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倫理透視

2016-03-06 07:18:19黃真
理論月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人類國家

□黃真

(中共上海市委黨??粕缃萄胁浚虾?200233)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倫理透視

□黃真

(中共上海市委黨??粕缃萄胁浚虾?200233)

基于“當下主義”的立場,本文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再認識,意欲設定若干倫理與政策邊界。本文有兩大倫理判斷: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個人正義、國際正義和世界正義三大價值取向,但基于當下的國際關系現實,必須把國際正義置于首位;第二,中國外交經常表現出“利他主義”,但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基于當下的內外政治需要,必須把“開明的自利”作為首要的倫理原則。

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正義;利他主義;開明的自利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表明經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的中國,有能力和意識思考整個世界的當下和未來,它既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又是中國對人類的重大思想性公共物品的供給,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正因為意義重大,有必要就“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再認識,設定若干必要的邊界,深挖其切實的政策內涵,以期使處于崛起過程中的中國避免承受不需要的代價,并富有成效地推進中國外交實踐。

1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要價值取向是國際正義

從倫理角度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含三種正義:個人正義、國際正義和世界正義。由于含有“人類”二字,再加上對“共同體”概念的一般性理解,人們很自然地會把個人正義或世界正義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要價值取向,這值得商榷。下面依次討論三種正義,并重點分析它們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取向上的優先次序。

1.1 個人正義

個人正義指的是賦予個人以權利和義務的道義規則,它曾以自然法學說的形式出現,國家最初之所以被認為具有某些權利和義務,正是因為個人具有某些權利和義務。[1]理查德·塔克(Richard Tuck)追溯現代國際法理論形成的歷史,從中世紀人文主義和經院哲學的傳統,聚焦格勞秀斯、普芬多夫、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沃爾夫、瓦泰勒、盧梭和康德等政治理論家關于戰爭與和平以及自然狀態下行為主體的道德限度的辯論,充分說明個人正義思想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行進。[2]而《大西洋憲章》、《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國際人權公約”等也從實踐上說明個人正義問題常常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議程。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明顯具有人文關懷,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深刻意識到人類已經步入“地球村”時代,國家之間甚至是人人之間日益福禍相依、安危與共的客觀現實,也不僅是因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思想和從“虛假共同體”邁向“真正共同體”的世界歷史發展邏輯的高度契合,[3]更因為它深刻體現中國人本主義的文化傳統。國際關系學著名學者秦亞青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風格極為獨特的文化體系,它構成億萬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的基礎,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自然也會在中國外交決策和對外行為上打下鮮明的烙印。[4]牟鐘鑒就指出,源自農耕文明的早期黃帝堯舜之道確立了民本、重德、貴和、創新的中華發展方向,成為中國文化之根;孔孟集三代之大成,闡發仁者愛人、義者利人的為人治國之道,形成以仁為首的“五?!保ㄈ柿x禮智信)、以忠孝為核心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5]這些傳統文化資源豐富,與人的需求完全一致。

作為具體的個人,其差異性需求使得尋求所有人的滿足不僅不現實,而且滿足某個人或者某部分人的需求往往傷及他人的合理需求,而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反對的;而作為抽象的個人,又因為人權的政治化而被不少國家謹慎地對待。在當代,關乎個人正義的一個顯著弊端,就是傾向于將人權作為個人正義的唯一內容而忽視個人的義務,其中最重要的義務便是個人對國家的義務,人權與國權之爭直至近年關于“保護的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的辯論均與該義務有關。沒有人否認當代世界仍然存在國家欺壓個人的現實,但事實同樣表明,當代大多數國家,無論其形態有何不同,是個人人權的主要保護者和促進者?!皩κ澜缟显S多數十年前還處于殖民或半殖民奴役的人民來說,他們現在的國家幾乎可以說是他們人權所曾有的第一個保護者和促進者,(國家的)獨立、安全、穩定對他們的生命、自由、財產和福利來說非常重要。”[7]國際關系英國學派的主要代表布爾(Hedley Bull)也認為,漠視國家的積極作用,包括在保護和促進人權方面的作用,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極其錯誤的。[8]

