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 梁瀟 郝燕民 張浩 詹華奎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 成都 610075
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病案一則
羅勇 梁瀟 郝燕民 張浩 詹華奎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 成都 610075
周圍性面癱屬于中醫學“口噼”、“口眼喎斜”等范疇,我科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針灸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病案一例。
周圍性面癱;口噼;鼠神經生長因子;針灸
[1]王紅雁.鼠神經生長因子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21):3243-3244.
[2]辛林偉,唐際存.神經生長因子在周圍神經損傷治療中的作用與給藥途徑[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30(20):1774—1776.
R245
A
1672-5018(2016)11-266-01
患者,任某,65歲,女,主訴:左側口眼?斜1月余。患者于1個月前,清晨起床自覺面部不舒,照鏡子后發覺左側口眼歪斜,飲水時有口角漏水,進食時食物積于齒齦間,味覺減退,左側乳突下壓痛,遂于我院就診,門診以"左側周圍性面癱"收入我科,經治療后,癥狀好轉出院。近日患者自覺左側口眼?斜癥狀較出院時加重,無聽覺過敏,無耳部轟隆聲,無耳廓、外耳道皰疹,自覺偶有頭痛,無惡心、嘔吐,無心慌、胸悶、胸痛現象,無明顯持物掉落及行走不穩現象,今為求進一步治療,遂來我院,門診以"周圍性面癱"收治我科。現下癥見:左側口眼?斜,面部活動不利。患者自患病以來,無惡寒發熱,無口干口渴,無胸痹心悸,無腹脹腹痛。食納可、夜寐可、大小便正常,近期體重無變化。中醫望、聞、切診:神志清楚,精神可,體形偏瘦。左側口眼歪斜,左眼瞼閉合不全,左側鼻唇溝變淺,示齒時左口角牽向健側。氣息欠勻和,語聲清晰。左側翳風穴、風池穴壓痛明顯。舌色淡紫中有裂紋,苔黃膩,脈弦細。體格檢查:左側乳突下局部明顯壓痛,無生成,左側面部稍腫額紋變淺,皺額、蹙眉動作完成稍困難,眼瞼稍下垂,左側眼瞼閉合完全;左側鼻唇溝變淺,口角稍下垂,示齒時口角歪向健側;鼓腮、吹口不漏氣。右側面頜部皮膚無明顯異常感,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雙側對稱存在,深淺感覺正常,病理征(-)。初步診斷:中醫診斷:口?(肝腎虧虛型),西醫診斷:周圍性面癱(恢復期)。入院后常規輔助檢查無特殊。治療給予電針(斷續波)淺刺療法,治則:疏經通絡。處方:雙合谷、太沖、翳風、下關、陽白、絲竹空、太陽、承泣、迎香、地倉、頰車、牽正;灸法:治則:疏經通絡,溫通氣血。處方:四白、陽白、迎香、地倉、頰車、合谷。1周一個療程,治療3周。加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23)面部穴位注射(取穴:牽正、頰車、地倉,病變一側),每日1次,連用21天。出院情況:患者自述患者自述左側耳后乳突穴局部性壓痛消失,左側面部腫脹基本消失,左側額紋變淺情況明顯減輕,皺額、蹙眉動作完成困難情況好轉,余未訴特殊不適。
按:周圍性面癱又稱Bell麻痹或面神經炎,為面神經管內面神經的非特異性炎癥引起的周圍性面肌癱瘓。一般癥狀是口眼歪斜,無法完成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男女發病率相近,絕大多數為一側性,雙側者甚少。周圍性面癱早期的病理改變主要為面神經水腫以及脫髓鞘改變,嚴重者可導致面神經纖維軸索變性。周圍性面癱的常見病因為:1、感染性病變;2、耳源性疾病;3、神經源性;4、腫瘤;5、自身免疫反應;6、創傷性;7、中毒;8、代謝障礙等。根據其病史、病癥,結合中醫四診合參,該患者當屬于中醫學“口噼”、“口眼喎斜”等范疇。祖國醫學認為該病病因為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入中面部陽明、少陽經絡,導致氣血痹阻,經脈失養,筋脈縱緩不收而出現喎僻。兼耳后酸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證;兼舌紅、脈浮數為風熱證。治療宜取面部腧穴配伍遠端取穴祛風活血通絡,合谷為循經遠端取穴,(面口合谷收出自《四穴總歌》,合谷穴在臨床廣泛應用);太沖是治療口唇歪斜的效穴;翳風、下關、陽白等局部取穴,是治療面癱的主穴。諸穴合用以祛風活血通絡。而電針選用斷續波不易產生耐受,能提高神經的興奮性。鼠神經生長因子是神經營養劑、神經保護劑、以及神經再生劑,主要用于營養神經、治療神經損傷等。本品是從小鼠頜下腺分離純化出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鼠神經生長因子(mNGF),其成分含有 0.1%人血白蛋白作保護劑和5%甘露醇。研究表明,鼠神經生長因子不僅對外周神經的正常細胞有營養作用,而且具有調節損傷神經修復機能[1]。鼠神經生長因子可以促進受損髓鞘的快速修復,較快地促進病損纖維的愈合。肌肉注射鼠神經生長因子后,鼠神經生長因子通過與其受體形成復合物后經逆行運輸作用而促進受損神經的功能恢復[2]。大量臨床研究均表明針灸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確切。綜上所述,我科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針灸的方法來治療周圍性面癱,具有臨床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