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闖
電視胸腔鏡胸腺瘤切除與傳統手術切除治療胸腺瘤的臨床對比觀察
沙闖
目的對比觀察電視胸腔鏡胸腺瘤切除與傳統手術切除治療胸腺瘤的臨床療效。方法21例胸腺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1例)和對照組(1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方法,觀察組采用電視胸腔鏡胸腺瘤切除,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術后效果。結果經手術治療,2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75 min,平均術中出血量72ml,平均引流液200ml,平均住院時間9 d。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電視胸腔鏡胸腺瘤切除方法安全可靠,創傷小,愈合快,并發癥少,治療效果好。
電視胸腔鏡手術;胸腺瘤;微創;效果對比
胸腺瘤起源于胸腺,發生在胸腺的位置不同,有不同類型的癌癥,主要表現為干咳,胸痛,偶爾咯血,聲音嘶啞,膈肌麻痹,甚至出現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1,2]。本文分析了2010~2013年收治的21例胸腺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胸腺瘤患者21例,年齡13~56歲,平均年齡23.4歲。均是胸腺瘤,11例病灶在左側,10例病灶在右側;所有患者均經X射線檢查。住院的17例急診胸部CT檢查后,均于當天行急診手術。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1例)和對照組(10例)。觀察組年齡14~55歲,平均年齡24.4歲,8例左側病變,3例右側病變;對照組年齡13~56歲,平均年齡25.4歲,3例左側病變,7例右側病變。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方法,觀察組采用電視胸腔鏡胸腺瘤切除術。具體操作如下:在復合靜脈全身麻醉下,施行心電監護,雙腔氣管插管,術中健側肺通氣。患者取健側臥位,調試手術床的位置,擴大術側肋間隙,使患者體位和角度與手術切口相適應。前胸腺瘤患者,手術床向背側傾斜;后胸腺瘤患者,手術床向腹側傾斜。手術開始時先切一個1.5 cm左右的切口作觀察孔。不同部位的胸腺瘤選擇對應的手術位置做切口位,前胸腺瘤選腋中、后線之間,中胸腺瘤選腋中線,后胸腺瘤選腋前、中線之間,上胸腺瘤選第6、7肋間,下胸腺瘤選第4、5肋間。從觀察孔硬式胸腔鏡觀察探查腫瘤。據腫瘤位置在胸腔鏡引導下就近適當位置作一3~5 cm長的肋間切口。先不用撐開器,而用標準胸腔鏡器材操作,沿腫瘤基底電刀環形切開其表面的胸腺胸膜,沿腫瘤包膜鈍性加銳性交替分離腫瘤,對腫瘤滋養小血管用電灼,較大的則鈦夾夾后切斷或用絲線胸腔外打結利用推結器胸內結扎后切斷。囊性腫塊小的考慮完整分離,徹底清除,腫塊大的首先通過穿刺進行抽吸減壓,然后剝離囊壁進行分離,囊腫根部用絲線胸腔外打結利用推結器胸內結扎后切斷。如果術中發現腫瘤與其他重要組織發生粘連,無法有利得選擇全部切除方式,則采用局部切除加電灼方式。對胸腺瘤特別是合并有重癥肌無力者,力求行胸腺連同前胸腺脂肪組織一并清除。腫瘤較大且發生嚴重粘連,出血量大,手術風險系數大時,取小撐開器控制切口,采用胸腔鏡輔助下配合傳統手術器械進行腫瘤切除。標本裝入標本袋從小切口取出,經觀察孔置入胸管一根。術畢退出腔鏡,胸管從觀察孔放入胸膜腔,關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分析 21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50~102 min,平均手術時間75 min,術中出血量67~112ml,平均術中出血量72ml,拔胸管時間2~3 d,術后胸腔置管,引流量150~400ml,平均引流量200ml,住院時間6~12 d,平均住院時間9 d。見表1。1例患者術后出血,1例再次手術后1年出現支氣管囊腫復發,其他患者均未出現異常情況。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1例患者手術情況分析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下床活動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10 115.23±8.72 72.34±12.56 21.20±3.65 10.34±2.31觀察組 11 62.27±5.22 56.78±7.69 9.64±2.47 4.01±1.64P<0.05 <0.05 <0.05 <0.05
胸腺瘤起病緩慢,結合臨床癥狀和胸部X線,CT掃描和胸腺鏡可以協助診斷,為了防止腫瘤惡變、轉移,臨床常以手術治療為主,采用電視胸腔鏡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治療胸腺瘤的外科治療[3,4]。
傳統治療胸手術切口長、創傷小、風險高、保守治療時間長、復發率高、療效差且并發癥較多。目前,伴隨胸腔鏡輔助微創開胸手術范圍的不斷擴大,傳統的胸腔鏡手術的醫生需要完成嚴格專業的訓練,需要使用內窺鏡切縫機和其他昂貴的一次性器具,運營成本較高,所以普及是有限的。VAMT胸腺瘤切除術,應用胸腔鏡和小切口,在胸腔鏡的常規手術器械和手術器械操作中直接可以使用,但很少使用昂貴的縫合機等一次性耗材,可以節省手術費用,同時,創傷小,出血少,減少術后胸腔引流液,快速恢復和出院早期拔管,同時胸腔鏡下活檢陽性活檢準確率高。2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通過活檢可獲得明確的病理診斷,平均手術時間75 min,平均出血量72ml,平均引流量200ml,平均住院時間9 d,實現了電視胸腔鏡手術效果;1例術后出血,1例再次手術,支氣管囊腫復發的患者1年內未出現其他異常情況。
大多數患者合并胸腺瘤患者適合手術切除,胸腔鏡下的線,可以使成像提供明確的操作區和胸腺的部分細節,因此虛擬軸機床適用于邊界清晰,包膜完整的胸腺良性腫瘤的治療,尤其是在胸腺神經源性腫瘤、胸腺囊腫、惡性腫瘤。胸腔鏡活檢大面積是一個明確的診斷和判斷腫瘤分期指導進一步治療,報告顯示,胸腔鏡活檢診斷的準確率與傳統開胸活檢差異不大,但創傷程度,手術失血等具有更大的優勢[5]。
綜上所述,電視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切除胸腺瘤的方法安全可靠,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楊玉立,房士琦.原發性縱膈腫瘤及囊腫161例治療體會.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189-190.
[2]鄭慧禹,侯向生.原發性縱膈腫瘤的外科治療.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2):229-230.
[3]馬中州,劉志才.28例原發性胸腺癌外科治療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2):324-325.
[4]張殿俊,榮陽.縱膈腫瘤X線鑒別診斷與臨床研究.中外醫學研究,2013(12):1232-1233.
[5]梁書增,程輝,張琮琮.原發性胸腺癌8例臨床診治分析.中華全科醫學,2011(13):435-4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36
2015-11-04]
110111 沈陽市蘇家屯區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