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龍
(長治學院體育系,山西 長治 046011)
實驗與調查
長治學院學生體操學習中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李昆龍
(長治學院體育系,山西 長治 046011)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實地觀察法等進行研究,通過對長治學院學生體操學習中抗挫折能力進行研究,旨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體操教學;挫折;抗挫折能力;教學效果
心理學認為,挫折是個體在從事某種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遭受到破壞,或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致使目標不能實現時所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狀態。其包括3方面內容:一是存在“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干擾情境;二是對挫折情境的認知與評價,這種認知與評價的過程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三是在對挫折認知評價的基礎上,產生情緒或行為反應。
抗挫折能力是指挫折容忍力(忍耐力),心理學大辭典將之定義為:“個人遭受挫折時能承受精神上的打擊而免于心理或行為失常的能力,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對挫折的自我張力或適應力。”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長治學院學生體操學習中抗挫折能力進行研究。
2.1 學生對抗挫折能力的認知情況
由表1得知,抗挫折能力認知程度高的共 20人,占有效問卷人數的 27.8%;抗挫折教育認知程度低的共有 20人,占有效問卷人數的27.8%;介于較高和較低之間的中等認知程度的共 32人,占有效問卷人數的44.4%。抗挫折能力屬于心理學范疇,心理學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自身實踐經驗對此認知程度產生很大的影響。總體可以看出,學生對抗挫折能力的認知情況一般。因此,無論是心理學課堂還是體操課堂,教師應積極對該部分加以深入講解和強調。
2.2 學生提高抗挫折能力采用方法情況
2.2.1 體操教學中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調查顯示,在體操教學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多數是以自我調節和教師同學的幫助為主,分別占55.5%和38.9%;專業的調節方法介入的較少,只占到5.6%。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式和途徑并不是很多,主要有自我調節、老師和同學的幫忙和專業心理咨詢。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部門的陌生,大都采用自我調節和師生幫助。然而自我的認知水平以及學校師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指導水平都有限制,無法完全專業的對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理想的效果。因此,學生在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上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方法。

表1 體操教學中學生對抗挫折能力的認知
2.2.2 體操教學中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方法的多樣性 調查顯示,認為提高抗挫折能力方法不多和較為單一的人占到72.2%。明顯可以看出,由于學生在提高抗挫折能力可供選擇的方式過少,所以大部分同學認為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過于單一,無法滿足自身需要。其中,需要調整的人數共有50人,占有效問卷人數的69.4%,因此對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的調整需求大,多數同學需要進行調整。
2.3 限制學生在體操學習中抗挫折能力提高的因素
由表2可知,有91.7%的人認為是學校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和訓練;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認為是教師的要求過于嚴苛(62.5%),評價方式不當(58.3%),也有41.7%的人認為是自我調節的方式不當,20.8%的人認為是自我挫折承受能力不強。所以,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是限制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教師的要求和評價方式。

表2 限制抗挫折能力提高的因素
3.1 結 論
體操教學中學生對抗挫折能力的認知程度一般;體操教學中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所采用的方法單一,主要以自我調節為主;學生對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方法的調整有相當大的需求;體操教學中限制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學校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和訓練,教師要求過于嚴苛,評價方式不當,以及自我調節方式不當。
3.2 建 議
3.2.1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認知,培養樹立正確挫折觀。在體操教學中的挫折和磨難,學生要勇于面對,從而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不畏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提高認知,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3.2.2 在體操教學中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多元化,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幫助,建立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機構,可定期安排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進行心理疏導及交流。
3.2.3 學生自我調適學會采用情緒宣泄法和目標轉移法克服消極不健康的情緒,教師恰當地運用教育評價,引導學生對體操挫折的正確反應,及時疏導和鼓勵學生。學校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建立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系統。
[ 1 ]王頂. 體操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J ]. 才智,2012(21):229.
[ 2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2.
[ 3 ]劉艷芳.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探討[ J ].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1):74-75.
[ 4 ]殷正紅. 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J ].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5):119-121.
[ 5 ]劉抗英,任爭峰,文渭河. 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J ].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81-83.
G83
A
1674-151X(2016)10-04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25
投稿日期:2016-09-16
李昆龍(1989—),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操教學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