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
(浙江省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浙江 桐鄉 314500)
?
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的急救配合
王利芬
(浙江省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浙江 桐鄉 314500)
目的 探討基層醫院對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的急救配合。方法 對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患者的急救配合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24例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患者經院前的急救護理和院內創傷急救鏈開啟,各項急救措施的落實到位,為拯救患者的生命贏得了先機。結論 細致觀察、急救到位、醫護配合、群體通力協作是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的保障。
急性胸部創傷; 顱腦損傷; 急救配合
Acute chest trauma; Brain inftuy; Cooperatior for firstaid
創傷已成為當今社會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則病情兇險,變化迅速,死亡率高。如何實施有效及時的搶救措施提高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是基層醫院急診科的重要職責。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急性胸部創傷患者187例,其中合并顱腦損傷24例,現就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的早期護理急救配合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齡17~61歲,平均年齡(29.36±6.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4例,墜落傷3例,墻體倒塌致傷5例,棍棒打擊傷2例。患者傷情:(1)血壓:搶救時首次測血壓收縮壓<12 kPa者有9例。(2)胸部傷情:開放性損傷者7例,閉合性損傷者17例;并發血氣胸22例,其中一側17例,雙側5例;張力性氣胸2例,24例患者均有明顯的呼吸困難。(3)顱腦傷情:格拉斯哥昏迷評分 GCS 均小于8分;頭顱 CT 檢查確診顱內血腫12例,腦挫裂傷11例,腦干損傷1例。
1.2 結果 本組24例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患者經緊急救治后,治愈14例,好轉7例,植物人生存1例,死亡2例。其中24例患者中,行緊急氣管插管5例,給氧19例,實施院前心、肺、腦復蘇4例,抗休克治療14例,行單側胸腔閉式引流者17例,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者5例,剖胸探查者2例 (其中 1例胸壁鋼絲內固定、1例膈肌修補術 );行開顱減壓,清除顱內血腫手術9例,保守治療15例。
2.1 院前急救處置配合 正確、有效、及時的院前急救能為搶救患者的生命贏得時間。本著“先救命,后救傷”的院前急救護理原則,救護車到達現場后,護士應配合醫生快速有序地在1 min內完成對傷者的檢查與評估,并配合醫生迅速開展 VIGCF的救護程序:(1) V(ventilation)保證呼吸道通暢:迅速清除呼吸道梗阻解除窒息。護士在協助醫生評估患者的同時,迅速解開患者衣領,用手及時清理口咽分泌物、嘔吐物、血凝塊、泥土后,向前托起下頜,把舌拉出并將頭轉向一側。(2)I(infusion)維持有效循環:迅速采用動、靜脈套管針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滴注的通暢,及時維持有效的循環血量,糾正休克,為進一步專科救護贏得時間。(3)G(guardianship) 觀察傷情變化:記錄傷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瞳孔、尿量、出血量、皮膚溫度等。(4)C(control bleeding) 控制活動性出血:開放性血氣胸需迅速包扎和封閉胸部傷口,閉式胸腔引流;對有其他明顯外出血的患者,應采取指壓法和加厚敷料包扎,抬高傷部,迅速控制傷口出血。(5)F(follow) 密切配合醫師進行診斷性操作:對有緊急手術指征的傷者,護士應及時做好配血、皮試、血氣分析、備皮、留置胃管、尿管等術前準備,并給予生命體征監護和觀察。
2.2 院內急救過程配合 24例患者均進入我院急診綠色搶救通道,院內創傷急救鏈開啟,群體通力協作,爭取搶救生命的寶貴“黃金1 h”。(1) 急診科護士根據急救車返回途中電話提示,迅速做好急救準備,各科室人員嚴陣以待。(2) 傷員到達,迅速接診,并觀察傷員的生命體征、神志意識、氣道通暢、肢體活動度等,警惕嚴重威脅生命的創傷,如顱腦損傷、大出血、胸腹部創傷。(3) 由內、外科高年資醫師按Freeland 等建議的“CRASHPLAN”程序,即:C(心臟)—R(呼吸)—A(腹部)—S(脊柱)—H(頭部)—P(骨盆—)L(四肢)—A(動脈)—N(神經)進行迅速檢查與傷情評估,避免疏漏。(4) 針對不同傷情進行緊急救治:包括心肺腦復蘇、吸氧、緊急氣管插管、監護和維持心臟功能、抗休克、胸腔閉式引流、控制出血、緊急手術。(5) 重視四項“生命管”即給氧管或緊急氣管插管、輸液通道管、胸腔引流管、留置導尿管的通暢和固定,嚴防扭曲和滑脫,并隨時做好出入量的統計。
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時出現的呼吸系統并發癥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關鍵。 急性胸部創傷患者在損傷的初期由于受挫傷的肺組織的中心部分因肺血管破裂出血而局部循環中斷,并波及周邊及鄰近肺組織,導致局部通氣不良,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而另一方面是合并顱腦損傷后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均降低,支氣管黏膜—纖毛清除能力下降,使患者氣管內血液、滲出液及分泌物不易主動排出,潴留、堵塞氣道,嚴重影響通氣功能。由于腦組織的代謝率高,氧耗量大,但能量儲備很有限因此,腦組織只能耐受 5~6 min完全缺氧,超過這一時限 ,腦細胞將發生不可逆性損害。所以,應盡快暢通呼吸道,防止缺氧,必要時給予緊急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為進一步搶救提供機會。
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時病情復雜稍有疏忽搶救時機就會稍縱即逝。因此,在防止缺氧,確保呼吸道通暢的前提下爭分奪秒抗休克,維持循環功能正常是早期救治的重點。由于胸部創傷患者胸腔內血管損傷出血并在胸腔內積血,使有效血容量驟減,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所有患者均須開啟兩條靜脈通路,給予血容量的補充和給藥治療。與此同時,迅速處理危及生命的胸部外傷。患者能否搶救成功,除了與及時正確診斷,早期有效處理,先進的搶救技術和設備有關外,還和所有參與創傷急救鏈的人員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可分割。其中包括院前妥善有效的急救處置,院內創傷急救鏈的緊急開啟,以及急救過程中醫護人員和各科室人員的精心配合,使各項急救措施有條不紊的落實到位,分秒必爭,為拯救患者的生命贏得了先機,確保急性胸部創傷合并顱腦損傷患者搶救的成功。
[1] 張利遠,李政,張鵬.336例多發傷救治中死亡病例特點分析[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4,2(12):675-680.
[2] 吳在德.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7-267.
[3] 李春玉.社區護理學[M].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25-226.
[4] 唐華民,趙會民,張劍鋒,等.嚴重胸外傷合并多發傷緊急救治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29(4):601-602.
[5] 徐林浩,沈毅,姜愛卿.胸外傷后早期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危因素探討[J].山東醫藥,2006,46(6):41-42.
王利芬(1977-),女,浙江桐鄉,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急診護理工作
R472.9
B
10.16821/j.cnki.hsjx.2016.11.024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