1.2 世界正義

世界正義往往也稱為全球正義,其思想淵源甚至比個人正義更為久遠,與宣稱每個個人具有權利和義務的個人正義不同,世界正義關注的是整個世界(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相比個人正義的個體主義視角,世界正義體現的是一種整體主義視角。[1]例如,在討論軍備控制問題時,關注的焦點不僅是諸如核大戰給國家和個人帶來何種傷害,更是整個世界和人類文明的存亡;在探討“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發達國家具有援助發展中國家的義務等問題時,關注的焦點也不僅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家境況的改善,而更是整個人類世界均衡發展的未來。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富有世界關懷。首先,從現實角度,它深刻認識到當下的世界“依然不算太平”。發端于資本主義框架體系內的、以追求最大化利益和權勢的行為,以及長期以來自恃真理化身和文明標準的西方“一元論”宗教和意識形態,使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種族仇恨、民族對抗的陰霾揮之不去;全球性問題,諸如核擴散、人口爆炸、環境污染、毒品犯罪、恐怖主義、傳染性疾病、資源枯竭等無時無刻不在危及人類整體利益;資本主義世界及其現代性拓展使得以個人主義、消費主義、個人享受為典型表現的道德蛻化彌漫全球,成為當代人類的一大根本性病癥,而這一病癥深刻影響現今諸多全球性問題的應對和解決。[9]其次,從文化角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蘊含中國“天人一體”的宇宙情懷和“天下一家”的人類情懷,是中國傳統“大同”文化的當代體現;又與人類共同價值相通,體現了人類社會本質上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歷史發展至當下,人類共同價值顯然是客觀存在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為此需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保?0]再次,從理論角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與近年中國學術界極具世界關懷的“天下”主義(尤其是其“天道”“無外”“生生”等新天下詞典)[11]和“共生”理論(特別強調和平共處——和平共生——和諧共生的世界演進邏輯)[12]具有相通之處,同時又與西方世界主義理論、全球治理理論,尤其是和主流建構主義溫特(Alexander Wendt)的三種無政府文化(又特別是康德文化)[13]具有理論契合點,因此具有理論根基。最后,從價值觀角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全球治理觀等價值觀基礎,[14]它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時代高度,強調世界的整體性,是中國外交之“道”。

在當代,世界正義即全人類的共同安全、生存、繁榮、尊嚴和道德進步。盡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含豐富的世界正義倫理,甚至可以認為世界正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終極價值取向。但是在當下,世界正義同樣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要價值取向。這是因為:

能把國家、人民和自然界聯系起來的世界共有價值盡管存在,但卻較為稀薄,普遍的認同感和忠誠仍然只對國家甚至民族或種族而言,脆弱的全球共識還因各種自私的民族主義、“不確定性”(如領導人更換)和披著普遍主義外衣的西方特殊主義而時刻面臨崩塌的危險,“所謂具有共同利益的世界社會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一種理念或神話,這種理念或許在今后某一天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但迄今為止它還不具有這種影響力。整個人類作為一個大的政治集合體,并不具有產生和表達整體利益的手段,也不具有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動員的手段?!保?]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對當下世界的深刻反思后對于未來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并力所能及地通過外交實踐實現它,但絕非表明世界正義構成它的首要價值追求,作為崛起的大國,中國有責任確保外交戰略的選擇更多基于當下的需要,而非不確定的未來。①由于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與當下收益的吸引和相對確定,大多數國家傾向于關注當下,國家總體上是保守理性,而非富有遠見的。見:Arthur Stein,Why Nations Cooperate:Circumstance and Choi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0,P89,189.

1.3 國際正義②國際正義也稱作國家間正義,由于很多國家自稱是“民族-國家”,因此,國際正義往往又等同于民族間正義,當然兩者有重要的差別,典型地表現為民族自決權與主權的錯綜復雜的關系。由于這并非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所以不作區分。

