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群
摘 要 從教學實踐出發,強調了教材、實驗室等現有資源的重要性,同時闡明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教材中的生物科學核心的基礎知識,教師應如何挖掘現有資源以外的課程資源來充實生物課堂。
關鍵詞 課堂活力 課程資源 生物科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課程資源是進行學科教學的前提,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選用的課程資源是否適應學生的需求,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直接影響教學效益。現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注意更新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現實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
1 充分利用教材、實驗室等現有課程資源
教科書的編寫是以《課程標準》為指南的,是眾多專家學者討論研究的結晶,是生物教學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各類生物考試中,多半的答案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因此教師要能夠高效運用教材,使教材中的生物科學核心內容讓學生掌握、吸收。
① 熟讀教材,教師應熟悉教材中的每一點。每次教學前,教師都應當重新認真閱讀一遍教材,以期能站在一定高度上不斷發現并弄清教材前后內容之間的關系,架構教材內容之間更好的邏輯關系。如對《必修2·遺傳與進化》,整本書的關鍵詞就是遺傳、變異、進化,核心是遺傳。進化是學生都知道的客觀事實,但是如果只有遺傳,沒有變異,生物肯定不會產生進化。對于核心的遺傳部分,教材基本按照科學史的順序進行編排,從孟德爾發現遺傳因子到摩爾根證實遺傳因子在哪里,再到后來的諸多實驗確定遺傳物質的本質。
② 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并熟悉教材。不僅是課后,在課堂上教師也應經留有學生閱讀教材的時間,并且鼓勵學生對教材上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疑惑。如果學生提不出來,教師可以反問學生。如酪氨酸酶基因和CFTR基因都是指導相應蛋白質的合成,為什么說前者對生物性狀的控制是間接控制,而后者是直接控制?學生思考后,不難得出,酪氨酸酶基因指導合成的酪氨酸酶作用對象是酪氨酸,并不直接決定膚色,而CFTR基因指導合成的CFTR蛋白直接決定相應性狀。
③ 教師課堂上的板書、ppt內容應該主要源自教材,從教材中提煉。
總之,一切的目的,就是要充分運用教材,讓教材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與物理、化學學科一樣,生物也是建立在觀察、實驗基礎上的。實驗操作是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必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標準》中也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同時實驗課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生物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設施,盡量安排實驗課,且鼓勵學生自帶材料到實驗課堂,如“果酒的制作”“DNA的提取與鑒定”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備感興趣的材料到實驗室開展實驗。實驗過程中還可以拍攝一些學生實驗的視頻、照片,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進行討論。對當堂來不及的實驗,有必要在實驗課后的下一節生物課上,進一步總結,以鞏固實驗的效果。如“質壁分離與復原”“觀察花生子葉中的脂肪滴”等這些實驗需要學生制作裝片,不同學生能力差異很大,做出來的結果差異也很大。教師可從做得好的與不好的中各選出代表,進行顯微拍攝,做成課程資源呈現出來進行討論、總結。
2 挖掘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充實生物課堂
雖然教材、實驗室等現有資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不能反應學科的最新進展。為了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教材中的生物科學核心內容,教師應當努力挖掘現有資源以外的課程資源。
2.1 了解學生現有知識與經驗
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是一種無形的課程資源,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特別是網絡獲取信息。所以,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是一無所知而自顧盲目教學,那勢必會使一些知識面較為豐富的學生降低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不妨讓學生先來說說。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哪怕在有的地方講錯、張冠李戴都不要緊。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已有哪些知識,可以在后面的教學中更好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熱情。
2.2 聯系生產生活,就地取材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日常中有許多現象、材料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帶到課堂教學中。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高等植物在生命系統中沒有“系統”這一結構層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拿一片葉子,對折撕開進行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葉子的保護組織(上下表皮)、疏導組織(葉脈)、葉肉組織等,從而得出,葉子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器官。以此類推,根、莖、花、果實等也是器官,由這些器官直接構成了植物個體。為了讓學生掌握植物人工雜交技術,可以讓學生直接拿兩朵花進行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演替,教師可以找一些已拆遷的待建空地拍攝照片、視頻;有地面裸露,只稀稀拉拉長了一些草本的,也有雜草叢生的,還有的已經是長了灌木的。并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地方就在我們身邊,為什么都是空地,上面的植被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學生很容易分析出可能與荒廢時間長短有關系。甚至有的地方周圍是雜草叢生或已經有了木本,但是中間卻有一些綠色蔬菜,這可以用來讓學生分析人類活動與演替的關系(改變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由于這些資源都是來自身邊所熟悉事物,很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同時還能讓學生體會生物學的觀察法,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留心身邊的生物現象,有利于今后他們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
2.3 聯系生物前沿,讓學生在信息中領悟生物學核心知識
生物科學是一門發展迅猛的科學,分支學科多,內容廣,不斷有新的成果被公布出來。為了讓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進展,關注生物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同時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職業和學習方向,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教師有必要關注生物學科的前沿信息,搜集一些相關的能體現生物科學發展的資料作為課程資源,以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有機整合到課堂中,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信息中領悟生物學核心知識。特別是一些核心概念、關系到社會熱點的,更需要教師去搜集一些資料,甚至有必要讓學生也去關注搜集相關信息,例如關于蛋白質、核酸、酶、人體免疫、基因工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這也是《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之一。實踐也充分證實把生物科學前沿的信息合理融入課堂教學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熱情。