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旭 欒淳鈺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將網絡文藝確定為今后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領域。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網絡文藝,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和創新社會主義藝術的題中應有之意,但是網絡文藝的發展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的新特征
社會主義網絡文藝,既涵蓋公益性“網絡文藝事業”,又涉及經營性“網絡文藝產品”,兼具“質”和“量”的雙重規定性。對于社會主義網絡文藝,要準確把握其新特征:其一,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社會主義網絡文藝,首先必須具備“社會主義”的“質”的根本規定性。社會主義網絡文藝,根植于中國大地,應體現社會主義的制度性、思想性、政治性以及審美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的“質”的規定性,決定其作為思想“上層建筑”要服從、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應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和精神內涵。同時,社會主義網絡文藝應充分遵循一般藝術形式的基本特征、發展規律。其二,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社會主義文藝”ד網絡”。這充分說明社會主義網絡文藝具備“量”的規定性特點。社會主義文藝的互聯網應用,體現在文藝的生產、創作、傳播借助于網絡平臺,具有廣泛性、靈活性、參與性以及便捷性特征,其往往采用個人或小團隊創作的簡短文藝形式,借助于多樣化、互動性的微信、微博以及QQ等網絡媒體,供廣大受眾者自主、自愿地選擇觀賞,這大大拓寬了傳統藝術形式和傳播范圍。其三,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新技術發展,繁榮社會主義網絡文藝恰逢其時。特別是,要著力打造一批網絡文藝社群、網絡文化工作室、網絡文化經紀機構等新的文藝組織,活躍一批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和現代互聯網技術,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網絡文藝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文藝事業就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就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社會主義網絡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網絡文藝。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網絡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現階段黨對網絡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網絡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
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網絡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網絡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網絡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網絡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網絡文藝工作者的天職。黨和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文藝戰略,保證網絡文藝作品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自覺自發地在人民的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題、情節、語言以及韻律等,將藝術標準、思想標準、專家標準和人民標準有機統一,繁榮、發展民眾喜聞樂見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網絡文藝。
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他律”和“自律”的有機統一,增強自身文藝工作的教育涵養和道德意蘊,創作、優化以及傳播“真善美”的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社會主義網絡文藝,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應充分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網絡文藝作品質量,不僅關系到每個人的全面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進步、國家繁榮。
當今,“互聯網+”概念已經滲入社會各個領域,網絡新媒體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媒介傳播的信息與娛樂內容構筑了一個我們置身其中的“虛擬世界”,新聞以外,電影、電視劇、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等虛構性內容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我們對世界的觀感。網絡文化以其“信息的豐富性、資源的共享性、空間的虛擬性、交流的互動性、主體行為的平等性等”特征,對廣大民眾的思想、道德、價值觀以及心理等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客觀來看,網絡技術,既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提供了寬廣舞臺,又提出了諸如互聯網犯罪、黃色暴力、國外意識形態侵入等眾多挑戰。由此,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網絡文藝要積極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切實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網絡文藝發展新路。
發展網絡文藝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我們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廣大網絡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網絡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同時,網絡文藝工作者要將追求真善美作為文藝創造的永恒價值。網絡文藝作品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要真正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制度屬性。
需要指出的是,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這是處理黨和文藝、黨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場和創作自由三者關系的根本所在。加強和改進黨對網絡文藝工作的領導,要著重突出兩點:一是要緊緊依靠廣大網絡文藝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網絡文藝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真正確保我國網絡文藝的社會主義性質,才能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網絡文藝。同時,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發展,把網絡文藝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來規劃,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廣電、文聯、作協等多部門協同推進,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的網絡文藝工作新格局。此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網絡文藝要不斷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和改進文藝工作監督、管理以及獎懲機制,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網絡文藝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和文藝氛圍。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鄭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