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嫦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 529700
心電圖ST-T改變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梁月嫦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 529700
目的:探討冠心病診斷中,心電圖ST-T改變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接診冠心病患者86例,對患者行心電圖和冠狀動脈造影檢測,對檢查結果進行回顧分析。結果:40例為無ST-T段動態改變,確診率為32.50%;46例有ST-T段動態改變,確診率為69.57%,確診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20例為單支病變,14例表現出ST-T動態改變,占70.00%;31例為雙支病變,20例表現為ST-T動態改變,占64.52%,(P>0.05)。結論:在冠心病診斷中,運用心電圖ST-T改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故臨床應用時應當謹慎對待。
心電圖;冠心病;ST-T改變;冠脈造影
心電圖是當前冠心病診斷最為經濟且操作最方便的一種方法,同時因其具有可重復性、無創性,故受到國內外的共同認可。ST-T改變是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癥狀非常重要的診斷依據。為進一步探討心電圖ST-T改變用于冠心病診斷的價值,現對我院冠心病患者的心電圖變化進行回顧分析,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接診疑為冠心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排除PTCA術后、心肌梗死、心動過速、預計綜合征、服用洋地黃等可致使ST-T發生改變的情況。其中女性32例,男性54例,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58.91±2.57)歲?;颊咧饕憩F為胸悶、胸痛等心前區不適癥狀。
1.2 方法
1.2.1 心電圖檢查:所有患者入院后行2次及以上的靜息心電圖檢查。常規心電圖的檢查主要運用V1-V6胸導聯以及I、II、III、avR、avL、avF肢體導聯的標準12導聯描記。ST-T(+)改變的標準:在同一份心電圖中,出現2個或者2個以上導聯的ST段在 J點部位的 0.08s,并且表現為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達到0.05mV以上。并且存在2份不同時間的靜息心電圖,ST-T壓低程度表現為明確的一致性。
1.2.2 冠狀動脈造影:按照Judkins方法來實施冠脈造影檢查,至少進行4個不同的體位多角度的投照,若出現至少一處的冠脈狹窄達到50%以上,則可將其判定為陽性,主要為左、右冠狀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觀察,其中累及2個分支的可將其稱為雙支病變,累及3個或者超過3個分支的稱為多支病變,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17.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2χ檢驗,當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電圖ST-T動態改變用于冠心病診斷
86例冠心病患者均連續給予其持續3d的靜息心電圖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結合體表的心電圖來判定其是否會出現動態變化,并根據該結果將其分為兩組。其中40例為無ST-T動態改變,13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確診率為32.50%;46例有ST-T動態改變,32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確診率為69.57%。兩組確診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2.2 心電圖ST-T改變與冠心病病變支數比較
45例確診的冠心病患者中,其中20例為單支病變,14例表現出ST-T動態改變,占70.00%;31例為雙支病變,20例表現為ST-T動態改變,占64.52%。兩組動態改變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在我國經濟水平持續增加的今天,國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飲食習慣更是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為主,但在生活節奏日漸加快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這使得冠心病的發病率也持續遞增。在臨床中,心前區疼痛、各種高危因素以及心電圖ST-T改變來實現對冠心病的確診,尤其是心電圖經濟、操作簡便以及無創傷和可重復等特性,使得心電圖在全國上下得到了廣泛普及[1]。但若冠心病患者因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管腔處于狹窄狀態下,或者因堵塞致使缺氧和心肌缺血等引起壞死癥狀,心電圖ST-T將會表現出相應的改變,故心電圖ST-T改變并非是致使心肌缺血的特異性改變,故探討其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很有必要。
心電圖ST段主要是指從QRS波群終末到T波起點這個間期,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其與動作電位平臺期等同,在正常的情況下,ST段多為一等電位線,當患者出現心肌缺血癥狀之后,在心電圖相應導聯中也會隨之表現出損傷類型的ST段改變以及T波的改變等[2]。本組資料中,患者普遍處于心肌血供給平衡的狀態下,故并未出現非常顯著的缺血癥狀,這也是靜息心電圖未記錄持續性ST段低壓的原因。此外,本組資料中,86例患者中經冠脈造影確診的45例中,還存在肥厚心肌病、擴心病等可能導致心肌出現肥厚的其他疾病類型,隨著心室的逐步擴大,心肌細胞也會隨之表現出相應的缺血性變化,此時心電圖也會隨之出現相應的表現。
心電圖主要記錄心肌電活動情況,ST段則主要對心室肌去極化之后到復極開始之間的心室肌電活動進行記錄。但由于臨床中可致使ST發生改變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神經功能紊亂、飽餐以及疼痛等,同時高血壓、心包炎等也會致使其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因人體的冠狀動脈供血量是平時的十倍左右,但卻不會導致心肌缺血。為此,在冠心病診斷中采用體表的心電圖檢查,應當從多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考慮。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現ST-T改變的冠心病確診率顯著高于無ST-T改變的冠心病確診率(P<0.05);另單支病變與雙支病變ST-T改變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心電圖檢查中,ST-T改變的患者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視,但在冠心病診斷中,還應當與其他手段聯合應用,以便提高其檢查準確率。
[1]夏海燕,王松鶴.心電圖ST-T改變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3(23):39.
[2]湯繼躍.冠心病診斷過程中心電圖ST-T改變的意義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4(15):45-46.
R541.4
A
1672-5018(2016)1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