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烈瓊
?
論女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的具體內涵及現實途徑
唐烈瓊
(長沙師范學院 初等教育系,湖南 長沙 410100)
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現狀都強烈要求培養女大學生的創業人格,女大學生創業人格應具有自主創業的理想動機、獨立創業的強烈自信、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團結共事的合作精神,只有通過創業課程教育、創業典型示范、創業環境陶冶和創業實踐磨練才有可能真正培養起女大學生的創業人格,促使她們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女大學生;創業人格;主要內涵;培養途徑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人才市場需求矛盾日益凸現,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容忽視。而女大學生在高校的總體比例已經超過男生,一些師范類、藝術類高校更是女生獨大。女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女大學生關心的重點、家長議論的焦點、高等學校頭疼的難點。高校女大學生為什么難以就業創業?高等教育應該如何應對?這的確是值得全社會深思的問題。
(一)知識經濟時代的共同呼喚
21世紀以來,知識經濟、國際化、互聯網成為時代潮流。知識經濟時代創富不再局限于土地、人力和資金,真正是“知識就是力量”變成了現實。知識經濟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人才培養賦與了新的內涵。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要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當然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要有較高的智商,但重要的還是要有敢于和勇于嘗試、善于與人溝通合作的德商、情商和財商。因此培養具有創新創業人格的人才就成為十分重要的教育主題。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90年代后期我國高等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連續的高校擴招,市場需求的萎縮,就業人口基數的龐大,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應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在經歷了陣痛之后,我國高等教育界開始反思,中國高等教育要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過渡,從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必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新型創業人才,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發出了“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號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這使我國高等教育出現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從培養目標來看,應從培養“求職者”轉向培養“創業者”;從教育內容來說,應從“注重理論知識”轉向注重“創新和實踐能力”;從教育方法來說,應從“被動授受”轉向“主動體驗參與”;從評價機制來看應從注重“單一評價”到注重“綜合評價”。
(三)人才培養現狀的強烈要求
只有努力培養女大學生的創業人格,才能使女大學生們主動地去開拓創業之路。而現實生活當中,我國女大學生在創業問題上存在著明顯的人格缺陷。突出表現為雙面人格,矛盾人格和分裂人格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尤其是道德人格呈現出明顯的不足,“有智商沒有智慧,有前途沒壯志,有文化沒教育,有知識沒思想,有青春沒熱血,有個性沒品行,有理想沒實踐”的現象仍然存在,求穩心理突出,依賴思想明顯。在我們的大學校園內,有的女大學生目標模糊,缺乏創業責任感;有的言行不一,創業誠信不足;有的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強;有的散漫不群,創業團隊精神不強,嚴重地影響著女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行為。
人格是決定人的獨特行為和思想的個人內部的身心系統的動力組織,是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固有特質。女大學生創業人格則是決定女大學生成為創業者獨特的創業行為和思想的內部身心系統的動力組織。人格不可能自然形成,創業人格需要教育培養。人格教育就是培養人的健全人格品質的教育。其目標就是幫助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生命個體,使受教育者身心中那種缺乏或處于劣勢的特征能夠成為更充分更真實的特征。女大學生創業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對高校女生施加一定的影響,從而形成社會所期望的創業所需要的人格品質的過程。女大學生創業人格的具體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主創業的理想動機
女大學生要創業,首先要解決的是有沒有創業的想法?為什么要走上創業之路?人們常說心有多寬,路才有多遠。先必須有想法,后才會有辦法。一個人富于理想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業動機和愿望,一個人如果甘于平庸那么就可能確實平庸。杰出創業女性北京達因集團總裁張璨就是這樣的典型,她曾說過:“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它由個人的個性與能力決定。然后你就可以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去努力,去奮斗。”真正具有創業人格,獲得創業成功的人,都是不想被從一開始就看得見結局的目標所約束,而是不滿足現狀不斷涌現新的想法和目標。每個女大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女大學生創業者的理想與求業者理想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的理想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即所謂異想天開,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變成現實。每個女大學生都有熱情,但女大學生創業者的熱情與普通大學生的差別在于,他們的熱情往往更加強烈,即所謂如癡如醉,其目標指向性更加明確,專注度高度集中。所以,創業者的理想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創業者的熱情總是意味著意志力和開拓精神。這不是所有大學生都能夠做得到的, 正是因為強烈的愿望,而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試圖通過創業來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構成了許多女性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
(二)獨立創業的強烈自信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那是不可能敢于邁出創業第一步的。許多成功創業者都有著一個共同的人格特征,那就是有著強烈的自信心,以致于容易被人看作是有點自大孤傲的感覺。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和能力的基礎之上的,也是獲得創業成功的必要資本。杭州師范大學女生王子月,發明了磁性剪紙等3個專利,獲得央視《我愛發明》大賽的首個最高獎——新金點子獎,代表山西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國故事山西祥云小屋展示,因為扎實的基礎和成功的自信使她在大學期間就在義烏創辦了一家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公司,獲得了創業的成功。具有創業人格的女大學生一般學習和生存能力較強,具有很強的主體意識,獨立開辟生活道路的意識和自主創造人生價值的能力。傳統人格往往是對國家、社會、家庭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工作靠國家、發展靠關系”就是這種依附心理的具體體現。創業人格強調生命獨立自主,有獨立面對生活,迎接挑戰的勇氣和信心,還包括在不同環境中從事不同職業,遇到不同情況時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應對和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
