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堅勇
杭州市大江東河莊街道衛生服務中心 311200
針刺足三里、內關、上巨虛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的影響
徐堅勇
杭州市大江東河莊街道衛生服務中心 311200
目的:探究針刺足三里、內關、上巨虛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科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診順序編號分組,奇數者納入常規組(n=38),應用常規西藥治療;偶數者納入實驗組(n=38),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針刺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11%,顯著高于常規組78.95%(p<0.05);實驗組癥狀指數、生活質量指數均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足三里、內關、上巨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功能性消化不良;足三里;內關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的消化系統疾病。但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治療上也無特效療法,主要是經驗性治療,其治療效果欠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3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予以針刺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科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醫診斷標準[1],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臟器疾病、器質性胃腸疾病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上述患者按就診順序編號分組,奇數者納入常規組,男 22例,女16例,平均年齡(34.82±3.16)歲,平均病程(7.47±0.32)年。偶數者納入實驗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35.14 ±2.84)歲,平均病程(7.83±0.4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即口服莫沙必利片(國藥準字:H19990315,廠家:江蘇豪森藥業),5mg/次,tid;蘭索拉唑(國藥準字:H20030658;廠家:成都華西藥業),30mg/次,qd。
實驗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穴位選擇:主穴:足三里、內關、上巨虛;配穴:虛證者,加陰陵泉、公孫;實證者,加刺陽陵泉、太沖。選用長40×0.25mm的不銹鋼毫針(購自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采用平補平瀉法進行穴位針刺,直刺深度約 0.5~1寸,以得氣為度。然后在上述穴位近心端約2mm處用規格為40×0.18mm的輔助針刺入20mm作為輔助針刺點,連接華佗電針儀,穴位及其輔助針刺點連接在同一電極,設置電流強度為1.0mA,頻率為2/100Hz的疏密波,每次30min,每天1次。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癥狀指數及生活質量指數變化情況。①療效標準[2]: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半年內未復發;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減輕;無效:病情無改善。臨床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②癥狀指數[3]:采用NDSI評分表,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燒灼感、痙攣、飽脹不適等14項內容,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臨床癥狀越嚴重。③生活質量指數[3]:采用NDLQI評分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測評,其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數據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標準。
2.1 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11%(痊愈21例,好轉14例,無效3例),顯著高于常規組78.95%(痊愈17例,好轉13例,無效8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x=5.182,p=0.037)。
2.2 癥狀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前,實驗組NDSI評分為(48.34±1.72)分,常規組為(48.06±2.15)分,組間比較,t=1.387,p=0.76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實驗組NDSI評分為(16.42±0.61)分,顯著低于常規組(21.98±1.0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524,p=0.024)。
2.3 生活質量指數比較
治療前,實驗組 NDLQI評分為(73.86±4.15)分,常規組為(73.92±3.79)分,組間比較,t=2.054,p=0.09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實驗組 NDLQI評分為(86.33±5.81)分,明顯高于常規組(80.25±4.0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803,p=0.03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機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胃腸動力障礙、內臟高敏、精神社會等因素有關。臨床上一般使用促動力藥、H2受體拮抗劑等西藥對癥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醫學里屬“胃脘痛”、“胃痞”等范疇,主要是由于肝氣郁結、脾胃虛弱、升降失調所致。因此,治療上宜疏肝健脾、和胃理氣。在本研究中,常規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予以足三里、內關、上巨虛等穴位針刺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治實驗組癥狀指數、生活質量指數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與高潁[4]的研究結果相符合。足三里作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治療胃腸道疾病的第一要穴,對胃腸蠕動及消化吸收功能均有積極的調節作用。內關為八脈交會穴,可平衡三焦,增強胃腸道功能,在治療胃痛、呃逆等胃腸癥狀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而上巨虛穴屬足陽明胃經,也為大腸之下合穴,可調和腸胃、理氣。三穴合用起到了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
綜上,針刺足三里、內關、上巨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的羅馬Ⅲ診斷標準[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7,12(2):137-140.
[2]楊敏.針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8):722-723.
[3]馬朝陽,黃琪,萬文俊,等.辨證針刺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4,34(2):125-129.
[4]高潁.針刺內關、足三里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6,24(10):177-178.
R246.1
A
1672-5018(2016)1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