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方明
當前,經濟領域已經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這一經濟理念和思維方式值得文化領域借鑒。因為在文化領域存在類似問題,考慮到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得更加必要,也更為迫切。
總的來看,當前文化產品和服務總量規模空前,影視劇、圖書出版、舞臺劇、書畫、音樂等制作發行數量驚人,但是真正被社會大眾充分消費并成為滋潤心靈的精神產品并不是很多,呈現出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即便只說到公共文化,總量過剩和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也是明顯存在的。所以文化領域也存在“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的問題,這是推進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
文化特有屬性是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
文化不同于經濟的地方在于,文化產品除了具有商品經濟屬性,還有意識形態屬性和公共品屬性,因此文化供給側改革就不是簡單去庫存、補短板的問題。文化發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供需平衡、適銷對路,而是要提高人民素養、影響大眾審美、引導文化需求,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文化經濟學才有意義。
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文化,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滿足什么樣的需求。經濟學里的“薩伊定律”早就告訴我們,供給能夠創造需求。打個比方說,南方人偏愛稻米,北方人偏愛面食,這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有這樣的偏好,而主要是因為南方種稻、北方種麥,南方人食米易于食面,北方人食面易于食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有偏好的飲食習慣。這對于文化的啟示是,如果市場上高雅藝術供給偏多,人們的藝術品位和審美尺度就增進,對高雅藝術需求就增多,反之亦然。這正是文化供給側改革的邏輯所在。
供給改善需求是供給側改革的基本內涵
“供給側改革”是2015 年 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闡述了供給側改革的精髓,揭示了下一步結構性改革的方針與目標,以及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等。隨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 2016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供給側改革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領域最火熱的詞匯。
所謂供給側改革,顧名思義就是從供給端入手。為什么要從供給端入手,因為需求端無力。盡管欲望無限,但有效需求有限,當刺激有效需求難以奏效,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供給側改革。好比說,我們請客吃飯,準備了兩桌飯,但只來了一桌客人,任憑我們怎樣刺激客人的有效需求,也不能消化兩桌飯。可行的辦法是對兩桌飯菜進行加減乘除,把客人不喜歡吃的撤掉,盡管這顯得有些可惜,可要市場出清,就要舍得。對于文化供給側改革,這還只是第一步,還不是理想目標。前文說到,文化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資本的有機循環,也就是說客人吃掉了所有的飯菜不是最終目的,只有在科學健康的膳食結構下,吃掉所有飯菜才是目的。所以,我們在對兩桌飯菜進行結構優化的時候,就不能只依據合乎客人口味這個標準,而要從有益于健康著眼,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現在提到發展文化產業或者說起公共文化,偏重于考慮市場需求和群眾需要,這固然是尊重市場和經濟規律的表現,但是按照兩個效益相統一,特別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則,就不能只著眼于需求側,反而更應當突出供給側。從供給、生產端入手,解放生產力,提高文化產品的競爭力,促進人民欣賞水平的提高,進而改進“需求側”。
我們發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應當有鮮明的底色。現如今,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態,特別是庸俗、媚俗甚至低俗文化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正在破壞這個鮮明的底色,使其變得不夠鮮明。這一方面說明人們的文化品位和審美追求在發生分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們的文化供給出了問題,是不良的供給培養出了不良的需求,進而推動更多不良的供給。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并不等同于以社會大眾的需求為中心。我們時常苦惱于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是群眾需要的,不斷進行調研摸底,想搞清楚群眾到底需要怎樣的公共文化,然后以需定供,這當然是一種工作思路,卻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甚至也未必是理想的解決辦法。首先,需求千差萬別;其次,需求是發展變化的。以需求牽引供給,則供給永遠滯后于需求;以供給牽引需求,則供給一定走在需求前面。這就引導我們把工作重心放在創新供給上,而不是放在琢磨需求上。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參考群眾實際文化需要,精心設計產品內容和服務項目,創新供給方式和載體,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向社會和民眾提供導向正確、品質良好的產品和服務,長此以往就可能鞏固那些方向正確的需求,扭轉那些錯誤不良的需求。
已有的實踐探索是供給側改革的良好開端
事實上,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已經有意無意地運用了供給側的思維和方式方法。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教育就是典型的供給側思路。我們堅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成為全國人民的價值坐標,那么在要不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這個問題上,就不是由需求決定的,也不能由需求決定,而只能從供給側入手,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但在選擇以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工作手段進行宣傳教育,卻是可以聽聽社會大眾的意見,以喜聞樂見的載體和表達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北京就通過主題公園、公益廣告、文化活動、文藝作品等有效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落地生根。
漠視市場需求是對供給側改革的錯誤理解
文化供給側改革并不是重回文化管制時代,也不是摒棄市場規律,相反它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注重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更注重承載文化航船的市場規律。文化供給側改革既要承擔起文化的特殊功能,還要游刃于擇優汰劣的市場之中。具體到實際工作中,不是漠視群眾的現實需要,而是我們要著眼于教育引導群眾,著眼于提高群眾素養,著眼于培養群眾更高層次的文化需要,做對做強做好我們的文化供給。可以想見,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催生更高起點和更高質量的文化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處副處長)
責任編輯: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