個人正義和世界正義之所以不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要價值取向,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國際正義。在當今以國家為主要行為體的世界政治環境中,國際正義的思想在日常辯論中占據主導地位。國際正義指的是賦予國家以權利與義務的道義規則,它主要包含兩種正義形式,第一是平等正義,核心是主權平等及其互惠承認,因此也叫作“交換正義”“形式正義”。平等正義意味著任何國家對國際事務都有平等的參與權;尊重各國領土完整和獨立自主,每個國家有權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實踐不容干涉;主權國家隸屬的文明之間應該平等開放、包容互鑒,共享尊嚴。第二是分配正義,也稱作“實質正義”。不管“正義”被怎樣解讀,它總是在探究資源應如何在社會成員之間合理公正的分配。[15]正如個人正義那樣,國家平等正義的絕對化往往因國家在資源稟賦、政府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而容易加劇國家的不平等。因此分配正義強調,為了國際社會的安全和繁榮必須賦予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發達民族與欠發達民族在某些方面不等的權利和義務。這意味著在政治上側重維護弱國的主權,增長其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同時隱含相對限制若干強國的某些權勢;經濟上在貿易條件、資源開發、資金支持、技術轉讓等方面給予窮國更為優惠的權利,并規定富國必須為此承擔相應的義務;文化上尊重和保護欠發達民族的傳統文化,支持其文化和教育,限制發達民族的文化滲透、傳媒優勢和話語霸權。[7]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鮮明的國際正義內涵,作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重要理念,它同樣體現中國外交的核心價值觀,那就是國家之間的共存、共享、共治、共贏和共進。[16]通過新時期中國領導人關于國際關系和世界秩序的若干重要論述,我們發現,不管是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提出的“三個共享”(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還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六個堅持”(堅持主權平等,堅持共同安全,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包容互鑒,堅持公平正義),繼而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的“四個必須”(必須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最后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全面系統提出的“五位一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總路徑(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都深刻表達了中國對于平等正義和分配正義的價值追求。

青瓷自從跟了李光北,就認了命。再漂亮的女人,一但名聲不好,哪個男人還愿意娶?特別像青瓷這樣兒的,18歲就大過肚子,不敢去醫院墮胎,就自己買了打胎藥,結果差點丟了小命兒,鬧得滿城風雨。

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當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要乃至核心的價值取向是國際正義。這是因為:

首先,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深刻認識到國家仍然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行為體,也深刻認識到國家間“結構性暴力”(即雖無大規模戰爭的直接暴力形式,但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仍使得大部分非西方國家處于間接暴力之下[17])依然存在的客觀現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國家作為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勢狀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模式、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觀政策并最終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取向的首要責任主體,因此唯有首先實現國際正義,個人正義和世界正義才有可能實現。

其次,新中國外交實踐和外交思想的邏輯脈絡表明,維護國家平等正義和分配正義一直是中國特色外交的核心要義。[18]“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關系中的傳統、原則和種種至關緊要的利益,中國差不多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提倡和實踐一種國際平等主義哲學的大國,這種哲學基于主權平等不干涉和中國所稱的國際政治生活民主化觀念。”[19]在最深層面上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的核心價值如獨立、平等和尊嚴,以及以平等為中心的現代國際正義訴求等,早在革命時期就醞釀成熟并最終轉移到60年的外交之中并逐步扎根。[20]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外交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必須把該核心要義作為基本遵循。

最后,新時期中國外交的話語表達和政策宣示表明國際正義依然是首要關注。關于平等正義,中國極力捍衛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而“聯合國憲章貫穿主權平等原則,世界各國一律平等,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主權是國家獨立的根本標志,也是國家利益的根本體現和可靠保障,這些都是硬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任何時候都不應動搖。”“中華民族對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高度敏感?!薄霸诰S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時,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标P于分配正義,中國積極倡導正確義利觀、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以及真實親誠對非外交方針,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亞投行”等務實行動,實現沿線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共享尊嚴、發展和安全。

2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須以“開明的自利”為倫理原則

既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諳命運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客觀現實,且蘊含三大正義取向,那么它必然含有不容忽視的政策啟示和倫理意義。

