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推動地區配電網的規劃與建設,應全面建設結構合理、技術先進、靈活可靠、經濟高效的現代配電網,樹立“規劃引領、科技驅動、計劃管控”的配電網規劃建設全過程管理理念,實現科學化、系統化的配電網規劃建設全過程管理,實現配電網建設的合理有序發展,持續提升配電網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關鍵詞:配電網;規劃建設;全過程管理;規劃引領;技術支撐;計劃管控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35-018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5.092
1 實施全過程管理推進配電網規劃建設的背景
配電網規劃建設管理貫穿發展戰略、電網規劃、項目前期、投資計劃、建設實施、評價評估的全部業務流程,包含事前分析預測、事中實施管控、事后分析評價的全過程。隨著配電網規劃建設工作的快速發展,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缺少標準統一的規劃引領
以往配電網的規劃編制缺少統一的規劃技術標準,主、配、農網規劃各自為戰,上級規劃與下級規劃不能聯成一體,沒有充分考慮各類供電區域的供需特性,主配網各類間隔、路徑資源盲目分配,沒有形成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和各專項、各層級的統一大規劃體系。配電網的規劃編制與城市社會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銜接不夠,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在時間、空間上不協調,被電力線路分割或占用的土地與新市政規劃土地很難做到遠近結合、統籌兼顧,電網規劃與市政規劃不協調、不同步。這些充分表明配電網的規劃建設缺少一套標準統一的規劃引領體系。
1.2 缺少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以往配電網的論證分析缺少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科學的信息系統對配電網現狀進行精細分析,無法準確預測電力需求,配電網目標網架沒有進行充分論證,供電可靠性缺少量化評估,規劃效果未開展比較分析,僅僅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粗放式技術手段。拍拍大腦想當然得出的規劃項目經不起電網運行的考驗,使得配電網建設盲目隨意。這些充分表明配電網的論證分析缺少一套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
1.3 缺少規范嚴格的計劃管控
以往配電網的建設實施缺少規范嚴格的計劃管控,配電網規劃與計劃的銜接、規劃與建設的銜接缺少剛性執行力。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劃庫、儲備庫和投資計劃管理,未列入規劃庫的項目即開展可研,未列入儲備庫的項目即開展初設,規劃庫項目、儲備庫項目、投資計劃下達項目脫節,使得配電網建設雜亂無序。這些充分表明配電網的建設實施缺少一套規范嚴格的計劃管控體系。
2 實施全過程管理推進配電網規劃建設的內容
2.1 規劃三重引領
即在國家電網總體規劃的引領下、在城市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引領下、在統一的規劃技術標準引領下,合理有序編制地區配電網規劃,既要切合實際,又要適當超前,具有前瞻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配電網規劃建設精益化水平。根據國家電網公司要求,科學劃分供電區域,明確可靠性目標,設立配電網的規劃目標和建設標準,針對不同供電區域按照差異化、標準化、適應性和協調性的原則編制配電網規劃。緊密聯系地方政府,建立政企合作共贏新模式,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將配電網發展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按照統一的規劃技術標準,全面建設結構合理、技術先進、靈活可靠、經濟高效的現代配電網。
2.2 科技雙核驅動
即以省市電力經研院所的技術支撐為核心、以各種信息系統的科技手段為核心,對配電網現狀進行精細分析、對電力需求進行準確預測、對配電網網架進行充分論證、對配電自動化進行穩步建設、對供電可靠性進行量化評估、對規劃效果進行比較分析,提高配電網規劃建設科學化水平。
依托省市電力經研院所作為技術支撐。優化內部專業銜接,經研院所具體負責配電網規劃的研究與編制、配電網規劃項目庫的維護、配電網規劃項目可研編制、承擔基礎資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嚴格執行項目可研成果,保證電網規劃與項目前期的無縫銜接,保證項目前期與投資計劃的無縫銜接。
依托各類信息系統作為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現有的PMS系統、GIS系統、SCADA系統、配網規劃系統等各類信息化系統,實現臺賬數據、基礎圖形、運行數據的全面采集,分析配電網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典型10千伏電網可靠性量化計算,對規劃方案進行比選研究,研究提出最佳解決措施,提高配電網規劃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提高配電網發展質量和效益。
2.3 計劃單線管控
即建立“統一規劃管理、統一規劃項目庫管理、統一項目儲備庫管理、統籌投資計劃管理”的計劃管控單線管理模式,強化配電網規劃與計劃的銜接、規劃與建設的銜接,確保剛性執行力,提高配電網規劃建設規范化水平。
統籌協調配電網項目投資計劃安排,合理安排建設時序,避免無效、低效投資和重復投資。強化配電網規劃與建設的銜接,保證規劃項目的剛性執行。積極開展規劃執行后評估工作,診斷分析電網發展情況,評估分析投資收益情況,提升計劃管理水平和電網運營效率。
在“規劃三重引領”“科技雙核驅動”“計劃單線管控”下有效開展的配電網規劃建設工作,具備精益性、科學性、規范性的特征,能夠更好地引導配電網的規劃和建設,促進配電網發展質量的提升,努力實現配電網“五個提升”,即提升配電網安全穩定水平、提升設備健康水平、提升配電網輸送能力、提升配電網經濟運行水平、提升配電網智能化水平。
3 實施全過程管理推進配電網規劃建設的效果
3.1 縱向貫通,實現“專業+綜合”的城鄉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模式
著眼未來城市發展,將主、配、農網聯成一體,兼顧分區供需特性,優化城市主配網各類間隔、路徑資源分配。省市縣公司統一規劃,優化終端變電站的布點,明確各變電站供電范圍,實現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確保了電網規劃目標落地和規劃能力、通道站址等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配電網規劃建設專業管理水平。
發揮統籌規劃計劃職能,充分調動省市電力經研院所的規劃設計人員,科學應用各種信息系統,提升規劃質量,使經研院所的技術支撐作用和各種信息系統的科技手段得到充分發揮。規劃項目建設實施后,通過后評價工作對配電網規劃內容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評價,掌握配電網規劃對規劃目標的滿足程度和現狀電網的改善程度,促進了配電網規劃的科學性、合
理性。
3.2 溝通加強,實現政企規劃聯動及重點項目對接機制
針對由于城市發展需要,原有電網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在時間、空間上不協調,被電力線路分割或占用的土地與新市政規劃土地很難做到遠近結合、統籌兼顧,電網規劃與市政規劃存在不協調、不同步;10千伏配套工程建設滯后電網建設,未能有效銜接和同步的問題,在城市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引領下提出“統籌規劃、規范建設、保障服務、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保證電能“送得出、落得下、供得上”。
與市、區、縣政府定期開展工作對接,超前保護好線路走廊和站址資源,確保各類規劃做實、做細,站址路徑選準、落準。將10千伏同期配套工程同步納入輸變電工程管理,實現主配網“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產”。開展政府需求改造電網項目與電網規劃新建項目銜接研究,探討出資、合建、同步建設新模式,確保電力先行。積極與市、區政府針對土地使用、房屋拆遷、道路開挖、伐木移木、施工許可等前期環節開展溝通交流,盡可能結合市政府的年度道路大修、區域改造和環境整治等重點工程同步實施,做到超前謀劃。依托政府出臺支持電網規劃和建設的相關政策,為地區配電網的建設和發展營造更為優越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信茂.電力發展規劃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2] 譚永才.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雷濤(1983-),男,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配電網規劃、建設、運維。
(責任編輯: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