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波
(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王莊中學 陜西渭南 715203)
淺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
郭小波
(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王莊中學 陜西渭南 715203)
在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展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讓學生具備基本的人地協調觀念,對于復雜問題具備綜合思維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地理實踐能力。這些都是地理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培養學生具備的能力與素養,這些過程也是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體現。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
高中 地理教學 核心素養
在高中地理課堂上展開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對于實際教學過程有更多靈活有效的設計。在課堂上要充分視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有更多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而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最佳時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社會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地理素養,促進學生在社會經濟建設和科學發展中貢獻自身力量。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1]
核心素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組成,首先,教師要在地理課堂上增強對于學生人地協調觀念的培養,這是核心素養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在地理課程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會接觸到各種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會對于不同區域的氣候特點、地理條件等都有較深入的獲知,但這些理論知識并不是地理課程教學的全部組成,這也不是地理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地理教學的重心應當落在指導學生在充分了解不同地理環境的背景下明確合適的人地相處的模式,要讓學生具備基本的人地協調的理念,并且將這些理念能夠充分表達出來。這才是地理課程教學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地理課堂上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具備的一種核心素養。很多內容的教學中都可以滲透對于學生人地協調觀念的培養。例如,對于“區位”這個經濟地理學的基本概念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從人地協調觀出發來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這一概念。因為區位就是指人類活動所占的場所,反映了非常強的地理空間概念,而且區位中的主體——人的活動又是不斷擴展變化的,所以我們在對學生就某一區位進行調查研究時,要求他們必須從動態和發展這兩個角度入手,以人地協調觀作為引導,并綜合區位相關的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多個方面的知識,讓學生真正掌握“區位”,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教師要透過具體的知識教學來深化對于學生的引導,這也會讓學生對于這些抽象的地理素養有更加清晰直觀的領會。[2]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地理素養的養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在講解全球氣候變暖時,就可以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溫室效應現象產生原因、產生過程以及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學生分析出溫室效應最主要影響的因素是二氧化碳后,再引導他們對溫室效應對地球環境的影響進行探析,讓學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培養環保意識,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又如在講解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時,課本是以西北地區為例的。在本節課的講課過程中要注意拓展延伸,不要把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等問題一個個孤立地分別講述,要引導學生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促進學生了解現代經濟發展中對地理資源運用不合理的事實。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治理措施。學生學會運用綜合思維,可以透過事物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質,從挖掘內在聯系的角度,對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進行分析,并結合教材知識,對產生這種聯系的原因、經過、結果進行探究,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特征和發展規律,用辯證思維解釋生活中各種地理問題。[3]
對于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而言,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區域認知能力,并且培養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非常重要。這是體現地理課程的教學效用以及知識實踐價值的有效平臺,這也會讓學生更加清晰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是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時的一個重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們以熟悉的“四季變化”、“晝夜更替”為突破口,進行類比和總結,在討論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最后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得出正確的結語。整個教學過程對于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形成能夠起到有效幫助。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發展與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學校組織春游時,要求學生們在地圖上標記出自己去過的每一個地方,并且標志出來回的交通路線。回來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整理的信息來找到一條最便捷的去春游場所的路線,這便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有效教學過程。[4]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這不僅是知識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這也是體現地理課程學習的實際效用,讓學生能夠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一個機會和平臺。教師要從不同的方面來展開對于學生地理素養的鍛煉,要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這樣才會收獲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5]
[1]仉家亮.高考地理試題的地理學科能力體現狀況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2]徐雪.基于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區域差異內容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侯星宇、劉帥.淺論中學生地理素養養成的必要性及其提升途徑[J].才智,2012年01期.
[4]朱琳琳.中學地理教學中歷史知識的運用[A].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2):48-49.
[5]單正婷.淺談歷史地理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2,(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