2.1 責任共同體意識

理論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含辯證統一、有機聯系、互為保障的三個共同體——經濟上的利益共同體,安全上的命運共同體以及政治上的責任共同體,其中,責任共同體是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根本保障。這意味著,作為當下最為重要的國際行為體——國家,必須樹立重要的“責任”意識。這責任自然包含內部和外部責任。就內部責任而言,它顯著地要求每一個國家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不因自身的發展而損害他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發展;就外部責任而言,它也顯著地要求每一個國家必須抵制最大化權勢和利益的誘惑,必須尊重他者,在平等包容的基礎上堅持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同時還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败泴嵙Α崩碚摯砣宋锬危↗oseph Nye)在探討倫理與外交政策關系時就曾指出,一國之于他國最低限度的義務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國家必須承擔一些消極義務,如不屠殺、征服或摧毀其他民族的自治權;第二,結果主義原則,即國家必須為自己的行為結果承擔責任;第三,撒瑪利亞主義,即樂善好施,向急需幫助的人立即提供幫助的義務;第四,推行善行,促進他國人民生活改善的義務。[21]

一切政治和社會問題皆是倫理問題。以上政策啟示的倫理含義是:每一個國家在緊密相互依存的當下,必須具有“自律”和“利他”習慣。自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他,但國際關系的理論研究總體上假定國家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頗具影響力的古典現實主義和進攻性現實主義甚至認為國家不應該利他,因為這會導致自損。但自利并非自私(selfish),它并不排斥利他行為。①古典和進攻性現實主義的代表性著作有:[美]漢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譯:《國家間政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美]約翰·米爾斯海默著,王義桅等譯:《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包括國際關系學在內的諸多社會科學常犯的一個概念錯誤便是把自利等同于自私。見:Arthur Stein,Why Nations Cooperate,P186-188.實際上,自私的個體只索取不付出,他們只想占有他們認為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而從不考慮這樣的獲取對他人進而對自己有何影響。盡管自私可能獲取即時的收益,但作為社會本質要求的互惠利他意味著自私的人最終是自損的人,弗洛姆就此經典概括為:“自私和自愛(即自利),實際上是對立而非統一的。自私者并不十分愛己,或很少愛己;事實上,他憎恨自己?!币姡海勖溃莅!じヂ迥分?,孫依依譯:《為自己的人》,三聯書店1988年版,第130頁。關于共同體的大量理論研究證明,構成共同體的國家之間存在明顯的積極情感和利他行為。例如,阿德勒和巴內特(Emanuel Adler and Michael Barnett)就認為,共同體有三個特征:一是共同體成員擁有共同的認同和價值觀;二是成員國之間能夠進行多方位的、直接的互動;三是共同體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互惠和利他。[22]而中國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研究[23]、外交辭令(如“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我們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被人過得好”)以及政策實踐也同樣表明中國的利他傾向。就政策實踐而言,新時期中國一系列對外援助與合作共贏的舉措(如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等)以及積極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地區熱點的方案和擔當(如應對埃博拉、伊核、阿富汗、敘利亞問題等),都表明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定會存在頻繁的利他行動。

2.2 “開明的自利”(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盡管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的自律和利他,但這絕非表明中國在推進這項偉大外交工程的過程中需要以“利他主義”作為主導的倫理原則。在一篇關于“利他主義”的文獻綜述中,利他主義被認為具有比利他行為更高的道德要求,那就是它不僅要求行為上而且動機上也必須是利他的。學者普遍的一個認識是,旨在真誠地使他人境況改善和福祉提高的利他主義而非僅僅利他行為確實存在,而且構成人類本質的一部分。[24]利他主義在國際關系中也是存在的,我們當然不能忽視國際社會中雖不普遍但卻意義重大的真善美。[25]中國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時就常常表現出這種真誠的“利他主義”,在新時期中國外交話語中,我們可以頻繁看到諸如“真誠”“誠意”的字眼,例如,“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誠心誠意對待沿線國家”“中國……真誠希望非洲國家發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過得更好一些?!薄爸袊敢狻嬲\幫助仍然遭受戰爭和貧困煎熬的人們”“我真誠希望,世界各國人民在實現各自夢想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等等。

但是,利他主義在當下并不能成為中國外交的主導倫理原則,因為“當代中國領導和人民念念不忘最大甚或最經久的中國特性之一,那就是‘強大的中國,羸弱的中國’,……中國在擁有它很可能輝煌的前景的同時,將面對未來若干重大和嚴峻的挑戰?!保?6]此外,社會主義中國早期的曲折經歷及其國際影響大大加強了中國領導人的審慎和憂患,那就是中國決心走不稱霸不擴張的和平發展道路,同時伴隨中國權勢的增長,“奮發有為”的中國外交也注定是力所能及、相對溫和和有分寸的。因此,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有不同于利他主義的主導倫理原則。

