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麗(山西省襄垣縣職業技術學校)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韓麗
(山西省襄垣縣職業技術學校)
摘要:語感作為一種語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還可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此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敏銳;感受能力;想象;朗讀
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感受能力,是在視聽當中不假思索地從感知語音、字形而立刻理解它們所表示意義的能力,是對特定環境中的話語不經過邏輯推理、直接迅速地感知和把握。它既包含對語言文字的正確、豐富的理解,又包含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感敏銳者,在聽、讀時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聽出言外之意,讀出文外之韻,得到的不是抽象的聲音刺激或文字符號,而是對語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體的感受;語感敏銳者,在說、寫時能以豐富的語言恰到好處地傳遞思維信息。培養學生的語感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它與真正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質量有著更直接的關系,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語文素質的核心,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呢?
1.語感即對語言的感受,感受能力在語感的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
語感源于人的感官和心靈對言語的感受,并由這種感受不斷積淀而成,通過感官和心靈直接感受優秀的文章是語感生成及其品質提升的主要方法。人在各種認識的過程中,總是會體驗到一定的情感,人的各種認識過程總是和一定的情感體驗相聯系的。這種情感體驗活動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情商,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條件。感受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感能力的強弱,而感受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商的高低。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情商就十分必要。提高情商就是要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能引起注意的事物或作品,讓學生留下感情記憶,去感受作品。比如,同是寫梅花,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讓學生感受堅貞不渝的人格;毛澤東的《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讓學生感受臨危不懼的品質;來鵠的《梅花》“占得早芳何所利,與他霜雪助威棱”,讓學生鄙視那些為虎作倀的小人。只有獨特的感受才能賦予語言以藝術的生命,反之,也只有獨特的感受,才能有助于情商的提高,有助于語感的培養。
2.感受不僅要獨特,而且要豐富
感受的豐富性是語言生動豐滿的土壤。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的學生盡管能說出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感情真摯”,但不一定能懂得其妙處所在,有的學生不一定能說出“感情真摯”之類的話,但能從柳的形象與柔情勾連,聯想離愁別緒,悟到清新的景色與心靈的明澈之間的關系,體會到“雨”所表現出來的濕潤感和灑在天地間的濕潤感知重重一點的效果。前者有理而無情,后者卻已情理交融,步入審美天地。這樣既提高了審美能力、感受能力,語感也隨之而增強。
具有良好的語感,必須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打通語文和生活的關系,穿越“時空隧道”,把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生活境遇與以往的語文經歷和語文經驗聯系起來,與自己具體的生活經驗,與已獲得的語言材料聯系起來,從而理解語文、理解生活,發現眼前語言文字的意義,發現所追求的生活意義,甚至發現其生命的意義,把語文活動融入現實與歷史,使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成為可能。而每個人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通過生活來閱讀語文,語感自然生成。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情感是動力,兩者往往是相伴而生,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猶如法國小說家喬治桑在她的《印象和回憶》里說的“我有時逃開自我,儼然變成一棵植物,我覺得自己是草,是飛鳥,是樹頂,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條水平線,我覺得自己是這種顏色或是那種形體,瞬息萬變,來去無礙。我時而走,時而飛,時而潛,時而吸露。我向著太陽開花,或棲息在葉背安眠,天鶴飛拳時我也飛拳,螢火蟲和星光閃耀時我也閃耀。總而言之,我所棲息的天地仿佛全是我自己伸張出來的。”
情感作用于想象和聯想,情感品質的高低決定了想象和聯想品質的高低,所以培養高尚豐富的情感是語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激發學生聯想和想象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如: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和《雨霖鈴》所創設的環境大相徑庭。前者慷慨激昂,豪邁激越,教師范讀時應讀出豪放詞派的風格。而后者悲傷、沉郁、凄涼、婉轉,教師范讀時應讀出婉約詞派的風格,學生在這樣的氣氛感染下,聽、說、讀、寫活動的聯想和想象就有了土壤。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就是說讀的多了,自然會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卻少見瑯瑯讀書聲,究其原因,是對朗讀的認識不夠。我認為,在培養語感的教學中,朗讀是關鍵的一環。只有通過多次朗讀,才能使學生逐步掌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表達出作者蘊含的情趣和意圖,領悟課文的用詞、造句和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進而對文章的內容產生真切的感受,教師要善于點撥,精于誘導,指導學生通過初讀探索,萌生情感;范讀誘發,渲染情感;重點試讀,體味情感;回讀全段,抒發情感。這樣反復朗讀,使學生的語感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語感的培養,并進行科學有效的語言訓練,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周敏霞.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J].中學語文,2011(12).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