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勇
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的營養狀況分析
單慧勇
目的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的營養狀況進行觀察分析。方法90例老年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各45例。觀察組在康復治療基礎上對患者營養狀況進行干預,參考組僅接受常規治療。采用微型營養評價法(MNA)對兩組患者3個月內營養狀況進行觀察分析。結果觀察組營養狀況優于參考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腦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不良狀況,在康復治療中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營養干預。
老年腦卒中;康復治療;營養狀況;分析
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的營養狀況進行觀察分析,并探討有效的治療措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作者對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腦卒中患者,男49例,女41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32±4.11)歲。患者入院后均經MRI及顱部CT診斷,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診斷標準,排除意識喪失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各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為期8個月的康復訓練,針對不同病癥表現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具體包括:①肌張力持續低下患者給予體位治療,通過對稱性、不對稱性腰、頸反射誘導肌張力的產生,充分利用共同運動及聯合反應對患者肌張力進行誘導,對其關節進行擠壓、牽拉,同時進行體位轉換。②肌張力高患者接受促進分離運動、抑制痙攣模式訓練,通過神經肌肉本體感覺促進法(PNF)促進分離運動,同時對其能力訓練進行控制。患者均接受主動及被動關節活動訓練,負重、站立、步態訓練,軀干運動及立位、坐位平衡運動;手功能作業訓練及其他物理運動訓練,治療時間40 min/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對患者營養狀況進行干預,由本院專業營養醫師對患者機體狀況進行評價,并為其提供營養飲食調配表,并告知家屬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對于營養狀況較差患者,可給予其營養支持治療。
1.3觀察指標 根據Guigoz提出的 MNA指標對患者機體營養狀況進行觀察:第一部分(總分14分)從主觀因素、總體行為及身高、體重等方面對患者機體營養狀況進行觀察分析:若評定結果≥12分,則說明營養狀況良好,若評分≤11分,則說明患者存在潛在的營養不良狀況;第二部分(16分)從飲食行為、人體測量學指標等主觀因素進行評價。
MNA共包括18個指標。整體評估:有6條項目(與醫療、生活方式及活動能力相關);人體測量指標(與身高、體重、腓腸肌圍、體重下降等相關);人體測量指標,6個項目(與患者水分、進餐數、飲食及食物等相關);主觀評估:主要包括他人評估及自我評估。根據 Guigoz評分對患者營養狀況進行觀察,分級如下[1]:MNA分值≥24分為營養正常;MNA分值17.0~23.5分為潛在營養不良;MNA值<17分為營養不良。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營養狀況優于參考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NA營養狀況比較[n(%)]
老年腦卒中患者長期患病,機體損耗較大等導致其常出現營養不良狀況。然而在腦卒中患者的常規及康復治療中,患者機體營養狀況常被忽視,導致其康復較慢,住院時間延長,進而導致患者經濟負擔加重等[2]。傳統臨床在老年患者入院后,對其身體狀況進行評估時,主要側重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肢體行為功能,而忽視患者的營養狀況,導致患者機體營養不良等。MNA是近年來人體營養狀況評價的有效標準,有學者認為采用MNA分級評估人體營養狀況,能夠對患者機體的營養干預進行評估[3]。急性腦卒中患者發病后,約20%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狀況,有學者研究發現,老年腦卒中患者發病14 d后,其機體的營養狀況明顯惡化,這可能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導致:腦卒中后,患者機體出現應激反應,代謝加快,同時體內負氮平衡,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等可加重或引起患者出現吞咽困難、感染、胃腸道功能紊亂及應激性潰瘍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機體健康[4]。《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在對腦卒中防治策略的提出后未涉及患者營養狀況,因此對于新入院老年腦卒中患者,需要對其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補充患者的機體需要,改善其營養狀況。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康復治療中,同時接受營養指導,改善患者飲食,同時給予營養支持,結果顯示患者營養狀況明顯優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老年腦卒中患者機體營養狀況多比較差,因此在患者接受康復治療同時,需要給予其有效的營養支持,從而促進其康復。
[1]出江紳一,唐志明.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治療中的應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12):945-948.
[2]張芳,程曉榮.認知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12):961-962.
[3]尤愛民,王平,辛玉甫.吞咽訓練聯合咳嗽誘導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12):983-984.
[4]王磊,顧一煌,王彤,等.有氧訓練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2):143-1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214
2015-11-04]
463000 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