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茜
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與思考
張 茜
(作者單位:山西廣播電視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新興媒體應運而生。近幾年,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所應用的媒介種類日益增多,媒介融合的趨勢日益加強。在此形勢下,新聞編輯的業務也面臨著重大變革。本文在分析媒介融合的背景與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編輯的變革路徑,以促使我國新聞編輯業務不斷發展。
媒介融合;新聞編輯業務;變革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傳統的新聞編輯業務已經逐漸完善。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給新聞編輯業務帶來新的挑戰。傳統的新聞編輯業務暴露出的弊端越來越多。同時,也應該看到對新聞編輯業務而言,媒介融合是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廣大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大力推行新聞編輯業務變革,實現傳統編輯業務的升級轉型。
媒介融合是一個新興名詞。目前,并沒有形成媒介融合的統一定義。簡單來講,媒介融合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各種媒體出現多功能一體化的現象。媒介融合不僅可以大大擴充信息量,還能夠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和質量,給受眾帶來更為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務。
這樣一種時代潮流對整個傳媒業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媒介融合的出現,使受眾從單純的信息接受者轉變成了媒體信息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受眾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參與到新聞編輯業務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編輯業務的發展。②媒介融合趨勢下,傳媒的受眾從大眾向小眾轉變。由于媒介公司主要靠廣告盈利,用戶越多,就越容易獲得廣告商的青睞。所以,爭奪用戶成了各媒介公司的重要目標。提高新聞編輯的業務水平可以保證新聞質量,從而爭奪到更多的用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2.1編輯理念的變革
目前,新聞編輯工作者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編輯理念的束縛。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與發展。因此,要想推進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必須做到理念先行。首先,樹立以受眾為中心的編輯理念,一切從廣大用戶群體出發。在編輯新聞時,要充分考慮受眾的需求。其次,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進行“填鴨式”傳播,要吸引受眾的參與,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通過受眾反饋,發現自身不足,進而進行改進與調整。最后,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編輯方法,提升新聞編輯自身的業務能力。
2.2編輯角色的變革
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者是新聞信息的“篩子”,主要負責新聞信息的收集、分類與新聞編制。新媒介融合趨勢下,傳統的新聞編輯角色已經“落伍”。因此,新聞編輯工作者必須主動變革編輯角色,適應媒介融合的新形勢、新要求。具體來講,新聞編輯工作者要從“幕后”走到“臺前”,充當“公共新聞主持人”的角色。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走進公眾視線,與受眾展開積極的互動,吸引受眾參與。同時,要做好“新聞的解析者”,為不同層次的受眾答疑解惑,促使新聞信息更加精準。
2.3信息產品的變革
媒介融合引發了新聞信息的“大爆炸”。手機、報紙、電視及網絡等媒體平臺推出的新聞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卻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新聞內容千篇一律,很容易引起受眾的收視疲勞。因此,要想促進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必須深化對信息產品的變革。第一,變革信息產品的形態。在畫面、視頻、音頻等外在形式的設計上進行大變革,力求別出心裁,博取受眾的眼球。第二,變革新聞信息產品的內容定位。以受眾本位觀念為指導,結合受眾的需求,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選擇新聞,突出新聞點,最大限度滿足受眾需求。
在信息化時代,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公眾對媒體的需要,媒介融合的優勢逐漸凸顯。換個角度講,媒介融合是信息化時代媒介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新聞編輯業務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廣大新聞編輯工作者應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力量推進自身業務的轉型升級,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求。一方面,可以根據編輯和報道需求,重新進行資源配置,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可以有效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全面提高新聞質量。總之,媒介融合不僅帶給了新聞編輯業務巨大的挑戰,也為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媒介融合的指導下,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不僅吸收和借鑒新媒體傳播特點和優勢,還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更生動化和直觀化地將新聞展示出來。
[1]黃云.芻議媒介融合趨勢下電視新聞編輯的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5(3).
[2]婁元潮.探討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與發展趨勢[J].中國傳媒科技,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