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
(遼寧省朝陽縣西營子鄉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心得
于丹丹
(遼寧省朝陽縣西營子鄉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小學數學教學既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點科目,也是難點科目。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的意識到,要想搞好小學數學教學,我們得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合理有效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合理的設置練習,加強實踐,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心得體會,在此和大家交流探討。
小學數學 教學心得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是要熟悉大綱,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實施切實可行的教法,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1]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也是如此,興趣對于一個人認識新事物,探求新知識的重要性,起著非凡的影響作用。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具備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的投入學習中,配合教師實施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重要作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分析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活躍有序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此外,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小學動機和良好學習心理品質的培養。要積極創設求知情景,倡導情景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學習的內容和他所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就會主動學習,并且更愿意思考、樂于探索。只有這樣,充分的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們的教學效率才會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學生才會學得更好。[2]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這里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奠基,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好好教育學生,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要勇于克服,對學生真心付出,就一定有收獲,會結出教育的累累碩果。
[1]伍棠棣.《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國家教育部.《數學課堂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