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媛
?
吉爾認知負荷模型的簡化策略在同傳中的應用——以《習近平G20杭州峰會開幕式致辭》為例
唐媛
(湖南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簡化策略是一個眾人皆知的口譯策略。但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不同的口譯者面對不同的口譯內容會選擇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在同傳中,這一點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因此,文章在解析簡化策略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同傳的實踐,詳細闡釋了四種常見而實用的方法。因為第四種方法是對前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以在具體的論述中沒有進行過多的贅述。這四種方法分別是:無關信息的省略法、核心信息的概括法、恰當詞語指代法和綜合法。
簡化策略;具體方法;個案例析
同聲傳譯是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以與講話人幾乎同時的速度,用口頭形式重新表達出來的一種翻譯實踐。[1]同聲傳譯員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聽、想、記、譯幾個動作幾乎要同時完成。[2]因此,同聲傳譯極具挑戰(zhàn)性。那么,作為譯者如何應對這些挑戰(zhàn)呢?20世紀70年代Daniel Gile提出并發(fā)展了“認知負荷模型(Effort Model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該模式中一條很重要的策略就是簡化策略,簡化策略是同聲傳譯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口譯策略。它來源于吉爾的同聲傳譯認知負荷模型應用的口譯實踐。同聲傳譯認知負荷模型說明,同聲傳譯對時間、腦力和協(xié)調能力要求很高,適當采用省略、指代和概括等簡化策略能有效節(jié)省時間,改善譯文產出質量,這在同聲傳譯實踐中有很大的指導意義。[3]然而,在簡化策略的運用過程中,口譯者究竟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口譯方法來實現(xiàn)自己的簡化呢?這卻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因此,在此有必要結合自己對簡化策略的理解,對其運用中采用的具體方法進行說明與概括。
探討簡化策略在同傳中的應用方法及其相關問題,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簡化策略,其次才能結合具體的個案,總結和歸納相應的實用方法。
簡化策略提出的背景是吉爾的同聲傳譯認知負荷模型應用的口譯實踐。根據(jù)吉爾的同聲傳譯認知負荷模型理念,在口譯的過程中,如果口譯的任務或需求超出了口譯者所能承載的能力范圍,那么他的口譯質量就會出現(xiàn)失誤。因此,面對口譯實踐的繁重任務,為了保證口譯的客觀效果,任何一個口譯者都面臨簡化口譯任務的現(xiàn)實問題。這也就是說,簡化策略的運用主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口譯者面對其在口譯中繁重的記憶、信息選擇、選詞轉譯等任務,他們需要在精選所需轉譯信息的基礎上,簡化自己的口譯結果。雖然是簡化,但簡化的前提是對相關核心信息的準確傳遞,即簡化不能影響口譯效果。其次,簡化是最佳效果是把自己所承擔的口譯任務限制在口譯者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這也是說,所謂的簡化,既不能損害源語言的語義表達,又不能因為簡化而影響口譯者翻譯風格的體現(xiàn)。因此,簡化的最佳效果是把口譯者所承擔的翻譯任務限制在能力的范圍之內。
簡化策略應用于口譯實踐的一個翻譯原則,如何在自己的口譯實施這個原則,不同的口譯者面對不同的口譯內容,他們會選擇不同的方法。尤其在同聲傳譯中,口譯者彼此的差別更為突出。
(一)省略法與縮略法
在訪談節(jié)目的同傳中,口譯者既是兩種語言所蘊含信息的傳遞者,也是對源語言信息的選擇者。因為語言習慣及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兩種語言在相互的翻譯中有許多信息是可省略的。而且,這些由口譯者省略的信息又不會影響目的語使用者對源語文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例1:原文:我宣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開幕!
同傳譯文:The G20 Hangzhou Summit now begins.
此處譯者在翻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使用了“The G20 Summit”,如果硬性逐字直譯成“The Group 20 Coutries Lesders’Summit”,就會顯得冗長啰嗦。因此,譯者采用了國際化通用的規(guī)范標準化的縮略翻譯,聽者一聽就簡單明了,從而達到省時省力為翻譯下面重要信息的節(jié)約了時間。
例2:原文:8年前,在國際金融危機最緊要關頭,二十國集團臨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懸崖的實際經濟拉回到穩(wěn)定和復蘇軌道。
同傳譯文:Eight years ago, at the heigh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G20, acting in a spirit of unity and partnership, pulled the world economy back from the precipice and pushed it onto the track of stability and recovery.
