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望,陳述列,羅杰,郭坤營,王廣輝
(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院骨科,廣東汕尾516600)
骨折椎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療效觀察
陸道望,陳述列,羅杰,郭坤營,王廣輝
(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院骨科,廣東汕尾516600)
目的觀察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間在我院骨科治療的68例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其中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的38例患者為觀察組,采用傳統雙面固定術治療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各項指標情況,以及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矯正率和椎管面積改善值分別為(97.29±2.41)%、(44.01±1.4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98±6.89)%和(27.48±3.2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椎體高度丟失率和內固定失效率分別為(1.19±0.98)%和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47±3.36)%和16.67%(5/3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療效的滿意度為94.7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骨折椎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垂直應力螺釘;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固定術;療效
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是骨科臨床上多發且常見的病癥,多因交通事故、摔跤跌倒、高空墜落等引起,其治療難度較大,致殘率相當高[1-3]。目前,臨床中對于此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常采用的是雙平面固定術方法,主要是采用四釘內固定系統來撐開骨折部位以使其達到間接復位的高度,但由于其治療療效不明顯,且內固定釘容易產生斷裂,最終導致內固定失效。而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療效更為明顯[4],因此為進一步探究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對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的效果及預后,筆者對近年來在我院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和傳統雙面固定術治療的68例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骨科進行治療的68例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患者。根據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的38例患者為觀察組,采用傳統雙面固定術治療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25~59歲,平均(39.2±9.3)歲;體質量60~81 kg,平均(67.3±6.2)kg;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0~55歲,平均(38.3±9.6)歲;體質量56~84 kg,平均(68.7±6.5)kg。兩組患者的性別、體質量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該組患者按照傳統的雙面固定術進行固定治療,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后取俯臥位,采用雙側鎖定鋼板將患者骨折部位的椎頭一側和椎側位進行固定,在固定過程中不加用垂直應力鋼釘,術后做好抗感染護理以及功能恢復鍛煉等,并于術后3個月、6個月及1年對患者進行復查。
1.2.2 觀察組該組患者采用骨折椎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進行治療。具體手術方法為:①患者取俯臥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手術過程中,醫生將雙手放在胸腰段后凸頂點部位,對患者進行體外復位;②螺釘貼近于椎弓根上壁部位進釘,在進椎體的過程中保持與終板的平行,根據患者骨折的具體情況,選定短釘或者萬向釘進入受累的椎體,如果選擇非萬向釘進入受累椎體時,要注意進行連桿前凸,在連續進釘的過程中才能保持腹側的垂直應力;③連桿連接的過程中,應先將受累的椎體擰緊,之后將位于尾側的正常椎體的椎弓根部位與連桿良好連接,使得腹側的垂直應力能夠持續擠壓中間的骨折椎體,從而矯正后凸的部位,恢復正常的椎體高度。④術后3 d~3個月內,都必須配戴胸腰段前后的托具,且應讓患者下床活動。最后復查:3個月后應進行X線復查,若沒異常現象則可以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逐漸將托具去除;手術后6個月、一年內均應定期到醫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術后對兩組患者的術后矯正率、椎管面積改善值以及椎管高度丟失率等指標進行對比性評價,同時對兩組患者就臨床治療的滿意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結果分為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矯正率、椎管面積改善值、椎體高度失效率方面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同時觀察組中不存在內固定失效的患者,而對照組組中有5例(16.67%)出現內固定失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27 7,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術后矯正率椎管面積改善值椎體高度丟失率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8 30 97.29±2.41 84.98±6.89 10.263 9 0.000 0 44.01±1.49 27.48±3.21 28.171 0 0.000 0 1.19±0.98 8.47±3.36 12.711 2 0.000 0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療效的滿意度為94.7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9.089 4,P=0.002 6<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的滿意度比較[例(%)]
