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琳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采用加巴噴丁治療的療效和藥理解析
金曉琳
目的探討帶狀皰疹后神經痛采用加巴噴丁(GBP)治療的療效及藥理。方法86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隨機數字抽取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應用布洛芬膠囊治療,觀察組應用加巴噴丁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帶狀皰疹;神經痛;加巴噴丁;藥理
帶狀皰疹是皮膚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而引發,帶狀皰疹在發病后2~3周可以自愈[1],但因其造成的神經痛是一種頑固性疼痛癥狀,極有可能持續數月或延續數年,對患者生活產生嚴重影響[2]。本文選取43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分析加巴噴丁治療的療效和藥理作用,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數字抽取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31 ~80歲,平均年齡(48.2±10.4)歲。觀察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30 ~79歲,平均年齡(47.5±10.2)歲。兩組患者帶狀皰疹消退受累區疼痛時間均≥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常規治療方法,包括營養神經、抗病毒;靜脈滴注膦甲酸鈉注射液3 g,1次/d;肌內注射0.5 mg甲鈷胺,1次/d;注射維生素B120 mg,3次/d。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應用布洛芬緩釋膠囊300 mg,1次/d。觀察組應用加巴噴丁膠囊治療,第1天睡前服用300 mg,1次/d,然后按照患者疼痛緩解情況合理調整藥物劑量,增加300 mg/d,直到患者出現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或疼痛完全消失。兩組均持續治療4周。
1.3療效評價標準[3]按照視覺模擬評分法判定患者疼痛程度。0~1分:無疼痛;2~4分:輕度疼痛,能夠正常日常活動;5~7分:中度疼痛,疼痛發作時對日常活動產生嚴重影響;8~10分:重度疼痛,疼痛發作時需臥床。療效判定:治愈:患者疼痛感均消除;顯效:疼痛顯著改善,疼痛下降指數>60%;有效:疼痛得到一定緩解,疼痛下降指數≤60%;無效:疼痛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視覺模擬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視覺模擬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3 7.1±0.8 4.2±1.0b14.850 <0.05觀察組 43 7.0±0.7a2.7±1.2bc20.270 <0.05 t 0.617 6.297 P>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患者發生皮膚瘙癢3例,胃腸道不適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1.63%;觀察組患者發生頭昏1例、頭暈2例、嗜睡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加巴噴丁產生的抑制作用相關信號轉導通路并未得到確定,通常認為它對神經細胞膜氨基酸轉運產生影響從而產生抑制作用,目前臨床中認為加巴噴丁的治療機制為:加巴噴丁并無較為直接的γ-氨基丁酸(GABA)效果,不會對GABA代謝及攝取產生影響,且不會與其受體進行結合,可以使得谷氨酸脫羧酶(GAD)明顯提高活性功能,促使GABA生成,受體激活導致促Cl-、K+內流及抑制Ca2+內流效果更為顯著,快相及慢相抑制性突觸后電位上升和突觸前膜興奮性氨基酸釋放降低,導致神經元興奮性受到抑制;加巴噴丁對N-甲基-D-天氡氨酸(NMDA)受體產生影響,NMDA受體活性受到抑制,高鈣電導導致的神經疼痛等癥狀明顯得到改善[4]。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采用加巴噴丁治療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1]張強,劉萍,郝淑嫻,等.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神經痛療效及安全性探討.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9): 4786-4788.
[2]陳萍,許紅,華燁.加巴噴丁不同加量方法治療老年帶狀皰疹急性期神經痛對比觀察.山東醫藥,2013,53(44):57-59.
[3]師存偉,敬曉鵬,冶占福.加巴噴丁聯合神經阻滯治療老年頭面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286-2287.
[4]李美藝,謝娜,牛敬忠,等.加巴噴丁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28(9):862-8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08
2015-11-0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