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叔薏 林潔樺 鄭海容
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疝氣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評價
連叔薏 林潔樺 鄭海容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老年疝氣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84例老年疝氣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2例。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實驗組施以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有助于減低并發癥發生率,加速患者康復進程。
老年疝氣;人性化護理干預;并發癥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老年性疾病逐漸增加,據報道顯示[1],60歲以上人群疝氣發生率為40%,70歲以上達50%。手術是疝氣的常用治療方法,然而手術為有創性治療,屬強烈應激事件,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及心理變化[2],若護理不當將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進程。優質、系統、科學的護理干預對減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取本院84例老年疝氣手術患者,對比常規護理及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老年疝氣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2例。對照組男39例,女3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9±3.8)歲;其中8例腹股溝直疝,34例腹股溝斜疝。實驗組男40例,女2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68.5±4.2)歲;其中9例腹股溝直疝,33例腹股溝斜疝。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即基礎護理、藥物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實驗組施以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①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術前,絕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及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對手術療效缺乏信心、存在焦慮情緒。護士應講解疝氣的發病原因及誘因,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安慰、開導患者,提供必要的護理指導,以增強患者疾病的管理能力;護士還應介紹無張力修補術的優勢,介紹成功病例,以增強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此外,對于患者圍手術期的任何進步及努力,護士均應給予充分的鼓勵及肯定,以增強患者自我效能。②人性化的術后護理。密切觀察: 術后,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男性抬高陰囊,切口處應用沙袋壓迫(3 h),密切觀察陰囊有無積液、水腫、血腫。早期活動: 術后1~6 h,每1~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1次,幫助患者按揉受壓部位及骨突部位,被動活動患者關節;6 h后,若患者無陰囊血腫及水腫,則應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以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防止腹內壓增高: 囑患者注意保暖,正確咳嗽,切勿用力排便,對于排便困難或便秘者,可遵醫囑給予緩瀉劑。③飲食護理: 加強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飲食習慣,與患者一同制定個性化食譜,遵循高蛋白、高纖維素的原則。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及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天數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天數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下床活動時間(h) 腸功能恢復時間(h) 住院天數(d)實驗組 16.78±3.22a23.23±3.71a6.81±1.35a對照組 21.24±4.14 28.45±5.21 9.66±2.04 t 6.351 7.536 6.432 P 0.012 0.009 0.013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1例惡性嘔吐,1例陰囊血腫,并發癥發生率為4.76%(2/42);對照組4例惡心嘔吐、1例出血、2例陰囊血腫、1例壓瘡,并發癥發生率為19.05%(8/4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32,P=0.039<0.05)。
由于老年人腹壁松弛,且多伴隨前列腺增生、咳喘、便秘等可能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及癥狀,致使老年人成為疝氣的高發人群,給老年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手術方式是解決疝氣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存在較大應激,特別是對老年患者而言,若不注意期間護理,將引起患者較多身心不適。
本文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用人性化護理理念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指導、同期患者經驗分享等健康宣教,加強與患者溝通,術后對相關并發癥加以嚴格監護,由于術后并發癥容易忽視,尤其是腹腔內的滲血,具有較高的隱蔽性和危險性。因此在術后1~2 d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術后護理對預防陰囊血腫、腸梗阻等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正氮平衡,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結果顯示,實驗組下床活動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較對照組更短、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與安曉霞等[3]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為,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可減低患者應激水平、增強患者自我效能、強化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念;人性化護理及飲食指導對預防陰囊血腫、腸梗阻等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正氮平衡、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有助于減低老年疝氣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值得推廣。
[1]劉導玲,李導琴.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老年疝氣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吉林醫學,2014,35(32):7310.
[2]寇佳靚,郝良為.腹部外科手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及影響因素.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370-371.
[3]安曉霞,郭紅蓮.老年無張力疝修補術40例圍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1,17(9):11-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80
2016-01-15]
515041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