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蕃斌
電視編輯的后期處理技巧分析
梁蕃斌
(作者單位:佛山電視臺南海分臺)
隨著電視行業的快速發展,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電視節目的特點和內容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一致,符合群眾的審美特征。電視編輯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其后期處理可以融合文字、聲音和畫面等技術,從趣味、想象、創造和審美等層面加以制作,對電視節目感染力和畫面感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電視編輯的后期處理技巧進行分析和探討。
電視編輯;后期處理;技巧分析
對于電視編輯而言,其主要是指通過實地拍攝的形式來進行腳本寫作、主題選擇、前期策劃和后期制作等環節,涉及聲音與畫面的剪輯、相關的配樂配音、特技效果處理等。電視編輯的后期處理與制作可以再加工前期拍攝的電視節目內容,重新組合及排列內容,有效進行配畫外音、添加特效與字幕、制作片頭片尾、包裝剪輯等,以此提高電視節目的品質,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
1.1字幕處理技巧
由于人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電視節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重視節目具有良好的內容,也需對內容外部包裝加以重視。因此,處理字幕的過程中,需要對其大小、顏色和字體等進行調整,合理安排字幕的出入方式與時間,使其與鏡頭畫面相符,以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
1.2鏡頭處理技巧
鏡頭內容多是直觀呈現給觀眾,由于鏡頭連接排列的順序不同,其表達的畫面語言意義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效組合不同鏡頭來實現表意功能。同時鏡頭前后的連接可以創造影視時空,將背景音樂和人聲、鏡頭畫面與聲音進行有機結合,為觀眾營造良好的想象空間。當然在鏡頭處理過程中,可以利用以下手段來進行。一是合理安排鏡頭時間。特寫鏡頭時間多為1.5 s,中景則控制在4~5 s,全景是7 s左右,而鏡頭時間的合理性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避免出現倦怠心理。二是組接相近的內容。利用蒙太奇的手法來組接內容相近的鏡頭,這樣可以避免鏡頭“跳軸”情況的出現,將某一片段的內容進行完整表達。三是深化主題。結合社會的文化潮流和觀眾的興趣愛好來排列鏡頭,使其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四是景別過渡的舒緩性。聯接固定鏡頭和動態鏡頭時,需要保證其過渡的舒緩,為觀眾帶來自然的感受,避免連接過于生硬。
1.3畫面處理技巧
首先,需要把握審美規律。為了保證畫面編輯規律和視覺審美的一致,制作人員往往會從觀眾的角度出發,結合他們的審美需求,將特寫或全景鏡頭加入到動態跳躍的鏡頭中,借助后退式或進式等多種方法來保證電視畫面的順暢性。其次,需要把握畫面節奏。如果兩個鏡頭具有相同的運動方向,這時可以將下一鏡頭的起幅和上一鏡頭的落幅進行聯接;如果前后兩個鏡頭具有相近的運動方向,可以去掉起幅和落幅;如果需要將兩運動主體的對立情況加以展現,可以聯接兩個運動方向相反的鏡頭。此外,要想在動態中聯接運動鏡頭和靜止鏡頭,需要對畫面中主體動勢加以觀察,尋找恰當的動作聯接點。
2.1準確把握編輯節奏
電視節目節奏包括強與弱、快與慢、靜與動等,對其進行準確把握可以保證節目的有序開展。色彩轉換、光影變化、場景變化速度以及主體運動速度等都會對電視節目的節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后期處理中需要對與節奏相關的要素加以重視,保證節奏與題材的一致性,從整體角度來控制節目的節奏。
2.2強化人員的藝術水平
制作人員在后期編輯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備良好的藝術知識與專業技能,利用審美情趣和藝術素質來增強編輯的藝術性,促進節目收視率的提高。因此,電視行業可以加強對其的專業培訓,使其合理運用編輯藝術手法來有效處理電視節目,滿足觀眾對節目的要求。
2.3科學運用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手法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在電視編輯后期處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突出節目的特點,聯接和轉化節目鏡頭,促進節目整體效果的提升。當然,該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以不同的環境和背景為依據,對節目內容加以豐富,重組拍攝片段與場景,確保節目的完整性,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總之,利用蒙太奇手法,將畫面與聲音、空間與時間、鏡頭與鏡頭、畫面與畫面等進行良好配合,可以促進后期處理藝術性的提高。
電視編輯的后期處理是對前期編輯的再加工,對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電視編輯的后期處理過程中,需要準確掌握相關的處理技巧,如字幕、鏡頭和畫面等處理技巧,以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促進節目質量與收視率的提高。
[1]李征.電視新聞的后期編輯技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10).
[2]朱繼愛.電視編輯后期處理技巧與藝術[J].西部廣播電視,2015(13).
[3]劉振杰.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運用與藝術性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