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帥,楊立志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中國海外利益維護:新現實與新常態
□郎帥,楊立志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中國已經崛起為一個海外利益大國。伴隨著“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和“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持續踐行,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一個“新現實”;與之相對應,面對不斷增加的風險,思考如何維護與拓展中國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一個“新常態”。從國際層面來看,中國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國際制度能力;從地區層面來看,中國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在利益相關地區的政策力度;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需要打造自身的海外利益維護拓展戰略。
中國海外利益;新現實;新常態;維護
自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全球化出現并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它促進了社會關系和交易行動在空間組織中的轉變,催生了大陸之間或區域之間的交流,構成了一系列新的活動、互動和權力關系網絡。[1]在全球化的大潮涌動下,世界逐漸為兩種趨勢所左右:一是世界在變小;二是國家利益在擴大。“地球村”的形成標志著空間和時間距離的空前縮短,而融入全球化則為國家利益的實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拉開了中國改變自身、走向世界的序幕,這迎合了時代振動的頻率。經過幾十年的磨合,中國已與世界高度融合,聯為一體。在此背景下,中國海外利益產生、發展,并日益壯大。時至今日,中國已經崛起為一個海外利益大國。伴隨著“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和“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持續踐行,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一個“新現實”;與之同步,面對不斷增加的風險,思考如何維護與拓展中國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一個“新常態”。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均將海外利益維護列為了一項重要戰略議題。有鑒于此,探討海外利益的內涵、明確海外利益的生存形勢、尋找海外利益的維護之道,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中國海外利益指的是“中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通過全球聯系產生的、在中國主權管轄范圍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國際合約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中國國家利益”。[2]作為一種新型的國家利益,中國海外利益規模龐大,種類繁多,數量驚人。具體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海外經濟利益。在一個界限愈發不清晰的世界里,全球市場和企業等非政府行為體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3]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最突出的成效體現在經濟領域,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海外經濟利益。海外經濟利益是中國海外利益的核心和主體。[4]在形式上,它主要表現為進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和國際金融三類;在數量上,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貿易國、最大的外匯儲備持有國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2013年,中國是世界上13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5]從2016年10月1起,人民幣將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一。
第二,海外政治利益。作為主權國家,中國所享有的國際地位、獲得的國際認可以及贏得的國際支持,是其寶貴的海外政治資產。中國與世界互動的過程也是中國不斷積累國際承認的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能夠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它享有國際法所規定的一切權利,這已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一個中國”原則不容踐踏和動搖。另外,21世紀的頭20年被視作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維護和平發展的大局,確保周邊地區、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對中國而言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海外人員安全。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參與國際事務,使得其駐外機構和工作人員的數量猛增。2016年3月17日,中國與岡比亞恢復了外交關系,至此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主權國家數量達到173個。中國還是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G20等所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中國在這些國家和組織中的人員安全需要得到保障。此外,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的同時,中國公民外出務工、求學、旅游、經商、投資和居住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繼2014年中國公民出境游突破1億人次大關后,在2015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2億,中國繼續穩坐最大出境游客來源國的寶座。[6]中國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權益已經遍布全球。
第四,海外國家形象。這是中國海外利益“軟”的一方面。在和平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主動融入國際社會,樹立了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其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對經濟的重視、對改革開放的堅韌、處理國際問題時對基本方針和原則的堅持,為其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如今,它開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并據此行事。[7]中國努力承擔自己的國際責任,持續增加對外援助的額度。在外部世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眼里,中國的國家地位不斷提高、中國企業和公民的地位日益上升,中國影響別國做之前它們不曾做的事的能力顯著增強。[8]
