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偉 李江龍 陳 春 江深河
(貴州省興義市人民醫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骨質疏松癥是骨科臨床上的常見病。此病患者骨骼的骨量較低,其骨組織的微結構發生改變,這會導致其骨脆性增加[1]。此病患者多為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及處于絕經期的女性。由于骨質疏松癥易引發椎體彎曲及脊椎畸形,這使此病患者發生骨折的幾率較高。椎體壓縮性骨折是此病患者最為常見的骨折類型[2]。目前,臨床上通常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為了進一步驗證此手術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2年2月~2014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0例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將這50例患者隨機分為手術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在手術組中,有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20例。他們的年齡在60~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15±4.54)歲。在這些患者中,T11椎體、T12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各有5例,L1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2例,L2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6例。在這些患者中,單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20例,雙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5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1例。他們的年齡在61~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15±4.54)歲。在這些患者中,T11椎體、T12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各有6例,L1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0例,L2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4例,L3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3例。在這些患者中,單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5例,雙椎體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0例。這些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存在明顯疼痛的癥狀。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進行常規治療的方法是: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在此之前,為患者肌肉注射100mg的鹽酸曲馬多和0.1g的魯米那。讓患者取俯臥位,在其胸部及髖部下各墊上一個軟枕,對其兩踝及兩腋部進行牽拉,使其腹部凌空。然后,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按摩,按摩的力度應輕柔。臨床醫生將雙手重疊,將雙手的根部放在患者骨折部位的棘突上,并逐漸用力向下壓。在此期間,臨床醫生應指導患者吸氣后呼氣,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加壓。患者骨折處的畸形如果消失,說明其復位成功。復位結束后,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外固定處理,指導其臥床休息,并為其使用碳酸鈣咀嚼片(嚼服,1片/次,3次/日)及鎮痛藥物進行治療。為手術組患者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讓患者取俯臥位,使用C型臂X線透視機對其骨折部位進行正側位的攝片,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后,對此處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將患者椎弓根外緣體表投影外側的1~2cm處作為穿刺點,對此處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在C型臂X線透視機的輔助下,讓穿刺針沿著椎弓根的方向到達患者椎體的前1/3處,使穿刺針的針頭位于其椎體的中央。為患者調制骨水泥,用注射器將骨水泥緩慢地注入患者的椎體內。根據患者椎體骨折的具體位置、程度及范圍來確定骨水泥注射的速度、時間及總量。注射完畢后,為患者插入針芯,將殘留在穿刺針套管內的骨水泥全部注入其椎體,為其拔除穿刺針,并對其穿刺部位進行局部加壓,時間約為4min。手術結束后,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時間約為20 min),以確保其椎體內的骨水泥充分凝固。值得注意的是,在為患者注射骨水泥期間,如果發現骨水泥向患者的椎間孔、椎管或靜脈叢滲漏, 應立即停止為其注射骨水泥。手術結束后,為患者使用碳酸鈣咀嚼片(嚼服,1片/次,3次/日)進行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癥狀的改善情況,并觀察其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在進行治療前后,分別使用VAS疼痛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定。該評定標準的總分為10分。得分為0分,表示患者無痛感;得分在1~4分之間,表示患者疼痛的癥狀較輕,不影響其正常的睡眠;得分在5~7分之間,表示患者疼痛的癥狀較明顯,影響其正常的睡眠;得分在8~10分之間,表示患者存在劇烈的疼痛感,其無法入睡。
我們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 ±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前,手術組患者VAS疼痛的平均評分為(7.93±1.52)分,對照組患者VAS疼痛的平均評分為(7.53±1.21)分,兩組患者VAS疼痛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結束后的第2周及1年后,手術組患者VAS疼痛的平均評分分別為(2.88±1.22)分、(1.93±1.02)分,對照組患者VAS疼痛的平均評分分別為(5.03±1.19)分、(4.03±2.03)分。手術組患者VAS疼痛的平均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手術組中,有2例患者在術中出現骨水泥滲漏的情況,立即為其停止注射骨水泥,其均未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進行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并發癥。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近年來,臨床上通常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該術式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3]。研究發現,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地穩定其發生骨折的椎體。并且,骨水泥進入患者的椎體后,在聚合、放熱的同時會對患者骨折部位周圍受損的神經起到修復的作用,從而有效地緩解患者疼痛的癥狀。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其疼痛的癥狀,而且安全性高。
[1] 張俊, 何清義, 熊敏,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與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對照觀察[J]. 重慶醫學, 2009, 38(11):311-314.
[2] 陳學武, 徐宏光, 王弘,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近期療效觀察[J].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08,27:102-104.
[3] 徐盛文, 張長春, 周章武,等.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療效[J]. 臨床骨科雜志, 2010,13: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