胸腰椎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導致胸腰椎骨質出現連續性的損傷,以青壯年為好發人群,而車禍、高處墜跌等高能量損傷是其主要致傷因素,且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合并神經功能及他臟器損傷,為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的是手術,近些年在臨床上常采用的是傳統雙平面固定術方法,但其具有以下缺點:一是對患者骨折部位撐開時骨折椎的高度復位療效不理想,椎間盤高度明顯增加,其中又以下腰椎間盤高度明顯增高為甚;二是傳統的雙平面固定術是平行四邊形的原理效應,其穩定性不好,側方嚴重不穩;三是傳統的雙平面固定術容易引發懸掛效應,上下椎體前緣距離減小,但是中間的骨折椎體發生后移,最終引發后凸畸形,導致患者后期復位丟失;四是傳統的雙平面固定術主要利用的是上下椎體,脊柱上生物力不經過骨折椎,而是經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將力傳給下一支椎體,因此導致椎弓根螺釘承受的力最大,容易導致椎弓根螺釘發生斷裂,最終對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復造成嚴重的影響[5-8]。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方法也應用于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臨床療效大大提高[9-11]。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方法具有以下優點:一是由于其在骨折椎部位植入了螺釘,可以明顯減少上下椎植入螺釘的彎力,有研究表明:采用垂直六釘法可以減少的彎矩力為傳統四釘彎矩力的50%~70%;二是傳統四釘固定法的主要彎矩力都是由于內固定的螺釘承受,而脊柱并不傳遞彎矩力,但是在骨折椎植入螺釘后,則會有35%~45%的彎矩力通過脊柱來傳遞等優點[12]。本次研究也證明了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方法在對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可以顯著的改善螺釘的受力分布情況,減少螺釘負荷。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加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的患者,其術后矯正率為(97.29±2.41)%,椎管面積改善值為(44.01±1.49)%,椎體高度丟失率為(1.19±0.98)%,各項指標均優于用傳統雙平面固定術的患者[術后矯正率:(84.98±6.89)%,椎管面積改善值:(27.48±3.21)%,椎體高度丟失率:(8.47± 3.36)%]。且采用加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無一例內固定失效,而采用傳統雙平面固定術治療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現內固定失效。在術后對治療的滿意度上,采用加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的患者,其總滿意率高達94.74%,高于采用傳統雙平面固定術的患者。這一結果說明,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方法對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術后矯正率、椎管面積改善值及增強患者胸腰椎骨折后路短節段的內固定系統的牢固性,還能降低患者的遠期丟失率、內固定失效及維持患者矯正后的效果,提高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方法,建議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丁少成,曹家俊,魏學忠,等.后路長節段與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 (6):690-695.
[2]夏天,董雙海,王雷,等.胸腰椎經皮椎弓根螺釘置釘的準確性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23(9):794-797.
[3]Ender SA,Eschler A,Ender M,et al.Fracture care using percutaneously applied titanium mesh cages(OsseoFix?)for unstable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is able to reduce cement-associated complications-results after 12 months[J].J Orthop Surg Res, 2015,10:175.
[4]Cankaya D,Yilmaz S,Deveci A,et al.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fter stable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elderly:Ιs it really best option for all elderly patients?[J].Ann Med Surg(Lond),2015,4(4):346-350.
[5]胡明云,曹瑞治.下肢骨折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J].海南醫學,2011,22(1):114-116.
[6]江曉兵,莫凌,梁德,等.骨水泥在椎體骨折線內彌散情況對椎體成形術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24(2):144-149.
[7]高翔.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微創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6):1463-1466.
[8]Pishnamaz M,Oikonomidis S,Knobe M,et al.Open versus percutaneous stabilization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A short-term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follow-up[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15,82(4):274-281.
[9]李上,呂揚,郭琰,等.胸腰段A型骨折術后支具佩戴時間對療效的影響[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2):143-147.
[10]鄭明輝,鄒琳,陳建庭,等.腰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輔助拉鉤的研制及其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24(12):1133-1134.
[11]袁同洲,黃野,王國棟,等.蘇膚凝膠在骨科內固定手術切口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4,25(23):3537-3538.
[12]楊建義,郭春,太祖華.高齡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動力髖螺釘固定術后院內感染情況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1):4020-4022.
R683.1
B
1003—6350(2016)13—220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3.049
2016-01-07)
陸道望。E-mail:ldao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