(三)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
創業維艱是人們共同的認識,創業是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一切都沒有現成的答案和模式照著去做,所以失敗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所以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業人格,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是是否具有很強的承受挫折和失敗的心態,能不能經受打擊,忍受痛苦,從失敗中尋找機會,在挫折中頑強奮起。特別是女性大學生,一般比男性更加細膩敏銳,但也更加脆弱,在打擊面前容易一蹶不振,這可以說是創業的硬傷,因此更需要培養雙性化人格,注入男性人格的優點,敢于和勇于與困難作斗爭,持之以恒,不達目的不罷休。世紀佳緣網的創始人,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的“小龍女”龔海燕就有很強的耐挫能力,多次失敗而不氣餒,終于成為成功的創業者。
(四)團結共事的合作精神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往,也越來越需要合作共事,一個人單槍匹馬打天下的時代已經很難再現。創業者不應當是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私自利者。相反,她應當具有廣博的愛心,充分表現出對社會、國家、他人的道義責任和法律責任,并自覺履行這種責任,在社會生活中自覺把握和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女性大學生有著交際的優越性,一般比男性更長于語言表達和情感溝通。但也存在著心眼較小,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往往不像男性那樣容易產生和建立深厚而持久的友誼。比爾·蓋茨真正偉大之處不在于他成為了世界首富,而在于他帶出了一個團隊,建立了龐大的微軟帝國。馬云如是說過:“我在公司里的作用就像水泥,把許多優秀的人才粘合起來,使他們力氣往一個地方使。”正是因為馬云的這種粘合人格,使他創立的阿里巴巴成為互聯網經濟的典型代表。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的女生何媛媛社交能力較強,與同學關系友好,得到了許多不同專業同學的幫助,上大學就開始了創業,現在已經成立了生產衍紙手工藝品公司。
創業大潮的風起云涌需要女大學生具有創業人格,而創業人格的形成離不開教育和培養。
(一)創業課程教育
創業不是課堂上能教出來的,但女大學生創業人格教育培養是可以通過課程實現的。現在一些高校成立了創業創新學院,設有專門的指導老師,開設了創業課程,這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創業課程不僅能比較系統地增進女大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等,而且更能促進女大學生創業情感和創業態度的提高。具有創業人格的女大學生,不僅積極地去獲取創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而且還會主動地探究和創新知識。對于創業的強烈渴望和追求,才會有對于知識的迫切愿望和如饑似渴的學習動機。女大學生之所以有“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非議,就在于在大學校園里的確有一些缺乏創業激情,滿足于自己的小天地,應付式地學習的人。只有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創業課程教學,才能激發起她們對于創業的強烈愿望和動機,真正投入創業實踐中去。
(二)創業典型示范
創業既需要貴人引路,也需要同伴示范。成功女性的創業故事有利于激發起女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優秀校友的創業經歷有利于培養出女大學生堅強意志,在校同學的創業實踐有助于形成女大學生的創業品質。國外學者提出了21世紀勞動者要適應未來世界的需要,必須具備三張通行證,即學術性通行證、職業性通行證、事業心和開拓能力的通行證。這三張通行證,實際上也就是女大學生創業品質的主要內容,第三張通行證強調的實質上就是人格方面的因素。通過創業典型教育培養和發展女大學生的情感和意志,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具有多元意識和寬容心,具有堅定的信心和堅強的毅力,從而成為智商、情商、德商和財商融為一體的具有創業人格的人,成為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創業者,成為精神富有,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人。
(三)創業環境陶冶
人是環境的產物,創業更需要良好的環境。創業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既有智慧的較量,也有財力的打拼,更重要的則是人格的競爭。無論女大學生創業者還是其他創業者,創業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相反,大多數創業失敗者,固然有種種主客觀原因,但最根本的因素則是人格缺陷所導致的。而創業人格的培養需要有創業環境的陶冶。社會大環境要對女性大學生創業給予更寬松的心理支持和政策傾斜,出臺一系列的鼓勵和支持女性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措施,形成創業光榮的良好風向。社區中環境要為女性大學生創業提供平臺和載體,打造便捷的創業綠色通道。學校小環境要為女性大學生創業在時間和管理上開綠燈,讓她們正確處理好學業與創業的關系,多獲得創業成功的體驗。
(四)創業實踐磨練
女大學生理想創業人格的塑造,離不開實踐的磨練。在課堂上是不可能教出創業人格的,只有在具體的創業行動中才可能使女大學生的創業人格形成和完善。“實踐出真知,行動長才干”,女大學生應立足現實,從小事做起,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能力,不斷磨練意志。不經受挫折不可能堅強,沒遭遇失敗也難以成功。高校應加大課程與實踐的對接,實行開放式辦學,應增加實習實踐環節的學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只有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在艱難困苦面前不屈不撓,對未來充滿信心,善于和勇于創造,從而從內心深處體嘗到創業的幸福,個人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1]方俊明.認知心理學與人格教育[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楊眉.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3]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唐烈瓊.論當代大學生職業人格缺陷及對策[J].職業技術,2010,(12):75-76.
[6]歐清華.女大學生創業特征分析[J].婦女世界,2003,(9):40-41.
[7]徐杰玲,徐朝亮.女大學生創業的阻礙因素不及對策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6):105-109.
[8]周燕.女大學生自我創業需求及創業體系建設研究[J].技術與市場,2009,(5):36-37.
(責任編校:咼艷妮)
2016-06-28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規劃專項課題“女大學生創業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XJK012BJC018)成果之一。
唐烈瓊(1962-),男,湖南永州人,碩士,長沙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人格心理與教育。
B849
A
1673-2219(2016)12-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