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
“我看新聞講,國家要開始清理僵尸企業。我理解的僵尸企業,就是那種長期虧損,沒有競爭能力,一直指望著貸款和財政支持才能生存的企業,而這種企業之所以還能夠生存,是因為它涉及就業和社會穩定。”深圳市某鋼貿公司董事長李斌(化名)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坦言,“我的供應商里就有這樣的企業。”
李斌說,這家供應商已經跟他合作了很多年。“企業想死,但是政府不讓它死。”李斌直言,其實按照市場經濟法則或者財務指標來看,該公司資不抵債已經幾次了,早就該破產了。但由于企業破產涉及銀行貸款、政府投資和就業,因此“不但不能破產,還必須繼續注入資金,想方設法不讓它破產。”
據李斌介紹,2009年,該企業曾擴大產能,作為一個典型的重工企業,上馬了一臺14000噸級的液壓機,其中當地政府占有40%的企業股份。與此同時,在地方政府的擔保下,該企業獲得了某國有商業銀行數十億的貸款。
然而,“很豪華的項目”上馬之后,整個行業遭遇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大家都沒有什么業務,都沒有什么訂單。” 隨著行業寒冬的來臨,價格暴跌、產品積壓、銀行催貸、人員負擔等問題接踵而至,企業舉步維艱、瀕臨破產。
“其實這個企業的原董事長是愿意破產的。畢竟是有限責任公司,盡管企業可能破產了,名譽有損失,但從利上看,他仍然是千萬富翁身家。”李斌對記者坦言,“長期以來,這個企業一直在虧損,光銀行貸款每天的財務利息就在30萬左右。但是銀行、政府和企業家投入這么大的心血、精力和資金,誰愿意讓它垮掉啊。這就是所謂不能垮的企業。”

據介紹,后來企業運營實在難以為繼,該董事長申請破產,然而卻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反對。在多方斡旋之下,地方政府取得了該企業的全部股權。當地政府與銀行協商,令銀行債務停息掛賬。與此同時,聘請新的職業經理團隊管理這個新的地方國企,并建立一個資金池維持企業運營。
然而,遺憾的是,這并未令企業成功“起死回生”。“就在兩周之前,因為地方政府沒有能力兌現承諾,這個管理團隊已經撤走。當地政府已經委派了一個官員在管理。”李斌說,“這個企業如今在小規模有限運行,我也已經停止了和他們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