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

去年夏天,美國的一位朋友寫信給我,向我推薦一個年輕人當實習生。此人名叫Tommy,美國人,在音樂學院就讀,暑假來臺灣學習中文,也希望順便了解本地的工作環境?!拔沂裁炊荚敢庾觯驋咝l生、清理機器、整理檔案都可以。”Tommy在郵件中這么寫道??此苡姓\意,我就先安排他整理一百多份取樣檔案,以枯燥的工作試探他。他很快就完成了。
廣告音樂的制作過程很煩瑣,要同時參考導演、廣告代理商和客戶的意見,偏偏這些意見常是矛盾的。做好了A,客戶可能要改成B;做好了B,客戶又要改回A。Tommy經驗不足,很多工作會先被我否定,而即使做到讓我滿意,客戶也可能會否定。但我發現Tommy從來不抱怨,他不僅連一點不悅的表情都沒有,而且要他修正,他會馬上行動,完全沒有表現出不良的情緒。
令我佩服的另一點是,每次當我否定Tommy的作品后,他總會回我一封郵件,謝謝我的建議,并列出他為什么覺得我的建議對他有幫助。一開始我還懷疑他在拍我馬屁,后來發現他確實在每個細節上都試圖了解“對”在哪里。即使后來證明我也未必正確,他還是很正面地說:“啊,也許當初的方式還是比較好……”
Tommy很快便成為我最信任的幫手。他在臺灣的短短一個半月里,便參與了九個制作方案。當暑假結束他要回美國時,我請他吃飯。老實講,我還真舍不得讓他走呢!我也很好奇地問他:“你的禮貌和正面思考,是受到誰的影響呢?”
“我從小在南部的大家庭中長大,禮貌一直是家教的重心。而且父母常帶我們出門旅行,在接觸了許多不同的文化之后,更讓我體會到禮貌是社交的根本?!彼f,“父母給我的是肯定的教育,凡事都給予正面鼓勵,而且即使他們對孩子有要求,也總會讓我們感覺是自己的選擇?!?/p>
回想之前我曾經用過的幾位實習生,他們多半做不了幾周,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態度和抗壓能力。在面對煩瑣的事情時,人需要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在接受批評、指教時,人需要有積極的態度。我所見過的年輕人并不怕事情多,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既能做很枯燥的雜務,又能承受很長的工作時間,但跟Tommy相比,多半比較缺乏面對挫折和接受批評的能力。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太講究“正確答案”,在給不出正確答案時,挫敗感就會很強烈。而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不停修正、勇于嘗試的過程,因此若有人不把失誤視為挫敗,他必然會成為老板身邊的大將!
回頭看Tommy之前發給我的郵件,我發現他不僅肯定我的想法,而且能通過自己的文字,把我的每一個建議都消化掉,并從中汲取經驗,因此他對每一次修改都有更深的理解。
結果Tommy除了協助我厘清自己的想法,建立雙向溝通的模式,也讓我更樂意與他分享各種音樂制作秘籍??此剖俏以诠芾硭?,其實他也在管理我!
從一個實習生身上學到這么多,實在也是我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