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強 車成日* 金虎日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 胸外科 133000
炎癥相關指標與食管癌預后關聯性的研究進展
朱強 車成日* 金虎日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 胸外科 133000
食管癌(EC)是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雖然現在對食管癌的治療技術已顯著提高,但由于晚期診斷,快速進展和高復發率[1],其預后仍然很差。
現在我們已經將癌癥定義為一種“慢性不可控性炎癥性疾病”,不可控性炎癥是機體在某些不確定條件下炎癥無法達到平衡穩定狀態,25%成人腫瘤由慢性炎癥引起,幾乎所有實體瘤都有炎性細胞浸潤,非可控性炎癥是促進某些癌癥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參與、啟動腫瘤細胞的浸潤轉移、發生發展以及治療。
本文就國內外有關炎癥相關指標與食管癌發生及預后關聯性作一綜述。
腫瘤的發生與宿主的炎癥細胞有關聯性[2];宿主炎癥細胞可以抑制和刺激腫瘤生長,而炎癥在各種實體瘤的發展和進展中也起到了主要作用;
NLR反映由腫瘤細胞導致的炎癥反應所引起的中性粒細胞增多,和由皮質醇誘發的應激反應或營養不良導致的淋巴細胞減少的現象。而淋巴細胞數目的下降也反映出機體不能夠有效的去介導細胞免疫,從而啟動腫瘤細胞的凋亡過程;因此,NLR水平較高的食管癌患者預后較差。
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例是一項可反映術前免疫和機體炎癥反應的指征。惡性腫瘤經常會使血小板增高。除此之外,惡性腫瘤產生的一些相關的炎癥介質、血小板生成樣激素,這些物質也可以使血小板升高[3]。
癌癥病人血小板升高,表明有炎癥反應出現,這種表現可能成為預測惡性腫瘤預后和血小板升高之間的一種聯系。淋巴細胞是抗惡性腫瘤細胞免疫的組成,它可以特異性的釋放一系列細胞因子,激活抗腫瘤免疫系統,而且可以識別并殺死惡性腫瘤細胞。
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例不僅可以反映出體內的炎癥和免疫狀態,而且,其比例升高也可以表明淋巴細胞下降或者血小板的上升,對腫瘤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影響,為惡性腫瘤的治療提供依據。
腫瘤有關巨噬細胞在癌細胞中起入侵功能,可塑性、異質性是其主要特征。
微環境中慢性炎癥產生是腫瘤的一個首要的特性,于是被認為是其一個特點[4]。免疫細胞和其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多種腫瘤免疫治療中具有一定的療效。我們認為T-bet淋巴細胞與CD8+細胞增多與食管癌患者良好的預后有關。就這一點而言,Chaput等[5]認為CD57+NK細胞和CD68巨噬細胞,可以單獨作為II期及III期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判斷標準。這表明這些分子可能是重要的預后預測指標,可以經常用于判斷患有惡性腫瘤的預后。
血清C-反應蛋白(CRP),急性期反應性蛋白質,已被定義為炎癥生物標志物,由肝臟產生的促炎因子刺激產生。此外,C反應蛋白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近十年來,許多惡性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等,如果血清 CRP水平高,預后相對較差;這種聯系意味著炎癥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
近來有實驗也顯示了促炎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對惡性腫瘤的產生、生長起重要用處[6]。
綜合以上觀點,全身炎癥反應在腫瘤的產生和生長中具備非常重要的功能,通過血常規檢測NLR、PLR已做為患者住院后的常規檢查,是判斷疾病的常用輔
助檢查方法之一。實驗發現NLR,PLR,CRP等指標與食管癌相關,并且能夠按照入院前采集的這些數據對患者的病情給予早期評估,并根據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及術后腫瘤病理參數選擇術后最合適的抗癌綜合方案,進而達到提高總生存率、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的目的,在抗腫瘤治療同時行抗炎治療有可能會提高5年生存率,這將更符合腫瘤綜合治療模式,這些假設則需要大規模臨床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1]Feng JF, Chen QX.Significance of the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her Clin Risk Manag.2014;10:1–7.
[2]Roxburgh CS, McMillan DC.Rol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redict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rable cancer.Future Oncol.2010; 6:149–163.
[3]Aliustaoglu M, Bilici A, Ustaalioglu BB, et al.The effect of peripheral blood values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efore treatment.MedOncol 2010;27:1060-5.
[4]Hanahan D, Weinberg RA.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Cell.2011; 144:646–674.
[5]Chaput N, Svrcek M, Auperin A, Locher C, Drusch F, Malka D, Taieb J, Goere D, Ducreux M, Boige V.Tumour-infiltrating CD68+ and CD57+ cells predict patient outcome in stage II-III colorectal cancer.Br J Cancer.2013; 109:1013–1022.
[6]Ishino Y, Saigusa S, Ohi M, Yasuda H, Tanaka K, Toiyama Y, Mohri Y,Kusunoki M.Preopera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operative blood loss predict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laparoscopyassistedgastrectomy.Asian J Endosc Surg.2014;7(4):287–94.
R473
A
1672-5018(2016)11-313-01
*通訊作者:車成日 Email:ycrche@yb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