首先,該原則以“自利”(自我利益)為核心。這是因為:

第一,我們生活于一個資源稀缺的世界。如果我們生活于一個無比豐裕以致于個人各國的任何利益追求都不影響他人他國需求的滿足時(即和諧狀態),蘇聯史研究權威卡爾(E.H.Carr)筆下的“自由放任主義的天堂”和“利益自然和諧論”便是自然的結果了。[27]任何合作與沖突,包括“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命題既不存在也不需要。

第二,國家利益而非共有利益仍是中國外交的根本依據。國家利益決定一國外交是國際關系理論和實踐的常識。就當下的中國而言,最大的國家利益是“兩個100年”目標。習近平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們13億多人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28]包括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內的所有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都要服從服務于該國家利益。

第三,“壓倒性的國內功能”是新中國外交的核心特征之一。新中國外交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向性”,所謂內向性是指中國的對外政策總的來說是為達到國內政治目標而制定的,并受到國內政治的嚴重影響。[29]當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最大的政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說是為實現該最大國內政治目標而營造最佳的外部環境。實際上,在外交部黨委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詮釋中,[30]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列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雙重目標,不過民族復興排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前,可以認為,國內目標仍然是邏輯優先的。

第四,執政黨的合法性。任何一項對外政策能夠有長期的生命力并得到公眾的持久支持,必定是因為它能夠反應一國之基本的國內需求和理解?!爸袊鴮ν怅P系不論曾經歷過什么樣的形態,以及今后可能會出現多么復雜的變化,它最終還是要回應中國、中華民族的基本需求和愿望,任何政治集團如果不能有效治理國家,不能從中國社會中獲得政治合法性,其對外政策都將是軟弱無力和難以持久的?!保?0]當下中國和中華民族的基本需求和愿望,突出的表現為三大方面: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經濟和社會發展(即現代化),社會核心價值的構建與國家認同。中國共產黨必須首先在這三大方面大有作為,才能夯實包括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內的整體中國外交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第五,自利具備道德正當性。自利等同于亞當·斯密所說的自愛(self-love),斯密說:“毫無疑問,每個人生來首先和主要關心自己”“對我們自己個人幸福和利益的關心,在許多場合也表現為一種非常值得稱贊的行為原則。”斯密把改善自身生活條件看做是“人生的偉大目標”。[31]自利從來就不是反道德和非道德的,因為自利“所要求的只是獲得自己生存、享受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所關心的只是自己正當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的權利?!雹儋Z旭東:《利己與利他:“亞當·斯密問題”的人學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頁。相比自利的道德性,自私是反道德的。查爾斯·庫利(Charles Cooley)認為,對個人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光明磊落的,(但)自私的人是一個沉浸在自我中的人,……是一個達不到規范要求的人,他是一個公平游戲和游戲規則的違反者……所有的人為了普遍的善會團結起來反對他。見:[美]查爾斯·庫利,包凡一等譯:《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53頁。

其次,自利是“開明的自利”。何謂“開明”?就是通過合作而非對抗,共贏而非獨占,利他而非自私的方式來達到自利的目標。正如法國哲學家霍爾巴赫(Holbach)所言:“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須為自己幸福所需要的別人的幸福而工作。”[32]斯密也說:“要想僅僅依賴他人的恩惠,那一定是不行的?!徽撌钦l,如果他要與旁人作買賣,他首先就要這樣提議:請給我以我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保?3]這種互惠利他的策略及其“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Axelord)改進”據研究能有效促成國際合作的穩定性,吸引其他行為體的參與,并構建群體的信任邊界,最終有利于共同體的形成。[34]由此,“開明的自利”不僅可以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義原則,甚至可以成為使其成功的現實路徑。

