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杰
(遼寧省朝陽縣西營子鄉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芻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唐學杰
(遼寧省朝陽縣西營子鄉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我們的課堂在40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是我一直思考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
小學 語文 高效課堂
什么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課堂教學追求,就是要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的主動思維,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1]
當前由于學校的指導思想和學生的不重視,以及教師積極性的消退等原因,當前我國大多數校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以及考核成績,均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具體現狀如下:
1.實用主義
隨著小學教育幾十年的發展,不少學校的教學條件已相當優秀,但教學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就業市場的壓力,競爭的激烈,不少學校又出現了矯枉過正的思想和行為。實用主義一種是片面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如認為教會學生會寫應用文,有基本的表達能力就可以了;第二種是將“實用”理解為專業技能技術的實用。目前在小學學校出現了小學性和技能性至上的實用主義的思潮,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走得過遠。
2.缺乏知識儲備
課堂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僅僅在課內下功夫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可能的。必須讓學生在課外生活這個大舞臺進行語文實踐活動。語文不同于其它學科,語文無處不有,無時不有,有生活,就有語文。因此,應該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更廣闊的領域,例如文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這些知識也可能暫時與當前的學習、考試無關,但它卻為日后直覺和靈感的創造構建了廣闊的知識背景。但是當前很多小學對于這種基礎知識重視不夠,不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導致學生后續實踐能力缺乏。[2]
3.單一性
在全面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一方面在學習這些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較為注重專業的實踐,另一方面,卻忽略了語文學科與專業的聯系,把語文與專業背景和知識技能完全剝離開來,教師由于自身學科面不寬,也沒有引導學生將兩者聯系起來,進行教學設計。
1.備課高效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和業務再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高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師要學會分配精力,找準備課的黃金分割點。有資料表明,用80%的精力鉆研教材,了解學情,20%的精力書寫教案的教師是善于成長的教師。優秀的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是不急于動筆的,而是先放飛自己的思想,先思考從哪著手。我們在備課時,不僅關注教材,更會關注學生的實際,會不斷的考慮:怎樣使自己預設的目標最接近學生的思維發展,搭建什么樣的平臺才會讓學生最容易走進目標,如果學生在這里出現問題,用什么的方式調整教學變數才會讓學生走出困境。所以讓備課高效,不是以物化的備課筆記來衡量自己的備課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儲備是否能從容面對學生來作為標準。[3]
2.改善教學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需要教師改善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問題情境,加強小學生提出語文問題的積極性和問題意識。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要改善教學問題情境,制定一套可實施的教學問題情境,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巧妙改善教學問題情景,可以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師在改善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問題情境時,要注意語文和生活不可分割、聯系緊密。例如:在學習蘇教版《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這一篇課文中提到“大眼睛”,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在課堂上找出班級中有哪些同學有“大眼睛”,還可以詢問小學生有哪些大眼睛的動漫人物,插播一些他們熟悉的生活片段,來幫助他們了解。這樣在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也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3.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作用。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得主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兩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鉆研,相互討論,主動提問,質疑解疑,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學《七顆鉆石》時,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當老師,讓學生提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們活躍起來,一下子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問題:“小姑娘那么小,為什么膽量那么大?”“世界上沒有神仙,但小姑娘為什么會得到神仙的幫助?”聽了學生的提問,我深刻地理解到: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就要蹲下來和學生作朋友,共同去體驗,發現,創造和享受語文之美。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由觀念到行動,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作,需要教師付出開創性的努力。我們已經邁出了開創性的第一步,但是我們的研究還相對滯后,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創設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還需要語文老師們不斷探索。
[1]楊九俊.新課程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3]雷玲.好課是這樣煉成的[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