在這句話的同傳過程中,口譯者把“臨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譯成“acting in a spirit of unity and partnership”,“臨危受命”和“秉持同舟共濟”簡化翻譯為“acting”和“unity”。同舟共濟在漢語中是語義疊加,在不影響原文的主要信息情況下,譯者對重復信息進行了簡化合并處理,這也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從上面的例子,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這樣的問題,即所謂的“簡化”是一種用詞上的簡化而非語義上的簡化。但是,如果要實現(xiàn)詞匯上的簡化,卻是必須依賴于語義的轉譯。因此,“對源語言無關信息的省略”中的“無關”并非絕對意義上的無關,它只是相對意義層面上的“無關”。
(二)歸納概括法
簡化策略在同傳中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在口譯者對源語言無關信息的省略上,而且還體現(xiàn)口譯者對其核心信息的概括中。對于概括而言,它既是簡化的前提,又是口譯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判定哪些信息是同傳中的核心信息,可以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根據(jù)原文(發(fā)表演說者)的主題來確定。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演說節(jié)目,都有自己的主題。根據(jù)節(jié)目的主題來確定口譯實踐中的核心信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二個方法是根據(jù)節(jié)目的觀眾需求來確定相應的核心信息。這也就是說,節(jié)目的主題是從演說者的角度確定的核心信息,但這些信息并一定是觀眾所需要的信息。為了滿足觀眾對相關信息的需求,口譯者還要及時地了解觀眾的信息需求。特別是在網絡平臺的參與節(jié)目播出的前提下,觀眾對自己所需求的信息都有一個表達的機會。無論是微信方式的參與,還是短信形式的訴求,都是口譯者確定核心信息的基礎。而且對于所謂的“核心信息”而言,它既可以是一個訪談節(jié)目主題中的核心信息,也可能是某一段話中的核心信息,更有可能是一句話里的核心信息。因此,口譯者應該結合自己面對的口譯內容,動態(tài)地總結和歸納自己所需要的核心信息。
例3:原文:我期待在接下來兩天的討論中,我們能夠集眾智、聚合力,努力讓杭州峰會實現(xiàn)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推動二十國集團發(fā)展的目標。
同傳譯文:I hope that during discussions in the coming two days, we will pool our vision and create synergy so as to enable the Hangzhou Summit to fulfill its mandate of boosting global growth,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G20.
習總書記說,“集眾智、聚合力”是指二十國集團應該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加強國際經濟合作,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但是口譯者在現(xiàn)場同傳翻譯中采用了概括性的翻譯,譯成“pool our vision and create synergy”。
例4:原文:我們應該讓二十國集團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
同傳譯文:We should make the G20 an action team instead of a talk shop.
“行動隊,清談館”是漢語中特有的概念,包含著大量的信息,我們很難找到對應的英語表達,只有通過歸納概括發(fā)進行簡化,讓聽從更好的理解,從而也為譯者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和認識的負荷。
(三)指代法
簡化策略的第三個方法是選用恰當?shù)脑~語指代訪談中的重復語。但是,這里的指代并非只限定于代語,它可以是語義與之相關的詞語。例如:
例5:原文:希望杭州峰會能夠在以往的基礎上,為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讓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xù)、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同傳譯文:I hope the Hangzhou Summit will build on previous progress to provide a solution that addresses both th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of the global economic problems and achieve strong, sustainable, balanced and inclusive global growth.
“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本來是指醫(yī)生為病人開藥方,但是在這里指的是為世界經濟找出一個強勁、可持續(xù)、平衡、包容增長的方法。譯者用不同概念去指代另外一個事物,說明另一個概念,這樣可以避免單詞乏味,是文字新穎別致。[4]
運用這個方法實現(xiàn)簡化策略的時候,口譯者一定要注意這樣的問題,即恰當詞匯的選擇。如何才能實現(xiàn)恰當詞匯的正確選擇呢?那需要根據(jù)訪談節(jié)目的動態(tài)語境去綜合判斷。否則,就會影響口譯的效果和觀眾的理解。
總之,簡化策略在同傳中的應用有許多課題值得研究者關注。但是,在這眾多的關注課題之中,如何通過具體的方法來實現(xiàn)所謂的簡化是為核心的問題。因此,文章列舉了以上三種常見而實用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綜合法。所謂綜合法是指根據(jù)口譯的需要對上邊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以,本文沒有另行贅述。
[1]張維為.同聲傳譯中的簡化策略[J].海外英語,2012,(13).
[2]鐘偉合.英語同聲傳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吳遠寧.電視同傳口譯技巧的關聯(lián)研究[J].中國翻譯, 2015,(3).
[4]呂兆杰.漢英口譯中去繁就簡的價值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4).
[5]霍慧娜.論主持人的訪談語言——第六屆央視節(jié)目主持人大賽“特別現(xiàn)場”環(huán)節(jié)解析[J].語言文字應用,2012,(4).
(責任編校:咼艷妮)
2016-09-15
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語聯(lián)合項目“從認知負荷模式看訪談節(jié)目同傳的簡化策略 ”(項目編號13WLH28)階段性研究成果。
唐媛(1983-),女,湖南邵陽人,碩士,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同聲傳譯與英語教學。
H059
A
1673-2219(2016)12-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