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徐曉曉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優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培養中西醫結合高素質護理人才淺談
楊 洋 徐曉曉
(商丘醫學高等??茖W校 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現今社會中,中西醫結合高級護理人才,更加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具有更廣的發展前景。而通過對當前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的分析,更加揭示了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的重要性。而針對優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建議與措施,為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提供借鑒。
護理專業 課程設置 中西醫結合 護理人才
中西醫結合護理源自中西醫結合醫學,是運用現代醫學和現代護理學,結合中醫理論知識和方法,探討人類增進健康和保持健康的護理過程。經過40多年的實踐表明,成為我國醫學事業的一大優勢,是我國獨有的護理方法。但因專業建設起步較晚,目前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體系仍不完善。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計劃的核心,科學的、合理的、符合專業指導思想并富有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的基礎。因此,對我國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在課程設置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以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培養優秀的護理專業人才,推動我國的高等護理教育事業發展。
明確培養目標是課程改革的前提,而課程故置的政革與優化必須緊緊圍繞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并反映時代先進水平。經過20年的不斷探索,將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施護與西醫整體護理、護理程序進行有機地結合。打破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模式,改變為“以健康為中心”、護理程序為框架的整體護理,使“辨病護理、辨癥護理、辯證護理”有機結合,形成目前中西醫結臺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即“培養既能掌握現代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掌握中醫整體觀念、辯證施護,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從事護理臨床、科研、教育、管理、社區等工作的高素質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人才”。[1]
目前的課程設置尚缺乏論證,絕大多數院校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仍沿用“三段式”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即基礎醫學課程+臨床專業課程+臨床實習,同時開設中西醫護理課程,但二者主輔地位尚無定論。尤其是在高職高專院校,大專護理學生需在2年時間內完成幾十門西醫及中醫類課程,時間緊任務重,教與學都很難把握重點,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沒有實用性,培養的學生無特色,脫離了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2]
教材是課程的主要載體,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目前我國尚無一套專門針對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實用型教材,中西醫護理課程教材的編寫基本沿襲醫療+護理的模式,教材的內容醫療部分偏重,護理內容不突出,未能充分體現特色。
教材建設的滯后導致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合理。目前大多數院校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仍未打破學科的限制,根據教材來選擇教學內容,甚至是教材有的內容統統講授,導致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
我國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建設起步晚,因此該專業的高學歷人才匱乏,即使是具有中醫護理本科以上學歷的也為數不多。故目前擔任中西醫結合護理教學工作的教師主要為中醫類相關專業的教師或臨床醫生,他們雖然理論基礎扎實,臨床經驗豐富,但缺乏對護理專業的職業認同感,很難將教學內容與現代護理的理念相結合。且我國尚無中西醫結合專業師資的考核標準,國內也未開展專業的針對性的培訓,嚴重影響了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
目前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不合理等問題。尤其是中醫類課程,為了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不斷壓縮實踐課時,而以講授為主,學生實踐操作及接觸臨床的時間太少,學到的知識很快忘記。這與培養社會緊缺的技能型護理人才的目標相悖。
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與衛生工作方針,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既能掌握現代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掌握中醫整體觀念、辨證施護,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從事護理臨床、護理科研、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等工作的高素質中西結合護理專業人才。
課程設置理念: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導向,夯實西醫,融合中醫,注重整體,辨證施護。
構建課程模塊:根據學分制要求,構建公共基礎必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專業必修課、人文必修課實踐技能必修課、中西醫結合崗位限選課及任選課幾大模塊。其中,對崗位學生選課實施打包制,即中醫類課程全部歸到中西醫結合崗位學生的限選課中,使培養的崗位學生具有崗位特色。
課程內容及課時改革:考慮到大專學生學制短、課程多、排課難等問題,且各課程由于過分強調各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導致學科多但內容繁多且重復,因此,我們充分整合教學內容,將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的中醫類課程整合為兩門,即中醫護理概論(64學時):包括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診斷學兩部分;中醫護理技術(112學時):包括中藥方劑學、中醫針灸推拿、中醫護理及中醫養生與食療四部分。其中,各部分的學時又根據學生的能力培養要求分配不同。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重視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對本專業所需的護理服務技能,可通過角色扮演與模擬練習相結合、課內訓練與集中強化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單項技術與綜合技能相結合的模式來加以培養。
綜上所述,我們要緊密圍繞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對其課程設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積極學習國內外及兄弟院校先進的護理教育理念,以推動我國的高等護理教育事業發展。
[1]張志國,王慧生,秦玉龍,等.中西醫結合本科高等教育現狀教育學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3-5.
[2]徐桂華.優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培養中西醫結合高素質護理人才[J].中華護理教育,2007,4(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