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璞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8)
教改新階段文體分析與大學英語讀寫譯教學整合研究
趙 璞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8)
為了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實效,經過多次實踐發現,將文體分析這種方法融入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以及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同時,還要將這種方法融入到英語的寫作和翻譯中去,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使得學生所翻譯出來的東西更加得體傳神。因此,本文將研究探討教改之后,文體分析的融入以及其對提高大學英語讀寫譯之間的關系。
教學改革;大學英語;讀寫譯;新階段的文體分析
隨著中國的不斷向前發展,我國對現代文體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同時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僅有關對文體學理論探討的文章和一些方法就在很多外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主要針對的是英語專業的教學,對于非英語專業的教學,這種文體分析方法使用得少之又少。近年來,我國大學生英語入學水平一直在不斷上升,文體方法融入到非英語專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所具備的條件也與日俱增。但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有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要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將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要做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本文通過結合文體分析的理論和方法來對英語教學做一個簡單的探討,為后續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對于文體分析理論的理解,針對不同的情況,每個人對其理解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文體分析是用來分析如何用語言來表達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意義或者是某些情感,還有些人認為文體分析是分析鑒賞文本的價值的過程。但隨著英語教材的不斷改革,不單單只涉及文學文體,而且還包括其他非文學文體。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非文學文體在英語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此外,談起文體分析,就少不了談論文體分析的范圍,所謂的文體分析范圍,即應該從哪個層面對文體或話語進行分析,進而獲知到文本或者話語的文體效果和藝術價值。許多教育學專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當前可以分為8個層面,分別為語法、語音、詞匯、句子、修辭、語言常規、語篇以及變異語言書寫方式。除了這些之外,Short也提出了文體分析三步法,李德榮給出了文體分析無統一固定的步驟,等等。眾多教育學家給出的觀點,對于大學英語讀寫譯教學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們因為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給大學英語的教改工作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
2.1 文體分析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之中
當前,已經有很多學者、教育學家對如何正確運用文體分析方法來幫助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比如董啟明、柳曉、任宇樺,等等)。但通過實際的教學我們發現:文本分析法并非是英語專業學生的專利,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文體分析教學也同樣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文體分析進行大學英語閱讀的教學,應該重點突出文章大意,明確文章主題。以下選用了《英雄從巨浪中拯救家人的故事》一文進行實例講解。
2.1.1 語相層面
首先,在標題的下方,給出了一行斜體的文字,這樣就可以與正文形成對比,示意該文字與正文有所不同。此外,這樣也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讓讀者有種想迫切了解整文的沖動。
2.1.2 語篇層面
該文通篇講述了一個故事,且使用了經典的倒敘手法,給人一種險象環生、跌宕起伏、觸目驚心的感覺。本文整體可劃分為三個大的部分,其一是引文,首先交代了故事的結果,引出了后面驚心動魄的逃生過程。其二是主體,這里詳細介紹了文章的經過,描述了史蒂文一家人是如何面對自然災害而進行逃生的。其三是點睛之筆,將一家尊稱為英雄。
2.1.3 詞匯層面
在英文中,不同的詞匯可以體現不同的情感。在該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就間斷性的給出了三個分詞,swirling、screaming、battling。這幾個詞一方面可以烘托出史蒂文一家人當時緊張、害怕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引人入境,讓讀者有種身處危急處境的感覺,身臨其境。在第二部分,主體之中,作者用了很多第一人稱,讓讀者可以感覺到是當事人在給他們講故事,講述自己的經歷,講述自己的過往,與文章突出史蒂文事跡的本意相吻合。
2.2 文體分析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之中
文體分析是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應用于閱讀上,還可以用在英語的寫作教學之中。羅健曾指出,英文寫作應該遵循以下規則“閱讀 ‘模仿’自由作文”。遵循這樣的程序或者方法,可以明顯提高寫作者的寫作水平。比如在《英雄從巨浪中拯救家人的故事》一文中,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講明比喻等修辭方法的使用,指明文章中使用的這些修辭的語句,然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仿寫作業,待完成后,可以再次要求學生寫自由作文,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其較為具體的方法,可參看下圖(圖1. 基于文體分析寫作教學流程圖)

圖1 基于文體分析寫作教學Fig.1 Writing teaching based on stylistic analysis
2.3 文體分析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譯之上的教學
翻譯不僅要翻譯出文章的意思,而且要演繹出文章的情感,所以翻譯要適應文體的特點,要適應全文的風貌,做到“文隨其體,語隨其人”,這樣才能達到傳神、動人的效果。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了解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深入把握全文文體特征,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及所要達到的文體效果。其二,翻譯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與作者使用相同的文體手段,充分表現出文體本身的效果。
總之,翻譯要想傳神、動人、得體、大方,就必須深入的把握原文原有的文體效果,熟練原文中的文體表現手段,用最恰當的手段傳達出最佳的文體效果。
[1] Rod Ellis. Input-Bas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Grammar: A Review of Classroom-Oriented Research[J].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Education,2006,(01):132-133.
[2] Abrams Z I.The effect of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CMCon oral performance in German[J].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2003,87(2):157-167.
[3] Healy-Beauvois M.Computer assisted classroom discus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onversation in slow motion[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2,25(5):455-464.
[4] 范麗,聞曄.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90-91.
[5] 劉麗媛.“寫長法”和同伴互評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習自信心的影響[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127-128.
[6] 霍佳漩.英語專業學生模糊容忍度與聽力策略運用情況的相關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5.
[7] 王夢雅.An Empirical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liefs about English Learning[D].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6.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new stage an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ZHAO Pu
(Northeast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aqing 163318,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English,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hod of stylistic analysis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an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reading and the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the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thod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which can also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decent and vivid. The integration of stylistic analy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eaching reform;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new stage
2016-09-22
趙璞(1979-),女,碩士,副教授。
H319
B
1674-8646(2016)24-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