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濱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圍手術期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
胡潔濱
目的觀察舒適護理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98例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行舒適護理,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56%,低于對照組的36.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可有效減少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患者術后并發癥,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舒適護理;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圍手術期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非創傷性顱內血管破裂血液滲透至蛛網膜下腔綜合征,其是由顱內動脈瘤破裂與動靜脈血管畸形出血所引起的[1]。近年來,介入治療是一種新的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療法,手術療效好,患者生存率高[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54例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患者臨床資料,旨在分析舒適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行介入治療的98例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臨床資料,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50.16±11.31)歲;出血原因:顱內動脈瘤12例,頸內動脈瘤18例,大腦中動脈瘤14例,其他10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9.63±12.13)歲;出血原因:顱內動脈瘤14例,頸內動脈瘤9例,大腦中動脈瘤13例,其他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護士按醫囑為患者做術前檢查,完成備皮、碘試驗,術前6 h禁食,在側肢體開通靜脈通道,置入尿管,責任護士術前告知患者手術事項,術后監測生命體征情況,觀察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偏癱、失語等,注意穿刺點皮下血腫。動脈鞘拔出穿刺點后沙袋壓迫6 h,平臥24 h后解除。觀察組患者行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具體包括:①術前:保持病房安靜,護士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多與患者交流,建立護患間信任感,有目的的為患者疏導心理,滿足其內心需求。責任護士了解患者排便情況,指導患者床上排便及相關事宜,囑患者多食纖維素多、潤便食物,多飲水,禁刺激辛辣食物,晨起或入睡前按摩腹部15min,定時排便。②術中:病區護士陪同患者入導管室,為患者做心電圖、血壓檢查。麻醉前,與患者交談,減少其緊張、焦慮,為其介紹各種操作說明,并握住患者手,給予其安慰。③術后:麻醉蘇醒后,病區護士守候在患者身邊,用束縛帶固定患者肢體,防止其躁動墜床、導管脫落等。待患者完全清醒,護送回病房,告知其家屬術后注意事項及麻醉情況。術后伸直側肢體12 h,觀察足背動脈脈搏、肢端膚色、穿刺滲血情況等,軟枕墊于術側肢體,幫助患者術側、健側臥位交替翻身,指導患者術側肢體適當活動。術后按時予以患者藥物以降低顱內壓、預防腦血管痙攣,避免強光刺激患者,降低噪音,保證患者睡眠良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術后并發癥術及生活質量(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及社會職能)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穿刺出血2例,腦血管破裂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56%;對照組術后腰痛3例,穿刺出血6例,腦血管破裂5例,呼吸阻礙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6.3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724,P<0.05)。
2.2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術后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生理功能 軀體疼痛 精神健康 社會職能觀察組 54 76.31±8.32a 68.74±6.23a 79.82±10.21a 77.53±8.14a對照組 44 53.36±7.41 49.63±9.06 30.74±4.56 30.69±6.74t5.622 5.251 9.567 7.359
舒適護理是綜合護理內容與舒適研究的護理,讓患者生理、心理、社會職能均處于愉悅狀態,不僅要滿足患者內心需求,還要予以患者治療期間最大程度的舒適護理,以提高患者預后質量[3]。本研究中通過采取圍手術期舒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56%,低于對照組的36.36%(P<0.05),這一結果說明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優于常規護理,可顯著降低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患者術后并發癥,改善預后。分析原因如下:患者因突發腦出血入院治療,其心理易產生恐懼、緊張,因此,護士在患者治療期間,全程予以護理,術前、術中對患者給予鼓勵、安慰,提高患者心理素質,消除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進而減少術后應激反應,避免引起顱內再次出血[4]?;颊咭蛐g后需不同體位臥床休養,腰背部肌肉緊張,從而增加患者腰部不適感,且影響睡眠質量,因此,護士在術后定時協助患者不同體位翻身,指導患者適當運動,盡量減少病房噪音,有利于消除腰酸,減少疼痛,且保證患者睡眠充足[5]。術后按時予以患者藥物,以降低顱內壓、預防腦血管痙攣,可防止腦血管再次破裂等并發癥發生。
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社會職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舒適護理可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促進康復??紤]可能因為護士予以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全程護理,可整體提高護理質量,護士在圍手術期內監督患者每日排便情況,且在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均予以針對性指導及護理,早期指導患者鍛煉,改善術后不適癥狀,減少并發癥。通過臨床舒適護理,患者恢復加快,心理得到安慰,積極配合護士護理工作,從而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在圍手術期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加快康復,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云,程選飛,韓英.舒適護理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腦脊液置換術圍手術期的應用.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2):247-248.
[2]顧春芳.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舒適護理.當代護士(??瓢嫜?,2014,8(1):37-38.
[3]鐘燕.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舒適護理要點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8):124-125.
[4]劉芳.舒適護理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響.吉林醫學,2013,34(27):5728.
[5]代建萍,程玉峰.舒適護理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2016,10(4):25-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49
2016-09-09]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