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原 金其君
(安徽滁州技師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系 安微滁州 239000)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王光原 金其君
(安徽滁州技師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系 安微滁州 239000)
本文旨在探討職業學校的學生如何以“大國工匠”為榜樣,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提高自己的專業課成績、文化課課成績,而且還要關注自我道德修養的提高,向著現在的“小工匠”、未來“大工匠”的目標邁進。
工匠精神 全面發展 出彩人生
我是一位職業高中數控班二年級的學生,我對于“工匠”的理解是這樣的:
我覺得呢,一個工廠里的工人大致可以分為普通工人和技術工人,在有技術的工人中間,總會出現一些有超高技藝專長的工人,他們不但技藝高超,而且有很高的道德品質和自我修養,我們往往稱這類人為“工匠”。打一個比方,就像我們職業學校中的學生一樣,大部分的同學學習成績一般般。可總會有一些成績十分拔尖的同學,他們無論是文化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名列前茅,不僅如此,他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人我們姑且稱之為未來的“小工匠”。
一個工廠、一個企業中是需要普通工人的。因為他們是維持著這個工廠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光靠普通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如今的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全世界都在使用打著“MADE IN CHINA”標簽的各種商品——大到高鐵、汽車、輪船,小到襪子、毛巾、兒童玩具。
中國雖是強大的制造業大國,但我們并沒有掌握很多核心技術。更多只能依靠代工和仿制。在全世界的分工體系中,我們還是處在中低端。如何把產品做到精益求精?如何實現技術更新?那更多的是依靠技術工人。而技術工人中的有著超高技藝專長的工匠們更是一個企業不可多得的財富。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帶領著一個企業將產品做到精益求精,也只有他們才是技術更新的領導人物。因此他們可以稱之為企業的靈魂。
我們的企業需要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因為技術高超的匠人很多,而具有工匠精神(也就是不僅僅把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的人就沒那么多了。再打一個比方,就像我們職業學校中的優等生,他們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都很棒,但不一定品學兼優。因此,我們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大國工匠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具體表現在,我們要養成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習慣。落實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想我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專業,敬畏自己的職業,把他當作是實現精彩人生和個人價值的途徑,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二、改掉浮躁和懶散的作風,專注于學習和技能訓練,把每一次作業,每一次實際操作都當成在完成自己的作品,關注細節、精益求精;三、要理解“工匠精神”并不單純指技能層面,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就是要培養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更主要的應該是修為,是素養,是與目前我們學校的德育要求并行不悖的,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來到企業里,以自己所學的技術,促成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像大國工匠們一樣成為一個企業的靈魂人物。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培養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工人的同時,還要做到用技術專長的工匠帶領普通工人,實現企業技術革新和生產的一體化。同時,作為為企業儲備后備人才的專門機構——職業學校中,我們要大力培養品學兼優的優秀職高生,同時以點帶面,用他們帶領著大多數成績一般般的普通學生,實現職業學校的一體化發展。這樣每年都有職業學校優秀畢業生源源不斷地來到各個企業和生產部門,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新鮮活力。這樣生產和教育相聯系,才可以實現“中國制造”真正的名牌,也才是成就我們職業學校學生出彩的人生。
王光原(1999年12月),性別:男,籍貫:安徽省滁州市,學歷:中專,是安徽滁州技師學院學生
輔導教師金其君(1975年2月),性別:女,籍貫:安徽省鳳陽縣,學歷:本科,工作單位:安徽滁州技師學院,職稱:中學一級,主要從事職高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