第五,國際戰略通道安全。中國在走向世界的同時其外部性也在不斷增加,中國對國際市場、國際投資和海外能源資源的需求愈發強勁。而與此相關的一切陸路、海路和空中通道的暢通和穩定,便成為了與國家安全和發展直接相關的重大議題。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倡議,這預示著中國海外利益的增長將迎來一個新階段,而保障“一帶一路”沿線的安全也將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海外利益在實現指數級增長的同時,其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在不斷增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構成了制約中國海外利益在數量上增長、在質量上提升的重要變量。對此,一旦應對不及時、處理不得當,中國海外利益就會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具體來看,這些變化表現在世界、局部地區和國家三個層面。
第一,世界形勢趨于復雜化。當前國際秩序正處于緩慢的轉型過程中,其間充滿了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傳統大國的調整,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使得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借助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的一極。有的學者認為:“2014年是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最后一年,2015年中國將占據這一位置并保持很長時間,中國的世紀已經來臨”。[9]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中國與美國的結構性矛盾在上升。針對中國崛起,美國實現了戰略轉移。國際金融危機結束后,美國不斷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存在。經濟上,美國致力于擴大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計劃(TPP);軍事上,美國注目于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升級其同盟關系。這些舉措的目的就在于維護美國的領導權,抵消中國崛起的影響力。2015年2月,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發布,其中特別指出:“當前問題的關鍵從來都不是美國是否應該領導,而是美國如何進行領導”。[10]另一方面中國與其他新興大國的競爭也在增加。中國崛起與其他新興大國的崛起同步,它們對于國際市場、國際投資和海外資源的需求具有一致性和重合性,這在事實上強化了與它們的競爭性。在拓展本國海外利益時,“利益競爭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中國與其他新興大國互動的新內容”。[11]新舊因素累積疊加,推高了中國海外利益維護和拓展的難度。
第二,局部地區形勢惡化。新世紀開啟以來,亞洲、非洲仍是沖突和動蕩的重災區和高危區。中東局勢起伏不定,巴以沖突、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危機長期懸而未決。阿拉伯世界政治風波不斷,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巴林等國經歷政變后,國內分裂嚴重。繼中歐、東歐一系列獨聯體國家發生“顏色革命”后,烏克蘭危機引發了地緣政治和經濟的雙重風險,加劇了俄歐美等國的對抗局面。中國周邊成為高風險地區,美國在亞太地區實施“再平衡”戰略,積極部署軍力;朝核問題具有突發性,東北亞成為最有可能推行核武化的地區;朝韓軍事對峙持續,半島局勢始終堪憂;日本新政權政治右傾化跡象明顯,對華政策日趨強硬;南海問題風起云涌,此起彼伏,對中國南下航道形成潛在困擾。這一系列傳統安全問題加之金融危機、恐怖主義、跨國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嚴重惡化了中國海外利益的生存狀態。當前研究表明,中國海外利益多分布于那些法律環境落后、政治局勢不穩、沖突不斷的亞非拉地區。以中國油氣企業海外的經營活動為例,在2010年末,中國國有石油公司最主要的份額集中在4個易發政治風險的國家:蘇丹、委內瑞拉、安哥拉和哈薩克斯坦。[12]澎湃新聞網梳理了近十年來中國企業員工、經營者在境外的遇襲情況,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遇襲事件超過60%發生在非洲地區,其它還發生在中亞、東南亞和南美等地區。[13]
第三,本國和對象國的內部因素。從中國方面來看,我國近幾十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采用的是一種外向型的發展模式,這使得中國經濟具有了對外部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極易受國際局勢變化的左右。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對國際商品市場、能源資源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海外產業、投資和金融布局過分集中,其地理分布與風險地區高度重合,不易化解;中國企業和公民自身的海外生存能力不足,成為誘發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14]從東道國方面來看,其內部的政治矛盾、黨派斗爭、族群沖突乃至戰爭行為對我國的海外經濟利益和公民安全形成了沖擊;在東道國與中國之間的利益博弈中,東道國掌握著制定各種政策和法規的權力,相對而言處于有利地位,這增加了中國海外利益規避風險的難度。以海外能源利益為例,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是中亞——中國油氣管線的重鎮,它們兩國的內部穩定對于中國的油氣供應具有直接影響;另外,哈薩克斯坦國內存在強大的“資源民族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勢力,他們以維護本國的獨立和安全為由,反對政府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而在委內瑞拉,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曾經歷了被該國政府強行國有化的命運。[15]
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中國角逐于國際舞臺的必備元素,它是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新標簽”。中國海外利益對于中國的國家富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人民的幸福而言,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對于中國發展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奠定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具有了越來越多的影響。在復雜的形勢下,思考如何維護與拓展海外利益已成為一項不可回避的戰略議題。
第一,從體系層面來看,中國亟需提升在一系列重要國際組織中的發言權和話語權,增加在新的國際規則和國際機制創設中的參與度與影響力,實現制度維權。追本溯源,中國海外利益是我國在參與國際事務、開展對外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它具有典型的契約特性,受到國際法和國際規制的承認和保護。某種程度上,國際機制是中國海外利益實現和拓展的一大有效工具,中國受益于現行的國際制度。有鑒于此,中國需要不斷改善自身的國際制度能力,維系國際體系的活力和動力。這包括: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對當前的國際體系進行適當改革,使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將新制度創設,提供國際公共物品,作為更為優先的戰略考量;[16]創造國際合作新議題,開辟國際合作新領域;發展與世界主要大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加強政策協調與合作的力度等。目前,中國參與和支持的上海合作組織、主持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中國倡導或主導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戰略倡議,在維護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安全秩序、促進經濟合作和金融發展方面,正在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它們的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有助于保護和拓展中國的海外利益。