3 小結

卡爾·多伊奇(Karl Deutsch)說:“在我們這個時代,研究國際問題就等于探求人類的生存之道。假設人類文明在今后30年內毀滅,其原因將不是饑荒或瘟疫,而是外交政策和國際關系”。[35]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避免世界歸于毀滅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深刻反思當下世界種種弊端后對未來世界的一種狀態描述、理論模式、外交政策和價值取向,突出體現了人類社會和國際關系本質上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意義自然重大?;凇爱斚轮髁x”的立場,本文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再認識,意欲設定若干倫理與政策邊界。有兩點結論:第一,盡管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三大正義取向,但基于當下的國際關系現實,必須把國際正義置于中國外交價值取向的首位,實現國際正義是實現個人正義和世界正義的前提;第二,中國外交經常表現出“利他主義”,但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基于當下的內外政治需要,必須把“開明的自利”,即通過合作、互惠利他的方式實現國家利益作為首要的倫理原則和政策原則。以上兩點,既有利于世界,也有利于維護和拓展中國國家利益,最終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赫德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M].張小明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65,67.

[2]理查德·塔克.戰爭與和平的權利:從格勞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與國際秩序[M].羅炯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3]張曙光.“類哲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1).

[4]秦亞青.中國文化及其對外交政策的影響[J].國際問題研究,2011,(5).

[5]牟鐘鑒.共同體:人類命運中國經驗[N].光明日報,2015-12-14.

[6]R.J.Vincent,“The Idea of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Ethics”,in Terry Nardin and David R Maple eds.,TraditionsofInternationalEthics[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Chapter 12.

[7]時殷弘.論世界政治中的正義[J].歐洲,1996,(1).

[8]Hedley Bull,The State’s Positive Role in World Affairs[J].Daedalus,V.108,No.4,1979,P11-123.

[9]ZbigniewBrzenzinski,OutofControl: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21st Century[M].New York: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93,P102-115.

[10]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9/c_1116703645.htm.

[11]趙汀陽.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12]任曉.共生:上海學派的興起[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

[13]Alexander Wendt,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of It: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6,No.2,Spring1992,P391-425.

[14]曲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J].求是,2013,(4).

[15]布萊恩·巴里:正義諸理論:上[M].孫曉春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6.

[16]王存剛.論中國外交的核心價值觀[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5).

[17]Johan Galtung,Cultural Violence[J].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27,No.3,1990,P291-305.

[18]王公龍.中國特色國際戰略思想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172.

[19]時殷弘.傳統內外的當代中國:政治領導、對外政策與其中國特性[J].外交評論,2009,(3).

[20]牛軍.冷戰與中國外交決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405,409-410.

[21]Joseph Nye,Ethics and Foreign Policy[J].The Aspen Institute Quarterly,Vol.3,1991,P1-26.

[22]Emanuel Adler and Michael Barnett,Security Communit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P30-31.

[23]金應忠.試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兼論國際社會的共生性[J].國際觀察,2014,(1).

[24]Jane Allyn Piliavin and Hong-Wen Charng,Altruism:AReviewofRecentTheoryand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Vol. 16,1990,P27.

[25]黃真.國際互惠的基本類型及其倫理取向—兼論國家利他主義的動力根源[J].教學與研究,2010,(6).

[26]時殷弘.當代中國的對外戰略思想—意識形態、根本戰略、當今挑戰和中國特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9).

[27]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M].秦亞青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44-57.

[28]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5 /c1024-28303283.html.

[29]牛軍.論新中國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J].歷史研究,1999,(5).

[30]外交部黨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J].求是,2016,(6).

[31]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400,101,102.

[32]北京大學哲學系.十八世紀法國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649.

[33]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13-14.

[34]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合作的復雜性[M].梁捷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5]卡爾·多伊奇.國際關系分析[M].周啟朋等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1.

責任編輯 劉宏蘭

10.14180/j.cnki.1004-0544.2016.11.009

B82-02

A

1004-0544(2016)11-0049-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6CKS009)。

黃真(1983—),男,江西廣昌人,法學博士,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科社教研部講師。

猜你喜歡
人類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伊人久久影视|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 jizz国产视频|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91原创视频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看AV天堂| 久久综合色视频| 99视频在线看|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91亚瑟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在线毛片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a国产精品|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99久久精彩视频| 91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