第二,從地區層面來看,中國亟需強化自身在利益相關地區的政策力度,為穩定地區秩序、維護地區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承擔與自身實力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實現地區維權。中國海外利益遠在本國國境之外,處于他國的主權管轄范圍之內,相關國家和地區是其物質載體,對象國和對象地區的穩定是其實現和拓展的前提。這就需要,在相關地區事務上,中國一方面要保持其外交戰略和方針的連續性,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堅持平等互利。在謀其自身利益時,兼顧對象國和對象地區的利益,不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促進共同獲益,把中國的海外利益深深地嵌植于東道國政府和人民的利益之中。另一方面,中國在尋求本國利益的同時不排斥對象國和對象地區的利益,支持區域內外的國家開展安全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安全,一起謀求地區發展。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國際法和國際機制框架下,在與其他大國的合作下,中國可以適時地推行“創造性的介入”政策,參與危機地區事務的解決,履行自身勸和促談、維和維穩的國際義務,承擔中國的大國責任。[17]
第三,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亟需加強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能力,塑造海外利益拓展和維護的國家戰略,實現大國維權。作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同時作為新興的海外利益大國,中國一方面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內部結構。內實而外強,只有擁有優質的內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才能開創良好的對外交往局面。中國國內改革的力度和強度直接決定了它對外開放的程度,其改革效果直接影響到海外利益拓展的結果。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命題,其重要目標在于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實現“善治”。[18]這將對中國提升自身維護和拓展海外利益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中國有必要將已有實力轉化為可行性權力。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實力資源。在海外利益的維護中,中國要不斷地將這些實力轉化為權力。權力的運用并不必然導致對他國的威脅,核心就在于權力運用的方式和性質。在軍力、經濟力和軟實力的運用上,中國需要作更多的思考,探求權力運用的創新性及進步性。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海軍編隊護航,吉布提后勤補給基地建設,是中國和平運用大國權力的開始。在這個思路指引下,中國要不斷累積經驗,構建自身的權力運用網絡體系。
中國已成為一個海外利益大國,其海外利益已經遍布全球,集規模的超大性、種類的多樣性、分布的廣泛性、風險的多發性于一身。中國海外公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進出口貿易的安全、海外投資的安全,以及與我國能源進口相關的海洋通道和運輸管線的安全等,正在引發愈來愈多的關注。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形勢和地區形勢,探索如何維護和拓展自身海外利益,已經成為我國要面對的重大戰略議題。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中國審視自身、處理與外部世界關系的一個關鍵變量。縱觀世界歷史,每一個成功的全球性大國都是一個能夠有效維護和拓展自身利益的大國。作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也作為新興的海外利益大國,中國在海外利益的維護和拓展上需要作更多的思考,進行更多的戰略設計。
[1]David Held,Anthony McGrew,David Goldblatt &Jonathan Perraton.Globalization[J].Global Governance,1999,(4):483-496.
[2]蘇長和.論中國海外利益[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8):13-20.
[3]JosephS.NyeJr..RedefiningtheNational Interest[J].Foreign Affairs,1999,(4):22-35.
[4]門洪華,鐘飛騰.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歷程、現狀與前瞻[J].外交評論,2009,(5):56-71.
[5]WayneM.Morrison.China’sEconomicRise: History,Trends,Challenges,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R],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5.
[6]2015年中國出境游人次和消費居世界之首[EB/ OL].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1/29/c_135 056107.htm.
[7]Dimitri K.Simes.How Obama Is Driving Russia and China Together?[EB/OL].http://nationalinterest. org/feature/how-obama-driving-russia-chinatogether-10735.
[8]Joshua Kurlantzick.China’s Charm:Implications of Chinese Soft Power[J].Policy Brief,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06,(47).
[9]Joseph E.Stiglitz.The Chinese Century[EB/OL]. http://www.vanityfair.com/news/2015/01/china-worldslargest-economy?mbid=social_retweet.
[10]NationalSecurityStrategy[R].TheWhite House,Washington,2015.
[11]郎帥,馬程.中國海外利益研究述要[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0-24.
[12]Susana Moreira.Learning from Failure:China’s Overseas Oil Investments[J].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2013,(1):131-165.
[13]中國企業海外員工遇襲地圖:超過60%發生在非洲[EB/OL].http://www.kaixian.tv/gd/2015/1122/935 374.html.
[14]劉宏,汪段泳.金融危機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海外利益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8):97-101.
[15]MathieuDuchatel,OliverBrauner&Zhou Hang.Protecting China’s Overseas Interests:The SlowShiftAwayfromNon-interference[R]. SIPRI Policy Paper,2014,(41).
[16]肖晞,郎帥.中國海外利益維護與拓展模式構建探析[J].學習與探索,2015,(9):51-58.
[17]王逸舟.創造性介入—中國外交新取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10.
[18]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1).
責任編輯 趙繼棠
10.14180/j.cnki.1004-0544.2016.11.021
D821
A
1004-0544(2016)11-0119-04
國家留學基金、吉林大學行政學院2015年研究生創新研究計劃:中國海外利益維護與拓展模式研究。
郎帥(1985-),男,河北滄州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博士生;楊立志(1982-),男,黑龍江甘南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